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穿成傻柱我狂一点怎么了》最新章节。
无线电波中的叹息
何大清半倚在老旧藤椅上,指尖有一下没一下地敲打着扶手。
桌上的收音机嘶嘶作响,旋钮调准的位置播放着单薄的戏曲声,咿咿呀呀的唱腔在狭小的房间里回荡。
“这玩意儿,一天到晚就这么几个台。”
何大清叹了口气,伸手拍了拍收音机外壳,杂音稍减,戏曲声又清晰了些,
“新闻、戏曲、革命歌曲,翻来覆去就这么点内容。要是能多几个节目,听听外面的声音该多好。”
坐在对面的何雨柱抬起头来。
他是个十八出头的青年,眉目间透着股技术工人特有的专注劲儿。
此刻他正摆弄着一台报废收音机的内部元件,闻言手上动作顿了顿。
“爸,现在市面上的收音机不都这样吗?能收到两三个台就不错了。”
“是啊,都是外国货,贵得要命,还收不到几个台。”
何大清摇摇头,“我听说在国外,人家能收到几十个台,连外国的广播都能听见。”
何雨柱没再接话,但父亲的话在他心里扎了根。
他低头看向手中布满元件的电路板,眼神渐渐变得深邃起来。
作为红星轧钢厂的一名工程师,何雨柱对机械电子有着超乎常人的理解和热爱。
厂里的设备出问题,别人搞不定的,他总能想出办法修好。
私下里,他不知拆装过多少台废弃的收音机,研究它们的内部结构。
那天晚上,何雨柱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
父亲那句:“要是能多几个节目”的话在他脑海中反复回响。
市面上收音机确实又贵又不好用,全是进口货,普通工人几个月的工资才能买上一台,却只能收到寥寥几个频道。
“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做?做得更好,更便宜?”
黑暗中,何雨柱喃喃自语。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便如野草般疯长。
……
废品站里的宝藏
第二天一早,何雨柱就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四九城的废品回收站。
“老张,有没有报废的收音机?电子管、电路板什么的都行。”
何雨柱在最大的一个废品站前刹住车,冲着里面喊道。
站主老张从一堆废铁中抬起头,推了推眼镜:“哟,何技术员啊,又要搞什么发明创造?”
“就是随便捣鼓捣鼓。”何雨柱笑笑。
老张指了指角落:“那儿有几台破烂,上星期刚从电子厂拉过来的,你看看有没有能用得上的。”
何雨柱如获至宝,一头扎进那堆电子垃圾中翻找起来。
他挑出了五台不同型号的报废收音机,又搜罗了一堆零散的电子元件,最后目光被一个几乎完整的长短波接收模块吸引。
“这些多少钱?”
他抱着一堆“宝贝”问老张。
“给两块钱吧,反正也是要拆解的废品。”
何雨柱痛快付了钱,把东西捆在自行车后座上,心满意足地往回赶。
回到家中,他把自己的小房间变成了临时实验室。
桌上堆满了电路图、无线电手册和各种工具。何雨水——他十岁的小妹妹,好奇地探头进来。
“哥,你要变成科学怪人吗?”
她看着满屋子的电子元件和图纸,眼睛瞪得圆圆的。
何雨柱笑着揉乱她的头发:
“哥要造一台特别厉害的收音机,能收到全世界的声音。”
“真的吗?那能听到丑国的米老鼠吗?”何雨水兴奋地问。
“说不定真能呢。”何雨柱眼神发亮。
***
不眠之夜
研究过程远比何雨柱想象的要复杂。
现有的收音机大多采用简单的中波接收,能捕捉的信号有限。
而要接收更多频道,特别是短波信号,就需要完全不同的设计。
何雨柱找来了所有能找到的无线电书籍和资料,甚至托人从图书馆借来了英文原版的技术手册。
每晚下班后,他就埋首于图纸和元件之中,常常熬到深夜。
“柱子,这么晚还不睡?”
何大清半夜起床,看见儿子房间还亮着灯,忍不住敲门问道。
“爸,我马上就睡,还有个电路没算完。”何雨柱的声音里带着疲惫却充满激情。
何大清推开门,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
墙上贴满了电路图和各种计算公式,桌上堆着拆解的收音机零件,地上散落着焊锡和电线。
“你这孩子,别太拼命了。”何大清心疼地说。
“爸,我有预感,就快突破了。”
何雨柱眼睛里有血丝,却闪着光,“我发现如果用双调谐回路设计,再加上高增益放大器,就能大大提高接收灵敏度…...”
何大清听不懂儿子的技术术语,
但他看得懂儿子眼中的执着和热情,只好摇摇头:“早点休息,别累坏了身体。”
何雨柱嘴上答应,但父亲一走,又沉浸到了无线电的世界中。
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试验和计算,何雨柱终于设计出了一套全新的收音机电路方案。
它创新性地采用了三级高频放大,配合精心计算的中频变压器参数,极大地提高了接收灵敏度。
更重要的是,他加入了一个独特的长短波切换装置,能够接收到国内外的短波广播。
理论设计完成了,接下来是更艰难的实践环节。
***
手工打造奇迹
没有现成的零件,何雨柱就自己动手制作。
他利用厂里的废料加工金属件,用薄铜片手工绕制线圈,甚至自己打磨磁芯。
最困难的是高频部分的电子管,市面上根本买不到高性能的型号。
何雨柱想到了一个大胆的办法——改造现有的普通电子管。
他在图书馆找到了一本丑国无线电杂志上的文章,介绍了一种提高电子管工作频率的方法。
通过精细的改造和调试,他竟然成功地将普通电子管的性能提升到了所需水平。
一个个零件在他手中诞生,又一点点组装起来。
没有外壳,他就用木板手工制作了一个机箱,前面板精心排列着调谐旋钮、波段开关和频率刻度盘。
何雨水成了他的第一个观众和小助手,经常帮他递工具、拿零件。
“哥,这个闪闪的管子是干什么用的?”她指着发光的电子管问。
“那是放大信号用的,就像把微弱的声音变大一样。”何雨柱耐心解释。
“那这个圆圆的呢?”她又指着一个线圈。
“那是捕捉电波的天线线圈,就像渔网捞鱼一样把空中的电波捞进来。”
何雨水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觉得哥哥像个魔法师,能用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变出魔法。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那台手工收音机终于完成了。
它看起来十分简陋,木制外壳粗糙,元件排列也不整齐,但何雨柱知道,这里面凝聚着他的全部智慧和心血。
接通电源的那一刻,何雨柱的手微微颤抖。
电子管渐渐亮起温暖的光芒,扬声器里传出轻微的电流声。
他慢慢旋转调谐旋钮。
先是熟悉的本地电台戏曲节目,声音比普通收音机清晰得多。
继续旋转,龙国人民广播电台的声音传来,依然清晰稳定。
再往下,他收到了一些微弱的外语信号。
何雨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微调着。
突然,一个清晰英语广播从扬声器中传出:“This is BBC World Service...”
何雨水惊得张大了嘴巴:“哥,是外国人说话!”
何雨柱也激动得难以自持,他继续调谐,又陆续收到了毛熊莫斯科广播电台、丑国之音等多家国际广播信号的清晰播音。
成功了!
他真的做到了!
……
厂里的震惊
周一上班时,何雨柱犹豫再三,还是把那台手工收音机带到了厂里。
午休时间,他躲在车间角落调试机器,被路过的车间主任老王发现了。
“小何,你这是搞的什么名堂?”老王好奇地凑过来。
“主任,这是我自己做着玩的收音机。”何雨柱有些不好意思。
老王打量着那台粗糙的木盒子:“能响吗?看起来不像商店里卖的啊。”
“能收到一些台。”何雨柱谦虚地说。
正好厂里的技术科长李工也走过来:“哟,小何还懂无线电啊?让我看看。”
李工是厂里的技术权威,早年留学毛熊,对电子技术很有研究。
他仔细查看了何雨柱的“作品”,越看越惊讶。
“这电路设计…...你自己想的?”李工指着内部结构问。
何雨柱点点头:“参考了一些资料,但大部分是自己设计的。”
“不可能!”
李工难以置信,“这双调谐高放电路,这中频变压器参数计算…...
这水平已经超过国内专业厂的设计了!”
李工的声音引来了更多人的围观,包括副厂长赵长明。
“老李,什么事这么激动?”赵副厂长问道。
“赵厂长,你看小何自己做的这个收音机!”
李工激动地说,“不仅能收到国内台,还能收到外国台!灵敏度极高,选择性也好!”
赵副厂长将信将疑:“真的假的?我们自己厂的工人能做出这么厉害的东西?”
“何止是厉害!”
李工一边调试着收音机,一边解释,
“现在市面上的收音机最多收三四个台,他这个能收几十个!
连短波都能清晰接收!这技术水平已经国际领先了!”
这时收音机里正清晰地播放着BBC的英语新闻,围观的工人们都惊呆了。
“这小子神了啊!”
“咱们厂出了个天才!”
“这要是量产还得了?”
赵副厂长的眼神从怀疑变为惊讶,再变为兴奋。
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台收音机,更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小何,来我办公室一趟!”
赵副厂长郑重地说,“带上你的收音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
会议室的演示
当天下午,厂里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除了厂领导,还有技术科的所有工程师。
何雨柱被请到会议室中央,那台手工收音机放在桌上。
“开始吧,小何。”赵副厂长示意。
何雨柱深吸一口气,接通电源。
他先调出了中央台,声音清晰洪亮;然后又调出了几个地方台,每个都信号稳定;最后他开始演示短波接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