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专利绞杀(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反派好感系统:从祁同伟开始改变》最新章节。

国内攻势失利,季鸿远立刻祭出早已备好的后手,一场跨越时空的专利掠夺战,悄然打响。

这份古籍名录,是季鸿远背后的美国幕后势力提供的。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就专门组建了“文物掠夺队”,在占领区疯狂劫掠中国的文化瑰宝,其中就包括大量中医药古籍和民间秘方。

这些珍本有的来自私人藏书楼,有的来自中医世家,甚至有不少是孤本、善本,上面记载着许多早已失传的古方和炮制技艺。

抗战胜利后,这些古籍被日军带回日本,后来通过各种渠道流入美国幕后势力手中,如今,成了季鸿远最锋利的武器。

季鸿远通过加密渠道,将这些古籍和从国内收拢的数百张民间秘方整理成册,全部输送给日本的三家顶尖药企,并由美国幕后势力提供顶级的知识产权律师团队和巨额资金支持。

美方的指令很明确:“三个月内,完成至少50项核心中药的国际专利注册,掌控全球中医药市场的话语权。”

日本药企立刻行动起来,他们组织专业团队,对古籍中的古方进行整理、拆分、标准化处理,然后以“原始技术持有者”的名义,向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利局提交申请。

为了让专利申请“合规”,他们在文件中附上了日军劫掠古籍的影印件,标注“技术来源:战时合法获取”,还伪造了一系列“传承证明”,试图在国际法上占据优势。

2000年初春,日本厚生劳动省突然集中公示了52项“汉方专利”,涵盖止咳、消炎、养生、妇科、心脑血管等多个核心领域,其中包括治疗冠心病的丹参饮、调理妇科的四物汤、止咳化痰的川贝枇杷膏、养生滋补的六味地黄丸等多个经典古方。

公示文件中,每一项专利都附有详细的技术说明,甚至标注了古籍中的原文引用,看起来“证据确凿”。

美国媒体立刻同步造势,《华尔街日报》刊发文章《日本引领汉方标准化时代,中国中药或将退出国际市场》,文中称“日本将中国古方进行科学改造和专利注册,是对传统医药的真正传承,未来全球中药市场的定价权,将由日本掌控”。

季鸿远的水军也在国内再次活跃起来,散布恐慌言论:“现在中药的专利都被日本人抢注了,以后国内药企再生产这些药,就是侵权,要么停产,要么给日本人交天价专利费”

“以后我们吃自己的中药,都要给外国人交钱了,这就是不重视专利保护的下场”。

恐慌再次蔓延,这一次,比之前的污名化更具杀伤力。

国内某大型中药厂,原本已经接到了一笔价值5000万元的海外订单,产品正是丹参饮,可日本专利公示后,海外客户立刻单方面取消订单,理由是“担心侵权”。

厂长急得满嘴起泡,对着电话怒吼:“这是我们中国的古方,怎么就成了日本人的专利?”可对方只回了一句:“国际法只认专利注册证。”

中小型药企更是人心惶惶,不少企业已经停掉了相关产品的生产线,生怕面临天价索赔。

民间老中医们也陷入了两难——不用祖传方,对不起祖宗;用了,可能就成了“侵权”。

更严重的是,药农们再次陷入恐慌,担心自己种的药材会因为企业停产而滞销,不少人又开始犹豫,要不要再次砍树改种。

季鸿远看着这一切,得意洋洋地对着加密通讯器汇报:“陆则能护住国内的产业链,但他挡不住国际法的专利壁垒。用不了多久,中国的中医药企业就会全面停产,到时候,西方的西药就能彻底占领中国市场,定价权就掌握在我们手里了。”

但他低估了陆则的决心和能力,也低估了中国中医宗师们的坚守。

面对这场跨国专利绞杀,陆则没有丝毫慌乱,他很清楚,这不仅是一场专利争夺战,更是一场文化主权和产业命脉的保卫战。

“季鸿远以为拿着几本劫掠的古籍,就能在国际法上占据优势?他错了,历史真相和文化归属,从来不是靠抢来的古籍和伪造的证明就能改变的。”

陆则在紧急会议上坚定地说,“他用专利设局,我们就用溯源破局;他抢注旧方,我们就创新新方;他联合外力施压,我们就团结内外力量反击。”

新一轮的反击计划,迅速展开。

第一步,溯源取证,击碎“合法持有”的谎言。

陆则联合国家文物局、历史学界专家,以及中医宗师们,对日本专利文件中引用的古籍进行溯源。

专家们通过比对国内的藏书目录、博物馆的馆藏副本、中医世家的传承记录,一一核实了这些古籍的原本归属——它们大多来自南京的江南图书馆、北平的同仁堂藏书楼、苏州的某中医世家,都是日军侵华时非法劫掠的文物。

陆则团队将这些证据整理成册,包括古籍的原始收藏记录、见证人的证言、日军劫掠的历史档案,提交给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利局,同时通过外交部,向国际社会公布了日本“以劫掠文物作为专利依据”的事实,指出“用非法掠夺的文化遗产申请专利,本身就是对国际法和人类文明的亵渎”。

第二步,抢注创新,掌握主动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