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上帝是怎样画圆(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密统帝国》最新章节。

他将苹果抛给都督,看着他稳稳接住,动作干净利落,反应时间不超过 0.2 秒:"但如果在金星上,这个苹果可能会飞向天空。因为金星的域能区是斥力电性中微子主导的,运动方向是逆时针。这就像不同的宇宙有不同的物理法则,就像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规矩一样。金星的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这种逆向自转导致了其域能区的特殊性,就像一个家庭如果父母的意见总是相反,家里的氛围也会完全不同。"

兰兰忍不住插嘴,她的声音轻柔得像羽毛:"那太阳呢?太阳的域能区是什么样的?它那么大,是不是能影响整个太阳系?" 她放下毛衣,双手轻轻放在小腹上,脸上带着母性的光辉,指尖无意识地在腹部画着圈,像在勾勒一个小小的宇宙。

米凡笑了笑,对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女人刮目相看:"太阳是恒星,它的域能区由双万力双万能中微子主导,就像一个巨大的漩涡,既吸引行星(万有引力),又排斥它们离得太近(辐射压)。这就是为什么太阳系的行星都在固定的轨道上运行,既不会坠入太阳,也不会逃离太阳系,像你们小家庭的关系,既有吸引力(爱情和亲情),又有适当的距离(个人空间)。太阳的域能区半径大约是 1 光年,刚好能覆盖整个太阳系的奥尔特云,就像父母的爱,既能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又能在关键时刻提供保护。" 他的比喻生动而形象,让复杂的科学概念变得通俗易懂,像将高深的理论转化为日常的语言。

都督若有所思地说:"这么说,穿越多重宇宙,其实就是从一个域能区进入另一个?就像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需要打开门?" 他的眼睛里闪烁着理解的光芒,像黑暗中亮起的灯塔,思维的火花终于点燃。

"聪明。" 米凡赞许地点点头,语气里带着真诚的认可。"就像从地球进入金星,需要克服域能区的排斥力,这种排斥力的大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符合库仑定律的修正形式。而穿越多重宇宙,需要的是找到不同宇宙域能区的 ' 节点 '—— 那里的中微子运动处于 ' 顺逆共时针 ' 状态,是唯一可以自由进出的通道,像两扇门之间的缝隙,宽度大约是普朗克长度的 10^33 倍,刚好能容纳基本粒子通过。" 他用手指比划着,模拟中微子在节点处的运动状态,左手顺时针旋转,右手逆时针旋转,在胸前形成一个莫比乌斯环的形状。

兰兰忽然说:"那我们去了外宇宙,还能回来吗?地球的域能区会不会排斥我们?就像出去太久,家里的门锁换了?" 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担忧,眼神望向窗外,仿佛已经看到了遥远的宇宙,那里的星辰像散落的棋子,不知归途。

米凡转过身,眼神变得深邃,像星空一样浩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 ' 灵魂锚定装置 '。就像你的毛衣,无论织得多么复杂,只要有一根主线(你用的蓝色粗线),就不会散开。我们的思想波,就是那根主线,只要锚定在地球的域能区(频率 7.3 赫兹),无论走多远,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他的手指在设计图上的一个小圆圈处点了点,"这里就是锚定装置的接口,能发出与地球域能区共振的频率,误差不超过 0.0001 赫兹。"

这时,小陈匆匆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电报,纸张是用 hemp 纤维制成的,环保而坚韧,能抵抗极端环境下的降解:"博士,俄罗斯那边传来消息,核动力系统的测试成功了!高尔基说,他们已经准备好了 ' 域能区适应训练 ' 的宇航员名单,都是顶尖的飞行员,心理素质极佳,在模拟的 11 个不同域能区环境中都能保持稳定的生理指标。"

米凡接过电报,飞快地扫了一眼,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笑容,像看到公式推导得出正确结果时的欣慰:"告诉高尔基,我下个月就去莫斯科。另外,让刘柳把那些 ' 复活冷冻仓 ' 的参数发给我,我要确保它们能在外宇宙的域能区中正常工作,误差不能超过 0.001%。特别是低温保存模块,要能在 - 273.14℃到 1000℃的范围内稳定运行。"

"刘柳研究员...... 还在莫斯科?" 小陈犹豫了一下,语气里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试探,"他最近发了很多邮件,说想回来,语气很诚恳,还附上了他对 ' 域能区转换公式 ' 的新推导,修正了之前的三个错误。"

米凡的脸色沉了沉,像晴朗的天空突然飘过一朵乌云:"让他在那里待着。有些思想,需要在异国他乡的域能区里,才能真正冷却,才能摆脱旧有的桎梏。就像金属需要淬火才能变得坚硬(将钢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以上 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快速冷却),人的思想也需要经历不同环境的考验。莫斯科的经度(37.6176°E)和纬度(55.7558°N)形成的地球磁场环境,刚好能中和他思想里的偏执因子。"

都督看着米凡的侧脸,夕阳的余晖在他脸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像一幅剪影。他忽然明白,这个看似冷漠的科学家,其实比谁都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像中微子的运动轨迹,看似随意,实则精准地遵循着某种宏大的法则,服务于那个穿越多重宇宙的终极目标,像宇宙的扩张遵循着暗能量的推动一样,坚定而不可阻挡。

四、生日宴会上的宇宙法则

公元 2139 年元旦的前一天,米凡的 26 岁生日宴会在别墅的花园里举行。来宾非富即贵,有各国的政要,他们穿着考究的礼服,言谈举止优雅得体,身上的配饰大多是环保材料制成的,符合当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有科学界的权威,他们带着挑剔的目光,审视着周围的一切,不时拿出随身携带的便携光谱仪,分析花园里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还有俄罗斯派来的特使高尔基,他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胸前别着一枚俄罗斯国旗的徽章,徽章的材质是回收的坦克装甲金属,象征着从战争到和平的转变。

花园里装饰着五彩的灯带,模拟着不同频率的电磁波谱,从无线电波(波长 > 1 米)到伽马射线(波长 < 10^-11 米),颜色各异,像一条跨越整个电磁 spectrum 的彩带,每个波段的灯光亮度都经过精确计算,与该波段在宇宙中的能量密度成正比。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那是有机培育的玫瑰散发的芬芳,没有使用任何化学肥料,采用的是生物防治技术抵御病虫害,土壤的 pH 值稳定在 6.5-7.0 之间,最适合玫瑰生长。餐桌上摆放着精致的餐具,都是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环保而美观,餐具的边缘设计成波浪形,模拟着引力波的涟漪。

米凡穿着一身定制的黑色西装,胸前别着一枚中微子模型的胸针,铂金的材质在灯光下闪烁着低调的光芒,胸针内部的微型芯片能实时显示当前位置的中微子能量谱。他周旋于宾客之间,笑容得体,却始终保持着一丝疏离,像一个置身事外的观察者,记录着周围的一切,大脑中不断计算着每个人的话语权重和潜在意图,像在解一个复杂的多体问题。只有当都督把一杯伏特加递到他手里时,他的眼神才真正放松下来,像紧绷的弦突然松弛,瞳孔的直径从 2 毫米扩张到 4 毫米,露出了自然的状态。

"博士,生日快乐。" 都督的声音里带着真诚的祝福,他的手里还拿着一个小礼物盒,包装纸是再生纸做的,上面系着一根麻绳,礼物盒的尺寸是黄金比例(长:宽:高 = 1.618:1:0.618)。"' 米王 1 号 ' 的主体结构已经完工了,俄罗斯的核动力系统也安装完毕,测试结果全部达标,特别是在模拟的 7 个极端域能区环境中,动力输出的稳定性都在 99.99% 以上。"

米凡看着花园里燃放的烟花,它们在夜空中炸开,形成一个个短暂而绚烂的圆,像宇宙大爆炸的缩影,每个烟花的爆炸半径都遵循着指数增长规律,从中心向外扩张的速度为 0.8 米 / 秒 2。"还记得你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吗?" 他忽然说,眼神望向遥远的夜空,那里的仙女座星系正以 110 公里 / 秒的速度向银河系靠近,"上帝是怎么画圆的。"

"记得," 都督笑了笑,眼角的皱纹像水波一样荡漾开来,"我说上帝知道。" 他的手轻轻搭在妻子的肩膀上,兰兰的肚子已经很明显了,像一个圆润的球体,里面孕育着新的生命,胎儿的心跳频率稳定在 140 次 / 分钟,像一个小小的宇宙时钟。

"其实,宇宙本身就是一个圆。" 米凡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迷离,像在梦中低语,"它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就像中微子的 ' 双向单线弧道循环运动 '。我们所谓的穿越,不过是从一个圆进入另一个圆,从一个宇宙进入另一个宇宙,每个圆都有自己的法则(物理常数不同),却又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更大的整体(多元宇宙模型)。" 他的手指在空中划出一个无形的圆,仿佛在触摸宇宙的轮廓,指尖的运动轨迹形成的圆周率精确到 3.

他抬起手腕,那块俄罗斯总统送的手表发出微弱的蓝光,与烟花的光芒交相辉映,像两颗遥远的恒星在相互呼应,手表的指针跳动频率与中微子振荡周期同步(每 0.0022 秒跳动一次)。"这块表,其实是一个 ' 域能区探测器 '。" 米凡解释道,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豪,"它能感应到不同宇宙的中微子运动频率,当蓝光变成紫色时(波长从 450-495 纳米变为 380-450 纳米),就说明我们找到了穿越的节点,那里的中微子运动状态最不稳定(每秒振荡次数超过 10^20 次),也最容易突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都督看着那块手表,表盘上的俄罗斯国徽在蓝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晰,双头鹰的眼睛像两颗神秘的星球(分别代表质子和中子)。他忽然明白了米凡为什么那么重视它。这不仅仅是一份礼物,更是一把钥匙,一把通往多重宇宙的钥匙,一个能感知宇宙节点的精密仪器,其灵敏度能检测到单个中微子的能量变化(约 1.8 MeV)。

宴会进行到一半,米凡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 刘柳从莫斯科寄来的一个包裹。包裹的包装很简单,用的是牛皮纸,上面贴着一张小小的邮票,图案是国际空间站,邮票的齿孔数是 12 个 / 厘米,符合国际标准。打开一看,是一本手写的笔记,封面是用再生纸做的,有些粗糙,却很有质感,封面上用烫金工艺印着一个简化的中微子符号(ν)。里面记录着他对 "域能区转换" 的思考,字迹工整而认真,旁边还画着一些示意图,虽然有些简陋,却能看出作者的用心,图上标注的每个数据都有详细的推导过程,引用了 17 篇相关文献。最后一页画着一个简陋的飞船模型,旁边写着:"博士,我错了。请让我回来,哪怕只是做一个普通的研究员。我想亲眼看看您所说的圆,感受不同域能区的魅力。"

五、笔记的归宿与思想的轨迹

米凡合上笔记,指尖在封面上轻轻摩挲,感受着纸张的纹理,像在触摸一个人的思想轨迹。纸张的厚度不均匀,反映出作者书写时的用力变化,在关键公式处纸张明显更薄(被笔尖压的),显示出作者的专注和投入。他想起刘柳当年在书墅的样子,那个青涩而执着的年轻人,眼里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却总是被固有的思维模式束缚,像被限制在特定轨道上的行星。时间改变了很多事情,却似乎没有改变刘柳对科学的热情,只是这份热情曾经被误解和固执所掩盖,像被尘埃覆盖的宝石,需要时间的擦拭才能重现光芒。

"把这个送到 ' 复活冷冻仓 ' 的实验室,和那些遗体的参数放在一起。" 米凡将笔记递给都督,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他的指尖在笔记的最后一页停顿了一下,那里有一滴风干的泪痕,盐分在纸上形成了淡淡的结晶,像一颗微小的星尘。

"您...... 原谅他了?" 都督惊讶地问,眼神里充满了疑惑。他以为米凡会一直责怪刘柳破坏了他的计划,毕竟那五个被救的科学家确实带来了不少麻烦,他们一直在公开场合质疑米凡的理论,发表了 9 篇反驳文章,引用了 36 个实验数据。

"原谅?" 米凡笑了笑,笑容里带着一丝释然,像解开了一个困扰已久的难题,"我从来没有怪过他。就像地球的域能区不会怪金星的域能区,每个思想都有自己的轨迹,都会经历不同的阶段(从幼稚到成熟)。刘柳的质疑虽然阻碍了我们的进程,却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理论,完善了很多细节(特别是中微子质量的计算,修正了之前的符号错误)。他只是需要时间,来理解我的 ' 圆',理解不同思想就像不同的域能区,看似冲突,实则可以相互补充(就像正反物质的对称性破缺),共同构成更完整的知识体系。"

他的目光望向远处的星空,猎户座的腰带三星在暮色中闪烁,像三个等待被点燃的灯塔(参宿一、参宿二、参宿三,距离地球分别为 860、1970、910 光年)。"思想的成长需要空间和时间,就像宇宙的膨胀需要域能区的支撑(暗能量的斥力作用)。" 米凡轻声说,语气里带着一丝哲学的意味,"我们不能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就像不能强迫行星改变轨道(除非受到足够大的引力扰动),只能通过引导,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理解。"

午夜钟声敲响时,烟花在夜空中拼出 "米王 1 号" 的字样,绚烂而壮观,像一个巨大的宣言,宣告着人类探索宇宙的决心。每个字母的大小都遵循着斐波那契数列,从 M(最大,直径 50 米)到 1(最小,直径 5 米),比例和谐而优美。米凡站在人群的中心,接受着众人的祝福,眼神却望向遥远的星空,仿佛已经看到了 "米王 1 号" 在宇宙中航行的身影,看到了它穿越一个个域能区(从银河系到仙女座星系,再到更远的类星体),探索一个个未知的宇宙,像勇敢的航海家穿越波涛汹涌的大海。

"都督," 他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期待和坚定,"准备好行李,我们下周去莫斯科。那里有更重要的工作等着我们,' 米王 1 号 ' 的最后调试,宇航员的域能区适应训练,还有...... 可能要见见那些被刘柳救下来的科学家,也许我们可以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让他们理解我们的计划,甚至加入我们。真理越辩越明,就像中微子在不同介质中运动能揭示更多特性一样。"

都督挺直腰板,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动作干净利落,带着军人特有的坚定:"是,博士!我这就去准备,确保一切万无一失。已经按照您的要求,准备了适应 12 种不同域能区环境的装备,包括能抵抗强辐射的防护服和能在极端温度下工作的通讯设备。" 他的眼神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像即将踏上征途的士兵,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像中微子即将开始它的宇宙旅行。

月光下,米凡的手表依旧发出微弱的蓝光,仿佛在与某个遥远的宇宙节点呼应,像两颗心灵在跨越时空交流,蓝光的强度随着宇宙背景辐射的微小波动而变化,像宇宙的呼吸在手表上的体现。花园里的宾客还在狂欢,他们庆祝的是一个天才的生日,却不知道,自己正在见证一场即将改变人类命运的远征的序幕,一个将带领人类走出地球域能区,探索多重宇宙的伟大计划即将启航,像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一样,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六、异国的等待与回归的机票

而在莫斯科的某个公寓里,刘柳正看着窗外的雪,雪花像无数白色的精灵,在空中飞舞、旋转,最终落在地上,形成一层厚厚的积雪,积雪的密度约为 0.3 克 / 立方厘米,像宇宙中的尘埃云。公寓里很简单,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桌子上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些书籍,大多是关于中微子物理和宇宙学的,其中《中微子振荡导论》的书脊已经断裂,用胶带粘了三次,显示出被频繁翻阅的痕迹。

他手里捏着一张回中国的机票,机票是电子的,显示在手机屏幕上,出发日期是下周,和米凡去莫斯科的时间恰好错过,像两条平行线在不同的时空延伸。他知道,自己终于要回到那个属于他的域能区了,回到那个能让他真正理解米凡思想的环境中,那里的经度(116.4074°E)和纬度(39.9042°N)形成的地球磁场,能与他的思想产生更好的共振。

这两年在莫斯科的日子,让他想了很多。他曾固执地认为米凡是错的,是在毁灭科学,却在一次次的思考和研究中,逐渐发现了米凡理论的合理性(通过对 76 个实验数据的重新分析),理解了 "大科学思维" 的真正含义 —— 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勇于探索未知,像宇宙的膨胀一样永不停歇。他不再害怕未知的宇宙,不再抗拒不同的域能区,而是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像孩子期待着打开圣诞礼物。

无论前方等待他的是什么,他都愿意像当初站在书墅的废墟前一样,坦然面对。因为他相信,米凡的圆,终将包容一切,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域能区、不同的宇宙,都能在这个圆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更完美的整体,像宇宙中不同的星系通过引力相互作用,形成巨大的星系团。

他打开电脑,给米凡发了一封简短的邮件:"博士,我下周回国,会先去 ' 复活冷冻仓 ' 实验室,看看那些参数,希望能为 ' 米王 1 号 ' 的启航尽一份力。我已经准备好了,准备好迎接新的域能区,准备好理解那个更大的圆。附件是我对 ' 复活程序 ' 的优化建议,能将复苏成功率提高 3.7%。" 邮件的签名是一个简化的中微子符号,旁边写着 "永远的学生刘柳"。

发送邮件后,刘柳关掉电脑,走到窗边,看着外面被雪覆盖的城市,一片洁白,像一个崭新的开始。雪地里有孩子们堆的雪人,用胡萝卜做鼻子,煤球做眼睛,像原始的宇宙模型,简单却充满生机。他知道,自己的思想之旅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个充满未知却又充满希望的阶段,就像人类即将开始的多重宇宙之旅一样,充满挑战却也蕴藏着无限可能。

在宇宙的某个节点,米凡的手表忽然闪烁了一下,蓝光变得更加明亮,仿佛感应到了某种遥远的回应(刘柳邮件发送时产生的电磁信号被手表的传感器捕捉到),预示着一场伟大的征程即将拉开帷幕。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轨迹,终将在宇宙的圆中交汇,共同谱写人类探索未知的壮丽篇章,像无数条平行线终将在无限远处相交,像中微子终将穿透一切障碍抵达真理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