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穿成傻柱我狂一点怎么了》最新章节。
一九五二年的四九城,风沙似乎比往年更加猛烈。
何雨柱裹紧褪色的工装外套,顶着扑面而来的黄沙,艰难地蹬着那辆吱呀作响的自行车。
街道两旁的低矮平房在风中东倒西歪地立着,电线杆上的几根电线在风中颤抖,时断时续地输送着微弱的电流。
“又停电了。”何雨柱喃喃自语,望着路边民宅中摇曳的烛光,眉头紧锁。
这样的场景在龙国大地再寻常不过。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电力供应更是捉襟见肘。
偌大的四九城,供电范围不及城区三分之一,工厂轮流开工,民居烛火常明。
何雨柱所在的机械厂,每周都有一半时间因电力不足而停产。
到达工厂时,何雨柱的办公桌上已堆满了文件。
最上面是一份来自工业部的通知——要求各厂技术人员集思广益,提出解决电力短缺的方案。
“雨柱,看到通知了吗?”
老厂长推门而入,脸上写满焦虑,“部里又在催了,说是东北几个重工厂因为停电,产能下降了百分之四十。”
何雨柱默默点头。
他何尝不知电力短缺的严重性?
自从大学机械系毕业,来到这家工厂,他亲眼见证了多少次因停电而导致的生产中断。
工人们守着机器无可奈何的眼神,像针一样扎在他的心上。
“厂长,我有些想法,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何雨柱迟疑着开口。
“有想法就赶快落实!部里等着要方案呢。”
老厂长拍拍他的肩膀,“全厂就数你对动力系统最熟悉,上次改良发电机不就是你的功劳吗?”
何雨柱想起半年前对厂里那台老式发电机的改造。
只是调整了几个参数,更换了几个部件,发电效率就提高了百分之十五。
但这远远不够,传统火力发电受煤炭供应限制,水力发电又受地理条件制约。
“这次......可能不是小改良。”
何雨柱轻声说,“我想尝试一些全新的东西。”
老厂长愣了一下,随即大笑:
“好!年轻人就得有这股闯劲!需要什么支持,尽管提!”
送走厂长后,何雨柱从抽屉底层取出一叠图纸。
这些是他大学时期就开始构思的风力发电设计草图,当时被教授认为是“异想天开”而搁置。如今,或许是让这些图纸重见天日的时候了。
四九城的夜风呼啸着掠过屋顶,何雨柱办公室的灯光一直亮到深夜。
桌上摊开的地图标示着龙国各地的风速和风向数据。
内蒙古草原的强风,沿海地区的稳定气流,西北戈壁的阵风......
何雨柱越分析越兴奋——龙国的风能资源远超想象!
“主任,您又要熬夜了?”
年轻的技术员小李探头进来,手里端着两杯热气腾腾的茶水。
何雨柱抬头笑了笑:“来得正好,帮我看看这个叶片设计。”
小李凑到桌前,眼睛顿时睁大了:“这是......风车?”
“风力发电机。”
何雨柱纠正道,手指在图纸上划过,
“利用自然风的力量带动涡轮旋转,再通过变速装置驱动发电机。理论上,完全可行。”
小李愣了片刻,忽然激动起来:
“我在大学时读过国外资料,丹麦早在几十年前就有小型风力发电机了,但规模都很小......”
“所以我们不能照搬国外技术。”
何雨柱眼神坚定,
“龙国有自己的地理特点和需求,我们必须设计出适合龙国国情的风力发电系统。”
接下来的几周,何雨柱组建了一个五人技术团队。
白天他们完成厂里的日常工作,晚上就聚在狭小的办公室里研究风力发电方案。
困难比想象中多得多。
叶片材料的选择让他们伤透脑筋。
传统木质材料强度不足,金属材料又太重。
何雨柱突发奇想,提议尝试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将帆布用特制胶液浸泡处理后层层压制。
试验结果令人惊喜,这种自制材料既轻便又坚韧,完全符合要求。
变速系统的设计更是难题连连。
如何在不同风速下保持稳定的转速输出?
如何将旋转动力高效传递到发电机?
团队争论不休,有时甚至吵得面红耳赤。
“我认为应该采用三级变速系统,”
何雨柱在某次争论中一锤定音,
“低风速时用大齿轮比提高转速,高风速时改用小齿轮比稳定输出。”
团队中最年轻的女技术员小张提出疑问:
“但这样系统会不会太复杂?维护成本可能很高。”
何雨柱赞赏地点头:
“问题提得好。
所以我们还要设计一套简易维护方案,让普通工人经过短期培训就能完成日常检修。”
夜深人静时,何雨柱常常独自留在办公室,对着图纸反复修改。
有时灵感突至,他会一跃而起,在图纸上飞快地勾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有时困于难题,他会凝视着窗外在风中摇曳的树影,仿佛从那自然的力量中寻找答案。
一个月后,初步设计方案终于完成。
工业部大楼庄严肃穆,走廊里回荡着匆忙的脚步声和打字机的咔嗒声。
何雨柱带着团队站在会议室门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略显宽大的中山装。
“何主任,我有点紧张。”
小李小声说,手里紧紧攥着图纸卷。
何雨柱拍拍他的肩膀:
“记住,我们不是为了自己而来,是为了让龙国大地亮起更多电灯。”
会议室门打开,里面坐着六位工业部领导和专家。
长桌尽头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眼神锐利如鹰——工业部技术局局长,国内知名的动力专家陈教授。
“开始汇报吧。”
陈教授直截了当,没有任何寒暄。
何雨柱定了定神,展开第一张图纸:
“各位领导,专家,今天我们汇报的是‘龙国风力发电系统设计方案’。
我国目前电力短缺严重,而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尤其是内蒙古、东北、西北和沿海地区......”
他详细讲解了设计原理,从风能捕获到电能转换,从叶片设计到变速系统,从塔架结构到电网接入。
随着汇报的深入,原本面无表情的专家们开始交头接耳,有人皱眉思索,有人微微点头。
当展示到核心的变速系统设计时,陈教授突然抬手打断:
“等一下。你这个三级变速装置是如何解决不同风速下的稳定性问题的?”
何雨柱心中一震,这是最关键的技术难点。
他镇定下来,展开详细设计图:
“我们设计了一套风速感应联动系统,当风速变化时,这个装置会自动切换齿轮组......”
问答持续了整整两个小时。
专家们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尖锐,从材料耐久性到维护成本,从环境影响到量产可能。
何雨柱团队准备充分,对答如流,不时补充展示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
汇报结束时,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陈教授摘下眼镜,缓缓擦拭,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桌上的设计图。
“年轻人,”
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你们知道吗?
在五十年代的龙国,提出这样的方案需要多大的勇气?”
何雨柱屏住呼吸,等待下文。
陈教授站起身,走到图纸前,手指轻轻抚过精细绘制的叶片结构:
“我在德国留学时见过风力发电设备,但都是小型的,仅供单个农场使用。
你们设计的这个......”
他停顿片刻,眼中闪过难以置信的光芒,
“这是完全可以规模化建设的发电站!
如果成功,将是龙国乃至世界风力发电技术的重大突破!”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转变。
其他专家纷纷起身围拢过来,问题从质疑变成了深入探讨。
“何雨柱同志,你们预计第一台试验机组什么时候能建成?”
“叶片材料的抗风测试做了吗?”
“发电成本估算过吗?”
何雨柱一一作答,同时向团队成员示意,分发他们准备的详细技术文档。
陈教授突然提高声音:
“立即将这份方案列为部里重点支持项目!
需要什么资源,直接向我汇报!”
他握住何雨柱的手,力度很大,
“你们可能不知道,西北军区正因为电力不足影响国防建设,内蒙古的农牧区至今大多没有通电。
如果这个项目成功,意义不可估量!”
工业部的支持力度超出想象。
不到一周时间,专项工作组宣告成立,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骨干被抽调加入,实验场地和经费迅速到位。
何雨柱团队搬进了更大的办公场所,桌上电话响个不停,各地工厂纷纷表示愿意配合试制零部件。
但最大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将图纸变为现实。
第一台试验机组的设计高度为三十五米,叶片长度达八米。
在当时的龙国,从未有人建造过如此庞大的风力发电设备。
“内蒙古试验场地的地基工程已经开始了。”
小李兴奋地报告最新进展,“当地政府动员了上百名民工帮忙,说是为了早日用上电,大家干劲十足!”
何雨柱却眉头紧锁:
“叶片模具出了问题。红星机械厂说从来没做过这么复杂的曲面模具,技术达不到要求。”
团队顿时陷入沉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