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大结局(下)(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七零不下乡:手握铁饭碗心不慌》最新章节。
1982年,詹春兰毕业后顺利进入外贸部,成为一名外贸新人。
入职没多久,就遇上部里要试点“工矿产品出口”,把黑灰色工业硅(当时叫“金属硅”)卖给能源短缺的岛国铝厂。
詹春兰连夜把《英汉冶金词汇》手抄成袖珍册子,把工业硅553/441两个牌号的技术参数译成英文卡片,通过这样的方式,短时间内掌握专业词汇。
之后,在双方讨论的会议室里,用15分钟英文Presentation讲清“中国硅=低硼低磷”,把日方心里价位从98美元/吨抬到114美元,一次成交5 000吨,为国家多收汇8万美元。
1983年7月,部里准备第一次到中东“投标”EPC项目,可没人见过国际招标文件。
詹春兰利用下班时间,通过学校认识的老师,一起把联合国《在发展中国家承包项目指南》译成11万字中文稿,铅印300册,成为1983-84年全国“国际经济合作干部培训班”唯一教材;译本里首次把Bidding Documents、Performance Bond、Advance Payment Guarantee定出中文标准译名,被沿用至今。
在中美贸易刚起步时,因为部分同志对美国的HS编码体系不熟悉,导致报关单证屡出错,延误船期。
詹春兰发挥外语和专业优势,熬夜编译美国海关税则,将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如纺织品、工艺品、农产品)与美国税号对应,编成一本便携手册,并附上易错点提示。
这本小册子在部分司局流传开,大幅提升了单证效率和准确性。她也因此再次进入领导视野,被评价为“能做大事的新人”,只要有她在,就不会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一些企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会来找她,京城第一机械厂急需进口数控机床,但外汇额度严重不足。
她力排众议,提出“补偿贸易”方案:用该机床生产的部分零件,分期偿还设备款。并主导了可行性研究、谈判和合同起草,解决了外汇偿还节奏、产品质量标准、违约条款等核心难题。
该项目成功落地,成为系统内首个经典案例。在之后,还撰写了《补偿贸易操作指南》,直接当成外贸培训教材。
当时,出口定价依赖“成本加成法”,完全不考虑国际市场行情,常导致报价过高流失客户或过低遭受反倾销。
詹春兰设计了一个包含国内原料成本、能源消耗、国际运费、目标市场利润率及竞争对手价格的综合测算模型。
模型首先在轻工工艺处试用,成功指导竹编等产品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拿下外贸订单。
有经济学者评价,此举是将市场经济学引入计划定价体系的一次静默革命,展现了其卓越的经济学素养。
随着国家的发展,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接连冒出,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国内企业却为了出口陷入低价竞争,利润微薄的境地。
詹春兰系统研究了K国、岛国的出口升级路径,提出从“以量取胜”转向“以质取胜”的战略,核心是推行国际标准认证、培育自主品牌、发展跨境电商(当时主要为寄售贸易)。
报告获得部领导高度重视,其中多项建议被纳入全国外贸工作会议的讨论文件。
李秀秀和范红英在这方面十分支持她。
李秀秀严格按照詹春兰制定的路线,现实批发,有了一定的成本和客源之后,直接在江城本地开设工厂,用广城和港城的版,制作服装;当她自己有了一定的时尚敏锐度,并且培养了部分设计人才之后,开始尝试自主设计,紧跟国际潮流,把工厂直接分成高中低三条生产线,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没有盲目追求国际潮流,而是在每一次的设计里面,都会想尽办法融入传统元素,各种古典图案、刺绣手法甚至是织布工艺。
她的服装公司,一步一步从一个小作坊到大公司,最后还能举办自己的服装展览,展览的模特清一色的华国人,每一个人都穿着适合自己身形的衣服,展现属于华国的服饰之美和文化。
范红英也从卖小电器到卖大家电,最初一切都依赖进口。她得到了詹春兰的提示,联合了所有的家电进口企业,一起制定进口条款,要求国外品牌的家电必须对国内市场一视同仁,不能分AB两版货。
最初提出来时,外国企业并没有接受。
但是范红英并没有灰心,反而利用这样的机会大力发展国内的家电企业,接手了一家被国外家电企业挤兑得不能存活的公司,利用詹春兰的信息,招来技术人才,通过拆解其他产品和自主研发的形式,短时间研制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再利用这次机会迅速在市场上铺开。
当外国企业以为华国总会妥协的时候,范红英已经带着自己的家电品牌享誉千家万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