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多重宇宙的博弈与灰烬中的重生(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密统帝国》最新章节。
一、超时的会晤与宇宙级的分歧
宇宙科学院的圆桌会议室里,空气仿佛被无形的公式凝固了。墙上的挂钟时针早已越过下午五点的刻度,指向了七点,夕阳的余晖透过百叶窗,在米凡和俄罗斯科学家代表团成员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一幅被分割的抽象画。
最初约定的两小时会议,早已变成一场跨越时区的思想马拉松。米凡面前的白板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数理符号和几何图形,有些线条扭曲缠绕,如同多个宇宙在碰撞中产生的引力漩涡;有些则呈现出完美的对称结构,仿佛是多重宇宙秩序的密码。
“米凡教授,您的‘嵌套式宇宙模型’确实令人震撼,” 俄罗斯代表团的理论物理权威波波夫院士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却又充满了探究的欲望,“但您如何解释不同宇宙间的‘膜振动频率’为何会呈现出周期性的跳跃?” 他的手指在桌面上划出一道波浪线,试图模拟那种跳跃的轨迹。
米凡拿起马克笔,在白板上新画了一个动态的三维坐标系,笔尖在板上发出 “沙沙” 的轻响,打破了会议室的沉寂。“波波夫院士,这正是‘终极统一理论’的核心之一。”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尽管已经连续高强度讨论了五个小时,却依旧中气十足,“您可以把不同的宇宙想象成水面上的涟漪,当两个涟漪相遇时,它们的频率会相互干扰,产生共振或抵消。这种跳跃,就是共振的表现。”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在座的五十多位俄罗斯科学家,他们的脸上大多带着困惑,就像试图解开一个用陌生文字写成的谜题。米凡忽然微微一笑,用一种极其古怪的语调吐出了一串音节 —— 那声音既不像任何已知的人类语言,也不遵循常规的发音规律,更像是某种高频次的粒子振动,时而尖锐如激光,时而低沉如黑洞的引力波。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连呼吸声都仿佛被这串神秘的 “语言” 吸走了。俄罗斯科学家们面面相觑,高尔基团长皱起了眉头,他从军情部门那里得知,米凡曾多次在私下研究中 “接收” 到来自外宇宙的信息,但亲眼听到这种 “翻译”,还是第一次。那种感觉,就像在听一首来自宇宙诞生之初的歌谣,每个音符都充满了未知的力量,却又无法被理解。
“米凡教授,” 高尔基清了清嗓子,打破了这份诡异的寂静,“您刚才说的是…… 外宇宙单体人的语言?”
“是他们用来描述宇宙基本力的‘数学语言’。” 米凡放下马克笔,语气恢复了正常,“就像我们用公式表达物理规律,他们用这种振动频率来定义宇宙的结构。现在听不懂没关系,当我们真正踏上穿越多重宇宙的旅程时,你们会明白的。”
波波夫院士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这太超前了,米凡教授。我们连本宇宙的暗物质分布都还没完全搞清楚,就要去理解外宇宙的‘语言’,这简直就像让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去参加马拉松。”
“科学的进步,往往就是从‘不可能’开始的。” 米凡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傍晚的凉风涌了进来,吹散了会议室里沉闷的空气,也吹动了他额前的碎发,“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时,世人也觉得他疯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最初也被认为是异想天开。但现在,它们都成了我们认知世界的基石。”
他转过身,目光变得锐利起来:“穿越多重宇宙,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我们的观测数据已经显示,外宇宙的‘单体人’正在向我们的宇宙发送某种‘邀请函’,或者说,是‘警告’。如果我们不去主动接触,等待我们的,可能是被动的入侵。”
这句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俄罗斯科学家们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嗡嗡的议论声,有人面露担忧,有人则眼神炽热 —— 对于科学家来说,没有什么比探索未知更具吸引力的了,哪怕那未知中潜藏着危险。
“那么,穿越计划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高尔基团长终于开口,他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显示出内心的郑重,“我们需要多少能量才能打开‘宇宙通道’?如何保证穿越者的安全?”
米凡走到桌前,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一份详细的计划方案:“我们需要在地球的地轴极点建立一个‘空间共振发生器’,利用地核的磁场能量作为初始动力,再通过聚焦太阳风的粒子流,形成一个能量通道。这个通道的稳定性大约能维持 72 小时,足够我们的先遣队往返一次。至于安全……”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深邃,“在外宇宙面前,我们没有绝对的安全可言,能依靠的只有我们的智慧和勇气。”
他合上电脑,看着高尔基:“这也是我为什么坚持,参与计划的科学家必须认可我的‘终极统一理论’。这不是学术霸权,而是为了团队的统一。如果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一套理论和怀疑去面对外宇宙的未知,我们很可能会在关键时刻陷入混乱,甚至自我毁灭。”
“组建国际团队是必要的,” 高尔基点了点头,语气却依旧坚持,“地球是全人类的家园,穿越多重宇宙也应该是全人类的事业。俄罗斯愿意成为中国最坚定的伙伴,但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国家参与进来,共同分担风险,共享成果。”
“这一点我同意。” 米凡的回答让俄罗斯科学家们松了一口气,“但主导权必须在中国手中。就像您说的,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带领大家迈出这关键的一步。至于武装部队,” 他的目光变得严肃起来,“这是底线保障。我们首先是和平的使者,但如果遭遇恶意攻击,我们必须有能力反击。宇宙的法则,有时候比地球的丛林法则更残酷。”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高尔基用生硬的中文重复了这句话,然后猛地一拍桌子,“说得好!这也是我们俄罗斯人的信条!我完全同意您的观点。”
会议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之前的疲惫和困惑仿佛被这股共识的力量驱散了。波波夫院士站起身,举起手中的茶杯:“为了多重宇宙的和平,也为了人类的未来,干杯!”
“干杯!” 所有人都举起了杯子,清脆的碰杯声在会议室里回荡,仿佛是两个伟大国家在宇宙探索事业上达成共识的序曲。
最后,双方敲定,在米凡实施穿越计划之前,先在中国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多重宇宙论坛”,邀请全球认可 “终极统一理论” 的科学家参与。俄罗斯方面则负责协调欧洲的科学家,确保论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
当俄罗斯代表团走出宇宙科学院时,夜色已经笼罩了整座城市。米凡站在门口,与高尔基紧紧握手。
“米凡教授,我会立刻向总统汇报今天的成果。” 高尔基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中俄‘老铁’的关系,在宇宙探索的领域里,一定会更加牢固。”
米凡笑了笑:“我期待着在莫斯科与总统阁下会面。但有一点请您转告总统,‘以中国为起点,以我为中心’,这不是傲慢,而是责任。在穿越多重宇宙这件事上,我们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分歧。”
高尔基郑重地点了点头:“我明白。请您放心,俄罗斯会是您最可靠的伙伴。”
看着俄罗斯代表团的车队消失在夜色中,米凡的脸上才露出一丝疲惫。他知道,这场看似顺利的会晤,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让全世界的科学家都认可他的理论,组建一支真正团结的国际团队,还有无数的困难在等待着他。
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不远处的路灯下 —— 是刘柳。他正靠在自己的车边,不停地抽着烟,烟头在夜色中明灭不定,像一颗焦虑的心脏。
米凡走了过去,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烟味,他下意识地皱了皱眉。
“米凡教授,会议结束了?” 刘柳掐灭烟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我等了您快三个小时了。”
“抱歉,谈得太投入,忘了时间。” 米凡看了看刘柳的车,“是去你书墅的时候了?”
“是的,” 刘柳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我已经准备好了,就等您指导了。”
米凡上了刘柳的车。车子驶离市区,朝着郊外的方向开去。窗外的灯火越来越稀疏,取而代之的是漆黑的田野和偶尔闪过的树影。刘柳一路都在介绍他的书墅,言语中充满了自豪,仿佛那不是一个住所,而是他学术思想的圣地。
米凡只是偶尔应一声,大多数时候都在闭目沉思。他在思考俄罗斯代表团的反应,思考 “多重宇宙论坛” 的筹备细节,更在思考如何才能彻底打破刘柳心中的壁垒,让他真正实现 “自我革命”。
他知道,今晚的书墅之行,将是关键的一步。而那一步,注定伴随着毁灭与重生。
二、书墅的灰烬与自我的涅盘
刘柳的书墅比米凡想象的还要偏僻。车子沿着蜿蜒的山路行驶了近一个小时,才在一个小山丘下停下。眼前的建筑确实称得上豪华,欧式风格的白色外墙在月光下泛着清冷的光,四周环绕着高高的围墙,像一个独立的王国。围墙外是茂密的树林,寂静得只能听到风吹过树叶的 “沙沙” 声,连虫鸣都显得格外稀疏。
“这里绝对安静,” 刘柳下车打开大门,语气中带着一丝自得,“除了我,方圆五公里内没有任何居民。我把这里叫做‘思想的孤岛’。”
米凡走进院子,环顾四周。院子打理得很整洁,却没有任何花草,只有几棵修剪得方方正正的松树,透着一股刻板的严谨,和刘柳给人的感觉如出一辙。
书墅内部的装修却极尽奢华,大理石地面光可鉴人,墙上挂着昂贵的油画(虽然米凡一眼就看出那是高仿品),家具都是知名品牌。但米凡的目光很快就被遍布各个房间的书架吸引了 —— 几乎每个房间都有书架,上面塞满了书籍,一眼望去,全是物理学、数学、宇宙学等领域的专着和期刊,没有一本文学作品,甚至连一本传记都没有。
“我的藏书怎么样?” 刘柳跟在米凡身后,像个等待老师评价的学生,“这里有全世界最顶尖的科学期刊和专着,很多都是孤本。”
米凡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量子场论进阶》,翻开几页,又放了回去。“很全,也很专业。” 他的语气很平淡,“但你有没有发现,你的书里缺少了最重要的东西?”
刘柳愣了一下:“缺少了什么?难道还有什么权威着作是我没有收藏的?”
“是‘人’的气息。” 米凡走到客厅的落地窗前,看着外面漆黑的夜空,“没有文学,没有艺术,没有历史,甚至没有关于‘人’本身的思考。你的书里只有公式、定理、数据,却没有情感、直觉、顿悟。这就是为什么你理论扎实,却总是无法突破的原因 —— 你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只会运算的机器,而忘记了科学的本质,是探索‘人’与宇宙的关系。”
刘柳的脸一下子涨红了,像被人戳中了痛处。他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自己无话可说。他确实从来没觉得文学艺术有什么用,在他看来,那些都是浪费时间的 “闲书”,远不如一个精准的公式来得实在。
“我们去看看你的书房吧。” 米凡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身朝二楼走去。
刘柳的书房在二楼最里面的房间,门上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 “思想禁区,闲人免进”。推开门,一股浓重的油墨味扑面而来。房间比其他地方简陋得多,只有一个巨大的书桌,上面堆满了手稿、U 盘和一台高性能电脑。墙上贴满了各种公式推导和图表,密密麻麻,像一张蜘蛛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