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较量(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密统帝国》最新章节。

终极七区的会议大厅悬浮在奈良山腹地两千米处,三层超导玻璃与记忆金属构筑的半球体空间折射着天光,穹顶中央直径三米的量子谐振灯正流淌着模拟北极光的幽蓝光芒,将 37 根碳纤维支撑柱投射成淡紫色光柱,像古希腊神庙的廊柱群在科幻世界的复现。支撑柱顶端镶嵌着环形的能量指示灯,随着大厅内人员的呼吸频率缓慢明暗,形成一幅动态的生命韵律图,每道光柱的脉冲间隔与人类脑电波的 α 波频率同步,在空气中织就一张无形的能量网。米凡站在主席台中央,黑色制服领口别着一枚银质星轨徽章 —— 那是他用冥王星轨道参数亲手设计的多重宇宙坐标图,徽章边缘的锯齿纹对应着柯伊伯带的小行星分布,每个锯齿的角度都精确到 0.1 弧秒,内侧刻着的微小刻度记录着近百年来的行星轨道偏移数据。他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内侧暗纹,超导纤维织就的星图在灯光下泛着银蓝光晕,宛如深海管水母吐出的荧光丝缕,那些交织的线条记录着近百年来人类观测到的引力波信号,其中一道深紫色线条代表着 2015 年 LIGO 探测器捕捉到的首个黑洞合并事件。胸腔里,经过二十年冥想训练形成的呼吸节奏稳定在每分钟 14 次,即使左胸第三根肋骨下的旧伤(那是五年前反物质泄漏事故留下的纪念,当时他为了保护王侃侃被 0.3 克反氢擦伤,伤口愈合后形成的疤痕呈螺旋状,像一个微型黑洞的事件视界)隐隐作痛,供氧频率也未曾紊乱。

三十七个特研科员的呼吸声在声学处理过的空间里形成奇特共鸣,像被精密仪器校准过的钟摆。他们面前的全息屏还定格在上一轮实验数据界面,跳跃的粒子轨迹在静默中缓缓流淌,给每个人的侧脸镀上忽明忽暗的光斑。全息屏边缘的能量条显示着 99.7% 的续航,这是米凡特意设置的参数,象征着人类对宇宙认知的完成度,剩余的 0.3% 被他称为 “上帝的留白”。米凡的目光扫过人群,第七排第三个位置的伟泽正盯着生态杯里的薄荷叶片 —— 那片叶子的脉络在水中舒展成斐波那契螺旋线,与他上周提交的暗物质分布模型惊人吻合,叶片边缘的锯齿数量恰好是 34 片,符合斐波那契数列的规律。生态杯壁的纳米传感器实时跳动着绿色数据流:水温 37.5℃,溶解氧含量 9.2mg/L,恰好是澳大利亚大堡礁海域的平均参数,这是伟泽入职时特意要求的故乡水质记忆。他无名指上的珊瑚戒指在光线下泛着粉白光泽,那是他女儿十岁时在凯恩斯海滩捡的礼物,戒指内侧刻着一行微型字:“爸爸的宇宙探险要带上我哦”,字迹边缘的磨损痕迹显示它被频繁触摸。

“各位人类的精英们!” 米凡的声纹经过喉头微型扩音器处理,带着 0.1 秒的延迟共振,既不刺耳又能穿透每个人耳廓里的降噪装置。他习惯性地挥了挥手,袖口星图随动作展开又收拢,那些发光的线条在空气中留下短暂的残影,像流星划过夜空的轨迹,尾迹中残留的能量粒子在三秒后才完全消散。“穿越多重宇宙的日子正在逼近,对全人类而言,这个日子等待得太久了。太久,又不算久 —— 总比遥遥无期要好。” 话音刚落,大厅四周的环形屏幕突然亮起,开始播放从伽利略望远镜到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影像发展史,每帧画面都精确对应着人类对宇宙认知的突破时刻,当播放到哈勃深空场图像时,屏幕边缘自动标注出其中包含的 个星系的红移值。

全息屏突然集体切换成米王 1 号航空母船的三维透视图,船身两侧的斥力引擎阵列如展开的金属羽翼,每片引擎叶片的角度都精确到 0.01 弧度,叶片表面的纳米涂层在虚拟光线下呈现出虹彩般的干涉条纹,模拟出在太空中反射星光的效果。坐在前排的匈牙利教授兰德尔猛地挺直脊背,无名指上的婚戒在光线下折射出一道细线,恰好落在屏幕核反应堆的等离子体约束舱位置。那枚铂金戒指内侧刻着妻子的名字 “伊莲娜”,是三年前粒子对撞实验殉职前,她用最后一束高能粒子在金属上灼刻的纪念,此刻那些原子级的刻痕正反射着屏幕的蓝光,像她残留的最后一缕意识在跳动,每秒钟闪烁的频率与她生前的心跳一致。兰德尔的瞳孔在 0.3 秒内完成聚焦调整,虹膜边缘泛起淡红色 —— 这是他情绪波动时的生理特征,被米凡眼镜片后的动态捕捉系统精准记录,系统同时显示他的皮质醇水平正在缓慢上升,从 45nmol/L 升至 58nmol/L。

米凡的目光掠过会场右侧的生态缸,里面的太平洋荧光水母突然收缩伞盖,将伞缘的发光蛋白聚成一团蓝绿色光球。这是他特意放置的生物情绪指示器,当空间内肾上腺素浓度超过 42pg/mL 时就会产生应激反应,上次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在公布反物质储存方案成功的那天,当时水母的发光强度达到了 680 流明。“核电池即将横空出世,米王 1 号航空母船的建造已完成 97.3%,” 他竖起食指,指尖温度比周围空气高出 0.3 摄氏度,指腹上七个茧点构成的北斗七星印记在灯光下格外清晰,那是常年握笔计算留下的勋章,每个茧点的硬度都相当于莫氏硬度 3.5 的方解石,其中代表北极星的茧点因常年按压已微微凹陷,“我要闭门梳理核电池的核心技术,这段时间,大家需做好两件事。” 他的皮鞋跟敲击地面的力度控制在 50 分贝,刚好能引起注意又不打断思考,声波在地面反射形成的驻波节点恰好落在每位科员的脚边。

“其一,每位特研科员需提交三篇论文,探讨如何在有限时空 —— 也就是重叠时空中引发斥力电性因微子时空裂变,” 米凡的声音陡然压低至 120 赫兹,这个频率能触发人类大脑的深度专注,与冥想时的脑电波频率相近,“即启动斥力电性因微子因几何象形结构等分而射力,且因物理能动结构射力而等分。通俗地说,在微观宇宙,怎样拨动第一推力的扳机?” 他的右手在空中划出一个三维的莫比乌斯环,指尖的激光发射器在空气中留下红色的光轨,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光轨的粗细变化模拟出因微子的能量波动。

会议室的静默突然有了质量,空气密度仿佛瞬间增加了 0.02kg/m3,让人产生轻微的压迫感,敏感的人甚至能感觉到耳膜的震动。伟泽面前的生态杯里,薄荷叶片停止旋转,水面浮起的细密气泡在杯壁形成等距排列的圆环 —— 这是声波共振引发的卡门涡街现象,每个圆环的间距恰好是声波波长的 1/4,约为 8.5 厘米。这些公式符号像一群穿着几何图案舞裙的精灵,在微观世界跳着复调舞蹈:几何等分是她们整齐的队列变换,射力则是裙摆扬起的角度,因等分产生的射力推动新的等分,如同巴赫赋格曲中的主题与对题相互追逐,每个动作的精度都控制在 0.01 毫米以内。米凡能清晰感知到那些悬浮在空气中的疑惑,它们像亚马逊雨林的蓝喉蜂鸟,在每个人的颅腔里振翅,发出 500 赫兹的高频嗡鸣,与会议室的声学频率形成干扰,产生了 3 分贝的拍频。后排的安徒森突然用钢笔尾端敲击桌面,节奏恰好是普朗克常数的前六位小数(6.),这个挪威人总喜欢用物理常数表达情绪,上次反对米凡的黑洞模型时,他敲的是圆周率的前八位。

“还是让事实证明一切吧!” 米凡轻轻叹息,声波在空气中激起的涟漪让生态缸里的水母再次舒展身体,伞盖展开的直径比刚才增加了 1.2 厘米,边缘的触手随着水流轻轻摆动,像在为这个决定投票。他的目光落在安徒森身上,这位曾因反对终极统一理论而与他在日内瓦实验室争执三天的学者,此刻正用钢笔在笔记本上画着莫比乌斯环,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笔记本封面上烫印着玻尔研究所的徽章,那是他的母校,也是量子力学的摇篮,封面上的咖啡渍形状意外地与他最新观测到的星系团吻合,误差不超过 2%。

“希望博士详细讲解核电池的研制原理!” 伟泽的声音带着澳大利亚东海岸特有的上扬尾音,他面前的生态杯自动倾斜 30 度,将温水推到他手边。杯壁突然亮起淡蓝色温度提示:37.5℃,恰好是他故乡凯恩斯的年均水温,这个功能是米凡根据每个人的家乡环境参数定制的,伟泽的家乡数据里还包括季风频率和海水盐度。伟泽的手指在触碰到杯壁时微微蜷缩 —— 这个防御性动作暴露了他的紧张,被米凡的微表情分析系统捕捉存档,系统同时标记出他的眨眼频率比基线快了 2 倍,从每分钟 18 次升至 36 次。他桌下的脚正无意识地打着节拍,那是童年时母亲唱的毛利族摇篮曲节奏,每小节的拍数恰好对应着氢原子的能级数量,从 n=1 到 n=7,循环往复。

米凡突然笑了,眼角的细纹像被风吹皱的湖面,每个褶皱里都藏着科研生涯的故事:在普林斯顿第一次推导成功超弦理论时的狂喜,在南极观测站连续工作 72 小时的疲惫,在病床上修改论文的执着。“你们都长着猪脑袋吗?” 这句话的音量精确控制在 65 分贝,既能表达情绪又不会造成惊吓,与他平时温和的语调形成鲜明对比,声波在空气中形成的冲击波让前排科员的头发微微颤动。

唏嘘声如被风吹动的麦浪从后排席卷至前排,安徒森手中的钢笔突然折断,蓝色墨水在笔记本上晕染成一个不规则的星系图案,像他毕生研究的暗物质分布模拟图,其中暗蓝色的区域恰好与最新的 WMAP 卫星观测数据吻合,暗物质的密度波动曲线几乎完全重合。兰德尔下意识按住太阳穴,那里植入的神经交互装置传来 0.5 毫安的微弱电流 —— 这是情绪波动超过安全阈值的警告,装置同时向他的副交感神经发送了安抚信号,让他的心率从 78 次 / 分钟逐渐降至 72 次 / 分钟。他注意到米凡左耳后的皮肤下,有一道极淡的青色血管呈闪电状分布,那是长期注射纳米修复液留下的痕迹,每道分支都对应着不同的神经系统修复区域,像一张微型的生命线路图,其中通往海马体的分支颜色略深,显示近期使用频率较高,这与米凡最近频繁回忆往事的状态相符。

米凡的下颌线绷紧一瞬,被空调气流吹乱的发丝反常地贴在脸颊,像被无形的手按出褶皱。三秒后,他舒展眉头莞尔一笑,嘴角上扬的角度精确到 15 度:“我只能告诉你们 —— 在有限的时空引发时空裂变,就像在肥皂泡上找到恰好能让它分裂成两个完美球体的那个触点,力道多一分则碎,少一分则滞。” 他的指尖在空中比划着肥皂泡分裂的轨迹,动作流畅得如同在操作无形的实验仪器,拇指与食指间的距离随着讲解逐渐变化,模拟出不同力道下的裂变效果。

“时空怎样裂变?” 兰德尔追问,指尖在桌面划出一道弧线,激活隐藏的全息键盘。那些悬浮的字母在他指缝间跳跃,像被捕捉的萤火虫,组成 “时空曲率”“量子纠缠” 等关键词,每个字母的亮度都随着他的心率变化,当心率超过 80 次 / 分钟时,字母会发出红色警示光。他的语速比平时快了 0.5 倍,额角的颞浅动脉搏动频率升至每分钟 82 次,显示出内心的急切。他的另一只手正攥着口袋里的药瓶,里面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 β 受体阻滞剂,自从妻子去世后,每次高强度讨论他都需要它来稳定心率,药瓶的标签上印着他妻子最喜欢的向日葵图案,那是用纳米级的金粒子印制的,在光线下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第一推力始于三种时空裂变,” 米凡的声音突然切换成腹语模式,让声波直接在听众胸腔产生共振,震得每个人的心脏都跟着微微震颤,“引力磁性时空裂变如同地球吸引月球,遵循着距离平方反比的忠诚;斥力电性时空裂变恰似同极磁铁相互排斥,带着势均力敌的骄傲;双万力双万能时空裂变则像阴阳鱼的相互转化 —— 这是物质无中生有的关键。各位!我的终极统一理论第三章第七节,难道只是用来当枕头的吗?” 他特意加重了 “枕头” 两个字的读音,带着一丝调侃,那一节的厚度恰好是 3.7 厘米,确实适合垫在头下,书脊处因长期翻阅已微微开裂,露出里面的锁线。

“研究了,所以才求教!” 兰德尔的语气带着北欧人特有的倔强,喉结滚动着咽下后半句 —— 那些理论像挪威峡湾的潮汐,每个公式都是旋转的涡流,让人找不到可以停泊的海湾。他面前的全息屏自动调出终极统一理论的核心公式,交错的符号在空气中微微颤动,仿佛在抗议被误解。米凡注意到公式里的希腊字母 “φ” 闪烁着红光,这是系统检测到理解偏差时的提示,这个符号代表着时空的弯曲系数,数值恰好等于他妻子的生日,也是兰德尔妻子生前最擅长的研究领域。

米凡的目光突然转向右侧第三列 —— 王侃侃正坐在那里,指尖以 3. 赫兹的频率敲击桌面,这个 π 的前六位小数节奏是他思考时的无意识习惯,与他大脑前额叶皮层的 α 波频率完全同步。米凡的前额叶皮层突然接收到一组清晰的神经电流信号:那些蓝色脉冲像受惊的沙丁鱼群,在灰质深海里剧烈穿梭,其中一道高频脉冲正勾勒出 “清除” 的神经语言,每个神经元的放电强度都超过了正常思考时的 3 倍,达到 8.7mV。视网膜上弹出的生理数据面板显示:王侃侃的心率从 62 次 / 分钟升至 78 次 / 分钟,肾上腺素分泌水平超出基准值 23%,右手无名指的皮肤电阻下降了 17%,这些都是说谎时的典型生理反应,与他上次提交错误数据时的生理特征完全吻合,误差不超过 3%。

一阵尖锐的刺痛像极细的冰锥刺入米凡的心脏,那是他植入的情感共鸣芯片传来的预警,芯片的灵敏度能捕捉到 0.1 微伏的情绪电位变化。七年前第一次见到王侃侃的画面突然闪回: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粒子物理实验室,这个 23 岁的年轻人站在黑板前推导引力子方程,阳光透过舷窗在他身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几何图形,像一幅立体的傅里叶变换图谱。那时王侃侃的眼睛亮得像两颗 O 型主序星,瞳孔里只有对物理公式的纯粹渴望,没有丝毫杂质。米凡还记得他第一次解开狄拉克方程时,兴奋地打翻了整杯咖啡,褐色的液体在公式手稿上漫延,像他们后来共同探索的未知领域,那些不规则的边缘恰好与暗能量的分布模型相似,误差率仅为 1.2%。

但米凡脸上依旧挂着亲昵的微笑,向前迈出一步,意大利手工定制皮鞋踩在复合地板上发出 440 赫兹的标准音 —— 那是音乐会 A 调的频率,也是他认为最能传递权威的声音,与交响乐的标准音完全一致。“我不在的这段时间,由王侃侃博士主持终极七区的全面工作。他的指令等同于我的指令,他的签名具有与我同等的法律效力。” 他停顿 0.5 秒,让这句话在每个人的耳蜗里形成足够的记忆刻痕,“如果说我是打开多重宇宙之门的钥匙,那他就是能精准插入锁孔的那只手,他的指纹已经录入了所有核心实验室的权限系统,包括存放核电池蓝图的 C 区保险库。”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确保每个人都接收到了这个信息,视线在每个人脸上停留的时间精确控制在 0.8 秒,既不显得偏爱也不显得冷漠。

会议室的空气突然变得粘稠如糖浆,声速从 340m/s 降至 338m/s,湿度计显示数值正在缓慢上升,从 45% 升至 52%。没有人鼓掌,甚至没人转动脖颈。米凡能感知到投向王侃侃的目光 —— 它们像带着温度的红外探针,灼烧着那个年轻人的后颈,温度比周围环境高出 0.8℃。王侃侃放在桌下的手悄悄握紧,指甲嵌入掌心 0.5 毫米,这个力度恰好能通过疼痛保持清醒又不留下痕迹,他的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像弯曲的金属钩,皮肤下的血管清晰可见,像地图上的河流。他的耳尖泛起的红晕正以每秒 2mm 的速度向耳廓蔓延,这是交感神经兴奋的典型表现,像他少年时第一次在国际物理奥赛获奖时的模样,当时也是这样从耳根红到脸颊,只是那时的红晕分布更均匀。

王侃侃的眼前突然闪过一幅全息图景:自己站在米王 1 号的舰桥上,脚下是旋转的仙女座星系三维投影,星系的悬臂正以每秒 300 公里的速度缓慢转动,那些曾经对他冷眼旁观的科学家们此刻都低着头,像朝拜君王的臣民。这个念头像岩浆般灼烧着他的下丘脑,让他手心瞬间沁出 0.1 毫升冷汗,在智能手环上凝成细小的盐晶,手环的传感器立刻检测到并启动了烘干程序,微型加热片在 0.3 秒内将温度升至 38℃。手环突然震动起来,弹出一条三年前的旧信息 —— 是米凡在他生日时发的:“科学的殿堂不需要王座,只需要阶梯,而每个阶梯都刻着‘共享’二字。” 信息下方还附着一张照片,是两人在阿尔卑斯山脉观测站的合影,背景里的银河像一条璀璨的围巾,那时王侃侃的笑容里还没有现在的复杂情绪,眼角的细纹也比现在浅得多。

当米凡宣布由他全权负责时,王侃侃的瞳孔在 0.5 秒内完成三次收缩,每次收缩的幅度都精确到 2 毫米,像相机镜头在调整焦距。他的指尖无意识地在大腿上敲击出摩斯密码 ——“—?—?/?—?—”(清除),这是十年前在特殊部队服役时学到的暗号,那时他负责处理危险的实验性武器,代号 “因微子猎手”,每次执行任务前都会用这个暗号确认目标。呼吸频率被刻意调整到每分钟 16 次,但微微颤抖的耳垂还是暴露了真实情绪,那片薄薄的皮肤下,毛细血管正以肉眼难辨的速度扩张收缩,像潮汐在岸边进退。他的终端在口袋里震动,显示有一封加密邮件待阅,发件人栏是一串乱码,那是他安插在核电池车间的眼线发来的进度报告,内容只有一个数字:99.7%,后面跟着一个代表安全的绿色对勾,旁边还有一行小字:“核心部件已完成低温测试”。

米凡的后背突然泛起一阵寒意,像细小的冰针顺着脊椎爬升,从尾椎一直蔓延到后颈,让汗毛都竖了起来,像遭遇了静电袭击。他能 “听见” 王侃侃脑海里的声音,那些念头像碎玻璃般锋利,划破了原本和谐的思维磁场。三年前两人在阿尔卑斯山脉观测引力透镜的画面突然浮现:王侃侃冻得发紫的手指还在笔记本上记录数据,笔尖在 - 15℃的低温下几乎要凝固,墨水流出的速度比常温慢了 3 倍,米凡把自己的防寒手套摘给他,那时这个年轻人的眼睛里只有对宇宙的敬畏,像仰望星空的孩童。现在那片星空似乎被野心的乌云遮蔽了,只剩下功利的星光,像被污染的城市夜空。

会议结束的编钟声从远古传来,那是用西周时期的青铜编钟录制的音效,米凡特意选择这种频率的声音,认为它能让人保持清醒。编钟的泛音里包含着 2800 年前的声纹记忆,像历史在提醒着什么,其中 C 调的泛音恰好与氢原子的跃迁频率相同,都是 2.47×101?Hz。他看着众人鱼贯而出,他们的脚步声在走廊里交织成无形的网,形成一种独特的声纹图谱,米凡甚至能通过脚步声分辨出每个人的身份,准确率达到 98%。最后一个人离开时,他走到王侃侃面前,掌心向上伸出手 —— 这个在肢体语言中代表坦诚与信任的姿势,手指间的距离精确控制在 2.5 厘米,是经过礼仪专家设计的最佳亲和距离,像他每次化解学术争端时的姿态,既不疏远也不越界。

王侃侃犹豫了 0.3 秒,握住了那只手。米凡的手掌微凉,温度比他低 1.2℃,指腹上的星图茧点恰好与他掌心的纹路契合,像两把互补的钥匙。这个触感让王侃侃的心脏漏跳一拍,大学时的画面突然涌来:米凡就是这样握着他的手,在黑板上写下第一个引力场方程,粉笔灰落在两人的手背上,像细小的星辰。那时导师的手心总是温暖的,能让他慌乱的心平静下来。现在这只手的温度比记忆中低了 1.2℃,像被某种无形的隔阂冷却了,也许是自己的野心在两人之间筑起了冰墙,隔绝了温度的传递,这层冰墙的厚度,恰如他们之间的信任裂痕。

“好久没到外面吃饭了,” 米凡的拇指轻轻摩挲着王侃侃的手背,这个安抚性动作的压力控制在 350 克力,恰好是人类感到舒适的触碰强度,“你想吃什么?我记得你喜欢碳烤类的,尤其是带点焦香的外皮,那种美拉德反应产生的风味物质能刺激食欲。” 他记得王侃侃的味蕾对吡嗪类化合物特别敏感,这是上次基因测序时发现的,他的 TAS2R38 基因有一个特殊突变。

王侃侃的喉结动了动,吞咽的动作让颈部的肌肉形成一道清晰的线条,像山脉的轮廓:“魔鬼森林边缘的驿站酒店,他们的烤全羊用的是藏北的有机黑头羊,脂肪分布呈大理石花纹,肌间脂肪含量在 3.7% 左右,既鲜嫩又不腻。” 说出这句话时,他才意识到这是米凡三年前带他去的地方,那时他们刚解决反物质储存的难题。他记得那天的月光透过酒店的落地窗,在烤羊骨架上投下的阴影,像一个未完成的星图,米凡当时说:“宇宙的奥秘就像这烤羊,需要耐心等待,急不得,火候到了自然会揭开面纱。”

走出终极七区大门,隐形服装在接触外界空气的瞬间泛起涟漪,如水滴融入湖面,涟漪的波长恰好是 760 纳米的红光波长,这是材料遇到氧气后的特征反应。奈良山下的魔鬼森林在暮色中呈现深紫色,百米高的台湾杉上挂着会发光的黏菌孢子囊,像一串串天然灯笼,这些孢子的发光强度与湿度成正比,此刻的亮度显示空气湿度 62%,正适合夜间漫步,不会让衣服沾上过多水汽。米凡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冷杉与越橘的混合香气让他的神经放松 —— 这种植物基因是他从阿尔卑斯山脉引入的,α- 蒎烯含量比原生品种高出 23%,有镇静神经的功效,能让大脑的 α 波频率稳定在 8-13 赫兹。森林地面的荧光苔藓在他们走过时亮起淡绿色轨迹,像在记录脚步,这些苔藓的发光强度与人体生物电成正比,此刻王侃侃脚边的光芒明显比米凡的明亮,显示他的生物电活动更活跃,心率比米凡快 15 次 / 分钟。

玛莎拉蒂的引擎发出 45 赫兹的低沉轰鸣,这个频率不会惊扰森林里的生物,尤其是对声音敏感的长耳鸮,它们的听觉范围在 2000- 赫兹之间。米凡开着车,速度表指针稳定在 210km/h,反重力减震系统让车身始终保持水平,即使碾过路面的小石子也感觉不到颠簸,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控制在 0.8 的最佳值。车窗外的树木化作绿色流光,王侃侃看着后视镜里逐渐缩小的终极七区,那座建筑的轮廓在暮色中像一头蛰伏的巨兽,背脊上的太阳能板阵列像鳞片般闪烁,收集着最后一缕阳光,储能指示灯显示已达到 87% 的容量,预计还能再储存 3 小时的阳光就能充满。车载系统自动播放着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舒缓的旋律与引擎轰鸣形成奇妙共振,米凡记得这是王侃侃博士论文答辩时播放的背景音乐,当时他说这首曲子的结构像完美的物理模型,每个变奏都蕴含着不变的内核。

驿站酒店的木质大门上,牦牛角雕刻的风铃在海拔 1200 米的气流中发出清响,每个角的音调都不同,组合起来是一段藏地民谣《格桑花》的主旋律,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海平面慢了 0.5m/s。老板娘卓玛系着绣满格桑花的围裙,手腕上的银镯子随着动作发出悦耳声响,镯子上的花纹是用传统失蜡法铸造的,每个花瓣的角度都对应着不同的佛教寓意,其中最大的一朵格桑花的花瓣数量是八片,象征着八宝吉祥。“米博士,还是要三龄的有机羊吗?今天刚从那曲运过来的,用青稞和野葱喂养了 18 个月,胆固醇含量比普通羊肉低 37%,Omega-3 脂肪酸含量高出 2 倍,” 她掀开保温罩,一股混合着迷迭香与松木香的热气扑面而来,烤全羊表皮的焦糖层在灯光下泛着琥珀色光泽,油滴落在烤架上的滋滋声像一首欢快的小曲,“厨师特意按您上次说的,将温度控制在 165℃,这样能杀死李斯特菌又不破坏肉的口感。”

“再配一份藜麦沙拉,用喜马拉雅蜂蜜和青柠汁调味,” 米凡微笑着补充,“藜麦要秘鲁安第斯山脉的有机品种,蛋白质含量≥16%,氨基酸组成最接近人体需求,尤其是赖氨酸含量比谷物高很多。” 他记得王侃侃的胃黏膜有轻度糜烂,这种搭配既满足口感又不会刺激肠胃,藜麦的膳食纤维还能帮助修复胃黏膜,促进益生菌生长,其中的低聚果糖能促进双歧杆菌增殖。卓玛的智能手环突然亮起绿色灯光,显示后台已确认王侃侃的饮食禁忌 —— 这是米凡提前录入的客人信息,包括他对腰果过敏(会引发 IgE 介导的过敏反应),以及晚餐后需要补充的维生素 B 族(他的基因检测显示对 B12 的吸收率较低,只有常人的 62%)。

烤全羊被端上桌时,表皮的温度精确显示为 85℃,这是最佳食用温度,既能保留肉汁又能杀死可能的细菌,肉汁的 pH 值在 5.8-6.2 之间,呈弱酸性,能最大程度保留鲜味。卓玛用藏式短刀熟练地片下羊里脊部位,浇上用海拔 4200 米的松茸熬制的酱汁,松茸的鲜氨酸含量在 3.2% 以上,是天然的鲜味剂,这种鲜味与谷氨酸钠的味道不同,更柔和持久,在口腔中的留存时间可达 45 秒。王侃侃注意到刀鞘上的铜饰刻着六字真言,转动时会发出细微的嗡鸣,频率在 432 赫兹,这是被认为与宇宙共振的频率,据说能净化心灵,许多冥想者都会用这个频率的音乐辅助修行。角落里的老夫妻正用酥油茶冲泡糌粑,老爷爷的手轻轻搭在老奶奶的手背上,两人的手指交握在一起,像两株生长了六十年的云杉根系,早已你中有我,他们的呼吸频率逐渐同步,形成一种和谐的生命韵律,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精确控制在 1:2。

“就我们两个人?” 王侃侃的指尖无意识地划过西藏墨脱水晶打造的酒杯,杯壁上的天然冰裂纹路像某种神秘的星图,每个裂纹的角度都对应着一颗亮星的赤纬,其中最明显的一道对应着北极星,偏差不超过 0.5 度,这是天然水晶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地磁场影响的结果。

“就两个人,” 米凡拿起刀,刀刃切入羊肉的角度始终保持在 45 度,这个角度能最完整地保留肉汁,同时切断肌肉纤维让口感更嫩,刀刃与肉的接触面积控制在最小,避免过多挤压肉汁,“这样我们可以好好聊聊,不用顾忌其他人的想法。” 他注意到王侃侃的目光总在窗外的魔鬼森林游移,那里藏着通往终极七区的秘密通道,只有他们两人知道密码是猎户座的腰带三星坐标,此刻那三颗星正在暮色中逐渐显现,形成一条直线,与酒店的中轴线重合,误差不超过 30 角秒。

“看你开车的样子,好像有人在等我们,” 王侃侃抿了口青稞酒,酒液在舌尖泛起淡淡的蜂蜜甜香,这种传统工艺酿造的酒液富含多酚类物质,能轻微抑制肾上腺素分泌,让他的心率从 82 次 / 分钟降到 76 次,血管舒张让脸颊泛起健康的红晕,“你平时开车很稳,今天却有点急,换挡的间隔比平时短了 0.8 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