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这一个月不白忙了(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公子向北》最新章节。
吴江把快握出汗的书册递给小满,眼里有些忐忑。
小满接过来,蓝色的书封,竖写着几个大字。
子期探案录。
倒也符合。
翻开之后是一页前言,大概意思是为什么会写一篇探案录,又会写些什么。
子期少时游历四方,得见离奇之事、得闻荒诞之言、得尝生离之痛、得见狡诡之行。中年宦海沉浮,秉烛对月,忽觉怆然。遂提笔,青囊贮世相,血泪铸奇谭,子期涉风烟,录尽人间万象,与君共琢磨。
小满念得磕磕绊绊。
她才发现一个问题,此时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
她读得费劲,吴江听得尴尬。
有人当众朗读他的这么直白文章,好像把他在当街示众一样,没穿衣服的那种。
“是不是学子们可以轻松断句?”小满好不容易读完前言后抬头问。
吴江耳朵红红的,点了点头。
“哦。”小满继续低头阅读,这次她没再出声了。
有许多字她不认识,需要停下来问问吴先生,有好多句,她得读几遍,才能找到正确断句的地方。
虽然费劲了些,但好在她能读懂。
她都能读懂,那学子们应该更是容易了。
虽然不是很通顺,但她实实在在的被故事吸引了。
吴先生的笔力深厚,也在努力地践行她的要求,遣词造句不但直白且风趣生动,还有笑点。比如那不识趣的老马、路边满枝的柿子,一个路人不听子期的劝阻,非要摘下来吃,结果被涩得歪了嘴脸。
而且他是真真正正的古人视角,看问题和她并不一样,同样一个故事,他写出来是另一个味道,但这应该更符合这个时代特色,他着重描写了边境县城的人情风貌,京城权贵之家的中年一代与少年一代的思想碰撞还有惺惺相惜。
景、物、人虽然都一笔带过,但描写的生动有趣,栩栩如生。
小满觉得他写游记和美食,应该也会吸引大批的读者。
最重要的是故事真的很吸引人。
一环套着一套,引人入胜的同时,逻辑严谨,让人找不出漏洞。
小满看了一半就相当满意了,一时笑,一时惊叹,情绪价值拉满,吴先生很开怀。
“我觉得好看。”小满发表意见,“图画的也很有意趣。”
隔壁的秦萱和沈越就像那被一只靴子吵到的房东,盼着另一只靴子落地而不得,心里痒得恨不得立时过去把书本抢过来看看。
同时心里埋怨,咋不念了呢,念了个引章算怎么回事。念了引章也就算了,还说这个话本好看,到底怎么个好看,您倒是说说啊!
吴先生看她满意,挺高兴,“尝尝这个。”
他帮着小满掰开了一个菱角。
小满吃了青白色的果实,面乎乎的,有一股清香,后味甘甜。
“吴先生,您打算怎么刻卖?”
“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卖给大些的书坊。书坊会给一笔钱一次性买断。第二种是找坊刻去刻印,按字数算钱。刻图画的话,要贵一些。”
“找坊刻的话一本书的成本在多少?”
“连图带字全部下来一本要6钱银子。”
“这么贵!”小满啧舌,难怪说古代读书人都是有钱人,读书的门槛忒高了。
“这得是千本起刻才会这么便宜。我们平常抄录一本书,也要1两银子。专心抄录也要三五日才能完成。还要自己准备笔墨。”吴江说,但是这种活也不是经常能接到的,通常是字写得好的,还要经过书坊老板推荐,才能得到。
“卖给书坊能给多少钱?”
“百两最多了吧。”吴江也不是很肯定,这话本到底有没有人会喜欢。
小满心中盘算了一下说:“这个指定能卖得好,卖给书坊不合算,咱们自己刻印自己卖。”
吴江看着她这么肯定,忽然有了种自己的孩子得到了别人肯定那种兴奋幸福,还有种不能言说的得意,不自觉地跟着她点了点头。
“但要想一下子就打开市场,咱们还是要讲究些方式方法。”小满捏开一颗花生吃进嘴里,一股浓香充斥在口腔中:“咱们得先预热。最好在你想要卖书的学堂里找一个内应,让他先看一半的书,然后让他讲给同寝或是相熟的同窗听,引起旁人的兴趣,书一刻好后,让他立刻在同窗间售卖,卖一本,得1钱银。卖到100本后,则一本按2钱银提。”
“找谁啊?”吴江一听,直想摇头:“在学堂里读书的都是读圣贤书的,都想在明年大比之年下场试试的,谁会在这个时候挣这样的钱。”
“不不不。”小满轻摇手指:“绝对有缺钱的,不论是什么原因。你只需去离学堂最近的书坊去打听打听,哪个人经常来看书却不买,就能找到最缺钱的那个,再打听打听哪个最喜欢买些话本或是离经叛道的书的,这就是咱们的潜在客人。”
“啊?”吴江面露惊讶,随即笑了:“是个办法。”
“我听闻在燕山那边有四家学堂非常出名,且还有许多私塾也在那里,咱们大的学堂里找一到两人,小的私塾里找一个就可以,有这些人前期帮着宣传,那只要书一上架,指定立刻售罄。”小满来前专门找人打听了学堂的情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其实就是问的罗嬷嬷,罗嬷嬷之所以知道,是因为四夫人已经在为四少爷选学堂了。
吴江看着她说的兴高采烈,脸现尬色。
“谁去找这些人啊?”他还是问出了声,他也知道自己问这个问题是把难题抛给小满,声音都小了不少。
小满无语,那肯定不能是她啊。
“您的同窗里有没有这样的活络人?”小满给他出主意。她看出吴先生并不是能舍下脸皮来去推销书的人。
吴江想了想,还真想到了一个,又活络还缺钱。
“有。”
“你也可以和他谈好提成,他每卖一本,提1钱银,每卖100本,一本提2钱银,前面说的那个就不要100本提2钱银,不容易完成的,等同于没有,吸引力变小,反倒会适得其反。”小满及时调整方案,“学堂里的人还按1本1钱银计提,和你同窗提的钱不发生冲突。”
“那如果他并没有找别人代销呢?”吴先生发问。
“如果他为了能更快更多的赚钱,应该是会找人的。”小满沉吟了一下,也真怕遇到只顾眼前蝇头小利影响大局的人:“开头一个月,你多多观察他,如果卖书的速度过慢,就得重新物色人了。”
“那初次刻印多少?”吴江点了点头,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