第128章 蔡邕赐字,校场之中再比斗(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最新章节。

接着张梁又以行书写下“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蔡邕见了不住点头,这少年虽才十五,但字里行间流露的报国之志已显而易见。

张梁见蔡邕面露赞许,趁机起身拱手道:“蔡公今日光临,实乃书斋之幸。不知可否请蔡公留下墨宝,以为镇斋之宝,供后学观摩揣习?”

蔡邕欣然应允,提笔沉吟片刻,以飞白体写下一幅墨宝:“文以载道,书以传心”,落款钤印,一气呵成。

“好!”满堂齐声喝彩。张梁小心接过墨宝,心中暗喜--这可是系统钦定的名家真迹,回收积分定然不少。

离了书斋,又去青藜书社转了一圈。书社中开蒙学子不少,不过却没有几人知道这是蔡议郎。

蔡邕拿起架上书籍,感慨道,“如今少见如此向学之地矣。张三郎你年纪轻轻,能有此心,殊为难得,这青藜书社一定要好好办下去。”

张梁忙道:“蔡公放心,有小子一日,这青藜书社就会一直开下去。”

蔡邕翻看着手中的书本,眼中闪烁着惊异的光芒:“这些字迹竟如出一辙,分毫不差,绝非手抄所能及。此中有何玄机?”

张梁看向身旁的魏超,微笑着解释道:“此事还要多谢魏兄。昔日他赠我印章,我见印章可以反复印出相同字迹,便请匠人雕刻了字版,以墨涂之,即可反复印刷。”

蔡邕闻言,眼中顿时迸发出灼热的光彩,喃喃道:“妙哉!原来如此!以此法印书,可使典籍广为流传,文事当兴矣!”他激动地抚摸着书页,仿佛已经看到了文明传播的新纪元。

盘桓片刻之后,蔡邕嘱咐儿子蔡珂留在书社,自己则带着几册书籍,前往县牙去找田丰等人。

待蔡邕离去,蔡珂也自在了不少,看得出来蔡邕对儿子的压迫性很强。张梁笑道:“子佩兄既已来了曲阳,不如随我去校场一观?今日正有县兵在操演军阵。”

蔡珂素来只习文事,君子六艺中精通礼乐书数,于射御之道并未涉猎,更不曾接触过武备,闻言略显犹豫:“在下于军事一窍不通,只怕……”

“无妨,”张梁爽朗一笑,“正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子佩兄博览群书,若能以文人之眼观武事,或许别有见解。”

魏超帮腔道,“子佩兄,校场之中,也有不少书社学子在操演,正好去观摩一二,,如今流民四起,若是不知武艺,恐难以自保。”

少数服从多数,两人还说的在理,蔡珂也只得同意,三人一道去了后院牵马。

张梁翻身上马动作矫健,而蔡珂却显得有些笨拙,张梁只好下马,和魏超一边一个,将他扶着骑上马背。

出门时,差了人去县牙禀报蔡邕,以免他回了书社却不见他们。

三人骑马缓缓来到校场,远远还在栅栏之外,便听得里面杀声震天,鼓角相闻。

经卫兵通传后,三人进入校场,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只见数千义兵正在刻苦操练:一队队士卒负重奔跑,汗流浃背却步伐整齐;弓箭手引弦放箭,破空之声不绝于耳;更有持械对练者,木棍交击之声此起彼伏,场面蔚为壮观。

蔡珂成天舞文弄墨,哪里见过这等场面,一时看得目瞪口呆。他原本苍白的脸上因激动而泛起红晕,手中的缰绳不自觉地握紧。

张梁指着操练的士兵解释道:“这些将士多来自流民,日后将是保卫曲阳的中坚力量。日前车队从陈留返回,途经曲梁县遭遇山贼夜袭,全凭他们护卫周全。”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但见一队骑兵正在练习冲锋。为首的正是牵招,他纵马疾驰,手中长枪舞动如龙,引得众将士齐声喝彩。

蔡珂看得心潮澎湃,不禁脱口赞道:“当真威风!”

张梁见状笑道:“子佩兄若有兴趣,不妨先试试弓射?虽不能立时成为神射手,体验一番也是好的。”

蔡珂犹豫片刻,终究难掩好奇,点头应允。在张梁的指导下,他选取了一张一石弓,勉力拉开弓弦,一箭射出,虽然偏离靶心甚远,却也因此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魏超在一旁笑道:“子佩兄放心,三郎教人射箭可是有独到之法。我们有一好友,经他指导,当天便能射箭中靶,你只管放心开弓便是。”

果不其然,在魏超令军士将箭靶稍向前移,并按张梁所授要领调整后,蔡珂竟真的射中了靶子。“想不到武事之中,也别有一番趣味。”蔡珂擦拭着额角的汗水,语气中带着前所未有的兴奋。

这时牵招已策马而来,身后跟着赵雷兄弟、夏侯兰与裴元绍四人。

“三位公子今日既来,何不再比试一番?”牵招战意盎然。上次马战败于张梁,他心中不服,一直想再较高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