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群策群力(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反派好感系统:从祁同伟开始改变》最新章节。
经过陆则和他团队的人协商,他们终于想出了一个绝佳的反击方案。
首先,第一步:釜底抽薪,无效对方专利。
陆则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郭晓鹏和他的团队身上。
“晓鹏,我需要你们证明,他们的专利是无效的。”
郭晓鹏的团队立刻投入了疯狂的工作。他们不仅要分析传习所的产品,更要深入研究津村制药的专利文件。
“他们申请的‘通络贴’专利,虽然配方改了,但核心功效成分和我们的是一样的。”郭晓鹏指着质谱图
“关键在于,我们要找到证据,证明他们的配方和方法,在他们申请专利之前,就已经是‘现有技术’了。”
“现有技术?”陆则问。
“对。”郭晓鹏解释道,“专利法保护的是‘新’的发明。如果一项技术在申请日之前,已经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被公开过,哪怕只是在一本旧书、一篇老论文,甚至一个民间手抄本里,那么这项技术就属于‘现有技术’,任何人都不能再对它申请专利。”
于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寻宝”开始了。
为了寻找出可靠的依据,文献组的成员们泡在国家图书馆和各大中医药大学的古籍部,翻阅泛黄的线装书。
终于,在一本民国时期的《民间验方汇编》中,他们找到了一个治疗跌打损伤的“舒筋活络膏”的方子,其核心成分与津村制药的专利配方惊人地相似,只是辅料略有不同。
这本书的出版日期,比对方的专利申请日早了整整七十年!
而田野调查组的成员也不负所望,通过再次走访了王大夫的家乡,找到了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
老人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王大夫的爷爷就用一种膏药给村里人治病,她还记得那膏药里有透骨草的味道。
这个口述历史,虽然需要其他证据佐证,但无疑是重要的突破口。
另外,技术分析组则针对津村制药的“制备方法”专利展开了攻击。
他们严格按照专利文件上描述的“三次超临界CO?萃取”法进行实验,结果发现,这样提取出来的药膏,其有效活性成分含量反而比传统的“水提醇沉”法低了近40%,而且成本极高。
并且出具了一份详尽的《专利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对比分析报告》,用无可辩驳的数据证明,对方的专利方法是一个华而不实、毫无商业价值的“技术陷阱”。
接下来就是反击方案的第二步:以我为主,构筑我方壁垒。
在无效对方专利的同时,陆则和郭晓鹏也在为传习所的真正核心技艺申请保护。
“我们不能再走他们的老路。”陆则说,“我们要申请的,是真正有技术含量、能体现我们核心价值的专利。”
他们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胡庆余堂秘制膏方”和“王氏飞针疗法的穴位配伍”。
对于膏方,郭晓鹏的团队通过现代药理学研究,精确分析出了在“九蒸九晒”的炮制过程中,地黄中的哪些成分发生了怎样的转化,才生成了那些关键的活性物质。
并且将这个复杂的“炮制-成分转化”关系,以及最终成品中独特的、含量远高于仿制品的活性成分组合,申请了一系列“物质组合物”和“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