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穿成傻柱我狂一点怎么了》最新章节。

电话那头的声音言简意赅,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敲打在李振国的心上:

“关于何雨柱同志的事迹和贡献,材料我们已经详细审阅过了。

很好,非常好。

他解决了部队急需的实际困难,为前线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体现了我国军工技术人员自力更生、攻坚克难的精神。”

李振国屏住呼吸,心脏在胸腔里狂跳。

电话那头的声音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词句,随即用更加郑重的语气说道:

“经研究决定,将在近期对何雨柱同志予以正式表彰。

你厂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确保何雨柱同志届时能顺利。”

上面领导的嘱咐如同重锤,狠狠砸在李振国的心头。他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停滞了一瞬。

“是!是!请首长放心!

红星厂保证完成任务!一定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李振国几乎是吼着回答,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

“嗯。”

电话那头的声音似乎满意了,最后补充了一句,

“注意保密,暂时不要扩大范围。等正式通知。”

“明白!坚决执行!”

李振国挺胸抬头,仿佛对方就在眼前。

“嘟…嘟…嘟…”

忙音传来,电话挂断了。

李振国却依旧保持着握话筒的姿势,僵立在原地,足足有十几秒钟。

窗外的晨光透过玻璃,照亮了他脸上那混合着极度震惊、狂喜和巨大压力的复杂表情。

接受表彰!

这分量……远超他之前的任何想象!

他猛地放下话筒,因为动作太急,话筒在话机上磕碰了一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他深吸了几口气,试图平复如同擂鼓般的心跳,然后快步走到窗前,猛地推开窗户。

清晨微凉的空气夹杂着工厂特有的气息涌了进来。

薄雾正在散去,远处,枪械装配车间的轮廓在晨曦中逐渐清晰。

新的一天开始了,机器运转的低沉轰鸣声隐隐传来,如同这个庞大厂区永不疲倦的心跳。

李振国望着车间的方向,目光仿佛穿透了墙壁,看到了那个此刻或许正伏案工作的高大身影。

他脸上的激动慢慢沉淀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比郑重的神色。

“何雨柱……”

他低声念着这个名字,声音里充满了感慨和一种沉甸甸的期许,

“更大的天地……要来了啊。”

他转身,拿起桌上的内线电话,拨通了张德海办公室的号码。

电话接通,他言简意赅,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老张,立刻来我办公室一趟。有重要事情,关于何雨柱同志的。”

晨曦透过高大的玻璃窗,斜斜地洒进枪械装配车间,在冰冷的水泥地上铺开一片金色的光带。

空气中浮动的微尘在光柱里清晰可见,如同跳跃的金粉。

巨大的机床已经苏醒,发出低沉而规律的轰鸣,工人们各就各位,新一天的生产开始了。

何雨柱站在自己的工作台前。

台面上,摊开着一张全新的设计草图,线条比“暴雨”支架更加复杂、精妙,勾勒着一个更大、更威猛的火力平台的雏形。

旁边,放着一本厚厚的外文技术手册,书页被翻得起了毛边,空白处密密麻麻写满了中文注释和计算公式。

他手里捏着一支削尖的绘图铅笔,笔尖悬在图纸上方,微微凝滞。他的目光并未完全聚焦在图纸上,而是越过那些繁复的线条,投向窗外。

窗外,是厂区开阔的景象。

薄雾散尽,天空呈现出一种清澈的蔚蓝。

远处,高耸的烟囱吐着淡淡的白色烟气,巨大的龙门吊车在轨道上缓缓移动,发出沉闷的声响。

更远处,是城市模糊的轮廓线,在朝阳下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

就在这时,车间角落那部黑色电话,再次响了起来。

铃声清脆,穿透了机器的轰鸣。

何雨柱握着铅笔的手指,几不可察地收紧了一下。

他没有立刻回头,只是保持着望向窗外的姿势。

金色的晨光勾勒着他棱角分明的侧脸,映亮了他眼底深处那抹沉静而锐利的光芒——那光芒里,有对过往艰辛的了然,有对此刻荣辱的淡然,更有对前方未知挑战的、一种近乎本能的、无声的渴望。

铃声还在持续,一声,又一声,不急不缓,却带着一种宣告般的意味,回荡在充满机油味和金属气息的车间里。

部队里的表彰会何雨柱低调参加,参加完回来之后,又一头扎入实验,结合实际,给厂里研究节能项目。

何雨柱成功研究出相应的东西,厂里特意为何雨柱举办表彰大会。

……

大礼堂里座无虚席,掌声如雷般响起。

何雨柱站在台上,微微躬身,从厂长手中接过那面鲜红的锦旗。

“何雨柱同志在节能技术研发中的突出贡献,为我厂节约能源成本达三十余万元!”

厂长声音洪亮,透过麦克风传遍整个会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经厂党委研究决定,授予何雨柱同志‘技术革新标兵’荣誉称号,并奖励三千元!”

台下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何雨柱脸上有些发烫,他不太习惯这种场合。

作为一名研究员,他更习惯于待在实验室里与设备和数据为伴,而不是站在聚光灯下接受众人的瞩目。

“谢谢领导,谢谢大家。”

何雨柱简短地说了一句,便不知再说什么好。

他攥着锦旗的手有些出汗,目光扫过台下,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车间的老王、检测组的小李、还有他研发团队的同事们。

表彰会终于结束,何雨柱快步走下台,立刻被一群人围住。

“老何,请客请客!”小李第一个起哄。

“就是,三千块奖金呢!得去老莫搓一顿!”老王拍着何雨柱的肩膀笑道。

何雨柱咧嘴一笑:“行,周末老莫,我请!”

众人欢呼着,簇拥着何雨柱往外走。这时,厂长从后面赶上来:“雨柱啊,等一下。”

人群知趣地散开,何雨柱停下脚步:“厂长,还有事吗?”

厂长走到他身边,压低声音:“这次你的热回收系统确实出色,部里领导都很重视。但我听说你已经在搞新项目了?”

何雨柱点点头:

“是的,我在研究热处理车间的能耗问题。初步测算,如果能优化加热工艺,还能再降百分之十五的能耗。”

厂长眼睛一亮,但随即又皱起眉头:

“想法很好,不过...雨柱啊,你刚立了大功,不妨休息一阵。技术革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别把自己逼太紧。”

“厂长,我不累。”

何雨柱语气平静,

“数据显示,热处理车间是我们厂最大的能耗点,每节省一度电,都是实实在在的效益。”

厂长沉吟片刻,最终拍了拍何雨柱的肩膀:“好,有你这股劲头,是我们的福气。需要什么支持,直接找我就是。”

回到实验室,何雨柱把锦旗随手放在角落的柜子上,那三千元奖金支票则塞进了抽屉里。

他脱下刚刚穿上的崭新工装,换回那件洗得发白、沾着些许油渍的工作服,顿时感觉自在了许多。

实验室里静悄悄的,只有仪器运转的低鸣声。

何雨柱走到白板前,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公式和数据。

他拿起记号笔,在“热交换效率”几个字下面划了一条线。

“何工,表彰会这么快就结束了?”

助理小陈推门进来,见到何雨柱已经换回工作服,不由笑了,

“您这也太着急了吧,锦旗还没捂热呢就回来干活了。”

何雨头也没回:

“小陈,来得正好。

把热处理车间上个月的能耗数据调出来,我觉得我们的模型可能漏了个变量。”

小陈放下包,一边开电脑一边嘀咕:

“何工,大家都去食堂讨论今晚怎么‘宰’您一顿呢,您倒好,躲这儿算数据来了。”

何雨柱终于转过身来,笑了笑:

“数据不会等人。

晚上你们想怎么吃怎么玩,我报销。但现在,”

他指着白板上的一串公式,

“这里有个问题,热损失计算与实测值差了百分之三点七,不小了。”

小陈凑近看了看:

“可能是隔热材料的老化系数没考虑进去?

上周检修报告提到部分隔热层有破损。”

何雨柱眼睛一亮:“有可能!去把检修记录拿来。”

整个下午,两人沉浸在数据和计算中。

何雨柱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直到肚子咕咕作响,才意识到已经晚上七点多了。

“这么晚了?”

何雨柱揉了揉发酸的眼睛,

“小陈,今天就到这吧,你去食堂看看还有没有吃的。”

小陈伸了个懒腰:

“何工,您也休息吧,连续熬了好几天了。”

何雨柱点点头,但目光仍停留在白板上。

小陈无奈地摇摇头,知道劝不动,便悄悄退出了实验室。

夜深了,何雨柱终于离开实验室。

他没有直接回宿舍,而是拐向了热处理车间。

夜晚的生产线依然忙碌,巨大的加热炉发出轰鸣,热浪扑面而来。

何雨柱沿着生产线慢慢走着,不时停下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

在一台老式的连续加热炉前,他驻足良久。

这台设备已经服役超过二十年,虽然经过多次改造,但能耗始终居高不下。

“何工?这么晚还来车间?”

值班的老赵走过来,手里拿着记录本。

“来看看实际运行情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