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身份解锁(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反派好感系统:从祁同伟开始改变》最新章节。
钱洪斌的脸瞬间白了,头埋得快贴到桌子。台下不少同学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祁同伟攥着笔记本,眼泪差点掉下来——这是他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挺直了腰杆。
周教授接着看向祁同伟,又抛了个硬茬:“彩礼纠纷咋整?女方收了800块彩礼悔婚,男方要告,可村里规矩是‘悔婚不退彩礼’,你咋平衡?”
祁同伟脑子里立刻跳着陆则帮他梳理的“村东头彩礼案”:
“先跟他们唠村里规矩——‘我知道你家攒800块不容易,换我我也气’,把话说到他们心坎里;
再拿《民法通则》说‘法律也不让人吃亏,彩礼能要回来’——俺村去年就有这事,村支书这么一调,两边都没闹僵!”
台下掌声更响了,连之前嘲讽的几个学生,都偷偷鼓了掌。
【叮!祁同伟对陆则好感度+3(当前40:深度信任→挚友)】
【恭喜!“省社科院研究员之子”身份正式激活!】
【身份特权:优先获取周教授学术指导、“农村普法实践”课题名额、陆建明独家调研手稿】
没等祁同伟下台,周教授突然提高声音:“最后一个问题——农村年轻人全出去打工,家里只剩老人,不识字、听不懂普通话,宣传册看不懂、广播听不清,这‘普法空白区’咋填?还得贴‘农村服务站建设’的改革方向!”
教室瞬间死静。祁同伟愣在台上——老家李奶奶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上次村广播喊“防诈骗”,她愣是听成了“收鸡蛋”;王大爷耳朵背,跟他说话得喊,可法律条文哪能喊着讲?
李建明嘀咕:“方言语音册?可每个村口音不一样……”
王浩说:“找小学生翻译?怕给法条念错了……”
钱洪斌还想找补:“要不雇人去村里念?”
周教授直接摇头:“不切实际!”
就在这时,陆则站了起来,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杂志——正是1980年的《农村工作通讯》。
“周教授,我在校门口旧书摊淘到的,里面有篇陆建明研究员写的《场景化普法初探》。”
陆则的声音沉稳有力,“文章说,把普法嵌进村卫生室、小学这些服务站:老人拿药时,用土话演小剧场,比如‘有人说能帮你领补贴,要先找村支书’;孩子上学时,老师教‘维权顺口溜’,回家跟老人说——这样不用另起炉灶,正好贴服务站改革!”
周教授的眼睛瞬间亮了,快步走过去,一把抓过杂志:
“陆建明?我跟他是老同学了!去年中央咨询农村政策,都调了他的报告!他还跟我说,儿子在汉东学法,对农村实务特别感兴趣……”
周教授突然盯着陆则的脸,猛地一拍大腿:“你!你是老陆的儿子?你这眉眼,跟他年轻时一模一样!”
陆则点头:“周教授好眼力,家父常跟我说,‘法学得扎在泥土里,不然就是空中楼阁’。”
“难怪!”周教授举着杂志,对着全班喊,“老陆二十年深耕农村普法,他的方案帮过十几个县的老乡!陆则这思路,就是老陆最擅长的‘大政策小切口’,比你们扯的‘精装册子’‘雇人念稿’强一百倍!”
台下彻底炸了!李涛张了张嘴,想再说什么,可看着周教授手里的杂志,又把话咽了回去,他爸跟他提过,陆建明是省社科院的大专家,连地区领导都要找他咨询。
钱洪斌更是头都不敢抬,刚才还嘲讽“土法子”,现在才知道,自己连人家的“土法子”都比不上。
王浩冲上去,勾着陆则的脖子笑:“好你个陆则,藏得也太深了!之前我还吹我爸是街道办的,跟你比就是小打小闹!”
祁同伟走到陆则身边,声音有点哑:“陆则,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这辈子都不敢站在台上说这些话。”
研讨会散场,周教授拉住陆则和祁同伟:“明天来我办公室,我把老陆的手稿给你们。同伟懂基层需求,陆则有政策视野,你俩搭伙,‘普法小剧场’肯定能成!”
回宿舍的路上,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祁同伟摸着口袋里的案例纸,脸上满是笑意——他终于相信,寒门子弟,也能靠自己的本事,在汉东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