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帝心如铁(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蛊妃倾城:冷帝的心尖宠》最新章节。

· 蛊材司:通过皇城司的绝密渠道,与南疆保持紧密联系,催促后续蛊虫样本,并负责接收、检验、预处理所有运抵的蛊虫活体及培育所需特殊材料,此司负责人由她直接指派心腹宦官暂领,外人不得插手。

· 禁卫司:抽调皇城司精锐和部分绝对忠诚的御林军,由赵莽亲自挑选人手,专门负责寒髓宫、丹室及相关区域的安全保卫与保密工作,没有皇后手令,任何人不得靠近。

· 防疫营(雏形):由赵莽从其麾下挑选一支机灵、胆大且绝对服从命令的精干小队,开始进行初步培训,学习如何防护、如何识别初期症状、以及未来如何安全地运用和投放药剂与蛊虫。

一道道指令从偏殿中发出,清晰明确,雷厉风行。整个皇宫,乃至整个京城,都仿佛变成了一座为应对北境危机而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氛围。

而萧承烨,则坐镇紫宸殿,为她扫清一切障碍。无论是来自朝堂的残余非议,还是物资调运中出现的任何问题,他的态度只有一个:全力满足皇后的要求,遇山开山,遇水架桥!几份来自言官隐晦质疑的奏折,被他当场撕碎掷于地下。一道来自户部关于款项巨大的奏请,他看都不看具体数目,直接朱批:“速办!再拖沓,户部尚书换人!”

帝后二人,一个以无上权威开辟道路,一个以精湛技艺和果决魄力奋力攻关,心意相通,配合无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时间在令人窒息的压力下飞速流逝。

在无数资源的堆砌和林晚夕几乎不眠不休的努力下,进展在艰难地推进。

药剂司在失败了上百次后,终于在林晚夕的亲自指导下,成功炼制出了第一批具有较为稳定净化效果的药液,虽然效力距离理想状态还有巨大差距,但已能明显抑制“瘟母”样本的活性,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让日夜奋战的药师们看到了一丝曙光。

寒髓宫内,林晚夕以那条冰玉蚕为基础,结合皇城司拼命送来的第一批少量南疆蛊虫特性,开始了更加复杂和危险的融合淬炼试验。冰窟之中,时常传出奇异的光芒和令人心悸的微弱能量波动。每一次试验都耗尽心神,但她凭借强大的意志力和对蛊术的深刻理解,艰难地摸索着。

然而,就在黑石堡期限的第三天深夜,一个几乎致命的坏消息传来了。

一名皇城司密探带着满身伤痕和疲惫,通过密道直接闯入指挥所,带来了用信鸽提前发回消息的详细内容:从南疆出发,运送第二批、也是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一批基蛊活体的秘密车队,在途经西南瘴林一处险要地段时,遭遇大批身份不明、训练有素的黑衣人伏击!护送人员皆是南疆好手和皇城司精锐,拼死抵抗,仍伤亡惨重,大部分蛊虫在激烈的战斗和混乱中逃散或死亡!

这意味着,林晚夕培育新蛊所需的最关键、最核心的一批“原材料”,没了!

消息传到林晚夕耳中时,她正在寒髓宫内全神贯注地观察一次关键的蛊虫融合反应,连日的不眠不休和心力交瘁让她本就疲惫不堪,闻此噩耗,只觉得一股血气直冲头顶,眼前一黑,身形晃了晃,险些晕厥过去,幸好及时扶住了冰冷的玉台才稳住身形。

屋漏偏逢连夜雨!雪上加霜!

北境等着救命,这边最重要的补给线却被硬生生掐断了!

是巧合?还是朝中那些反对势力不甘心,使出的毒辣手段?或是……南疆内部出现了问题?还是其他潜伏在暗处、不愿看到大梁渡过危机的别有用心之人?

林晚夕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指甲深深掐入掌心,刺痛感让她维持着清醒。她知道,此刻自己绝不能乱。她立刻将消息告知了萧承烨。

萧承烨闻讯,震怒异常,连夜召见皇城司指挥使,御书房内的灯火亮至天明,严令彻查,无论涉及何人,一查到底!同时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搜寻可能逃散的蛊虫,并立刻以最高优先级组织第三批运送。

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时间来不及了。等待南疆第三批物资到来,黑石堡早就彻底陷落,变成一片死地了。

必须另想办法!必须在几乎没有足够基蛊的情况下,完成新蛊的培育!

林晚夕将自己反锁在寒髓宫内,对着所剩无几的蛊虫样本和那些写满了试验记录的纸张,秀眉紧蹙,苦思冥想着替代方案。寒意侵蚀着她的身体,但更冷的是紧迫的时间和对北境军民命运的担忧。

窗外,夜色深沉如墨,仿佛预示着前途的艰难险阻。但帝后二人的决心,却并未因此而有丝毫动摇,反而在这绝境中淬炼得更加坚定。

然而,就在林晚夕于寒髓宫苦思对策,萧承烨于御书房督促进度、严查遇袭案之时,那道赋予皇后无上权力的旨意,已然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朝廷各个角落引发了巨大的波澜。其中,反应最为激烈,暗流最为汹涌的,莫过于向来以杏林正统、清高自居的——太医院。

许多太医,尤其是那些年高德劭、颇负盛名的老太医,在得知自己不仅要去研制那听起来就离经叛道的“净化药剂”,更要屈从于一位使用“蛊术”的皇后指挥,甚至未来可能还要与那些毒虫蛊物打交道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屈辱与愤慨。

“岂有此理!简直是岂有此理!”一名胡须花白的太医在值房中气得浑身发抖,“我辈读的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习的是望闻问切、针灸方药!如今竟要我们去碰那些南蛮邪术,与毒虫为伍?这简直是玷污医道!玷污圣人之学!”

“王太医息怒,陛下旨意已下,我等又能如何?”旁边一人劝道,脸上却也满是愁苦和不情愿。

“如何?老夫宁愿辞官归乡,也绝不与此等之事为伍!”另一名性情耿直的老太医猛地一拍桌子,“称病!明日开始,老夫便称病告假!太医院若是非不分,屈从邪道,这身官服,不穿也罢!”

这种情绪迅速在太医院中蔓延开来。虽然碍于皇帝严旨和皇后此刻的权柄,无人敢公开抗命,但消极抵触的情绪却在暗地里滋生。许多人已经打定主意,即便无法抗命,也绝不出力,甚至准备集体称病,以示抗议。

一时间,原本应该全力运转的“药剂司”核心,还未正式面对北境的危机,内部就先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人心浮动,效率骤降。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如此固执。院判孙仲景,一位年约五旬、医术高超且思想较为开明的太医,在得知皇后的详细方案和那日廷争的经过后,却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他翻阅了大量古籍,发现历史上并非没有以毒攻奇症的先例,只是规模与此次无法相比。

他看到了皇后所列药材清单的精妙配伍,那绝非邪道,而是融合了极高智慧的大胆尝试。他也听闻了皇后以命立状的无畏决心。

深夜,孙仲景独自站在药圃之中,望着天上稀疏的星辰,内心经历着激烈的挣扎。一边是坚守了一辈子的“正统”观念和同僚们的集体压力,另一边则是北境哀鸿遍野的惨状和一线或许能挽救无数人性命的微光。

最终,他长长叹了口气,眼神逐渐变得坚定。他整理了一下衣冠,没有理会值房内那些怨声载道的同僚,而是径直向着皇后所在偏殿指挥所的方向,迈出了脚步。

他知道,这一步踏出,或许会身败名裂,为同僚所不容。但,医者父母心,若因固守虚名而见死不救,又与杀人何异?

太医院的风波,才刚刚开始。而孙仲景的抉择,将为林晚夕艰难的前行之路,带来一丝微弱却关键的支持。真正的挑战,此刻才真正从朝堂蔓延至每一个执行的环节,考验着每个人的信念与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