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叛逆因子的暗涌实验(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密统帝国》最新章节。

1. 终端警报与叛逆者的轨迹

个人终端的提示音并非尖锐的警报,而是类似星尘摩擦般的低鸣,这是米凡特意为 “非紧急重要事件” 设置的提示音 —— 既不会打断深层思考,又能精准勾回注意力。他从悬浮式实验椅上直起身,脊椎骨发出细微的 “咔嗒” 声,这是连续七小时推导 “智慧个性耦合公式” 后,身体发出的疲惫信号。

屏幕在视网膜前展开半透明的全息界面,刘柳与文杰的监测报告以数据流的形式流淌其上。米凡的目光先落在文杰的行动轨迹上:从第七象限的工业舱到废弃的星舰维修站,再到深夜潜入的历史文献库,每一个坐标点都用淡蓝色的光点标注,连接起来的线条像一条慌乱游走的银蛇。而刘柳的轨迹则简洁得多,大多集中在居住区的小型实验室与公共数据终端前,但报告中用红色加粗标注的 “三次未登记数据传输”,却像刺一样扎进米凡的视野。

他抬手在空中虚划,调出刘柳三天前在公共终端前的影像记录。画面里,刘柳穿着密统帝国标准的浅灰色科研服,袖口沾着一点不易察觉的荧光剂 —— 那是只有接触过 “星核能量样本” 才会残留的痕迹。她的手指在终端屏幕上快速敲击,眉头微蹙,嘴角却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仿佛在破解一个有趣的谜题,而非触碰帝国的禁忌。米凡的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指尖在影像中刘柳的手腕处轻点,弹出她的神经波动监测数据:代表 “兴奋” 的 β 波频率达到了 12Hz,远超普通科研时的 8Hz,而代表 “恐惧” 的 θ 波几乎趋近于零。

“倒是比我预想的更勇敢。” 米凡轻声自语,指尖在终端面板上摩挲。他的个人终端内置了 “思维干扰程序”,只需输入指令,就能通过帝国的神经信号网络,向刘柳与文杰的大脑植入 “目标模糊化” 的潜意识 —— 让他们忘记自己的叛逆计划,甚至觉得之前的想法幼稚可笑。这个程序曾在第十二星域的叛乱事件中用过,成功率高达 99.7%,堪称 “无声的镇压利器”。

但他的手指悬在 “启动” 按钮上方,却迟迟没有按下。视网膜上突然闪过三年前的画面:在蓝顿星球的原始森林里,他亲眼看到一只刚出生的星羽鸟,明知前方有猎食者的巢穴,却依然执着地朝着光亮的方向飞。那时导师告诉他,“所有突破边界的力量,最初都藏在看似愚蠢的执着里”。米凡深吸一口气,收回手指,转而按下了 “深度监测” 按钮 —— 按钮按下的瞬间,屏幕上弹出一个复杂的星图图案,这是深度监测的专属标识,代表着这场 “实验” 将被记录进帝国最高级别的科研档案。

他想看看,当自己三个月前悄悄注入刘柳神经中枢的 “智慧因子”—— 一种能提升大脑信息处理速度的纳米级生物芯片,遇到她体内那股天生的 “负能量个性” 时,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就像在平静的星海中投入一颗双子星,是会引发毁灭性的星震,还是会形成新的稳定星系?这个问题在他脑海里盘旋了太久,而刘柳,恰好是最完美的实验样本。

2. 观测窗前的星图与人性挣扎

米凡起身走到实验室的观测窗前,脚下的悬浮地板自动调整到最适宜的高度,让他的视线刚好与窗外的蓝顿星球平齐。蓝顿星球是密统帝国的 “科研母星”,表面覆盖着 70% 的水晶森林,此刻正被双星系统中的主星 “炎阳” 照亮,大气层在星光下泛着淡紫色的光晕,像一层流动的薄纱。水晶森林反射的光芒,在星球表面形成无数道银色的溪流,从太空望去,宛如一颗镶嵌着光纹的宝石。

观测窗的玻璃是用 “记忆水晶” 特制的,能自动过滤强光,同时将星球的实时数据叠加在视野中。米凡的指尖在玻璃上轻轻划过,调出刘柳的神经波动图谱。图谱以三维立体的形式悬浮在窗前,红色的 “负面情绪” 波段与蓝色的 “智慧因子” 波段相互缠绕,形成一种类似 DNA 双螺旋的结构,但比 DNA 更加复杂 —— 红色波段时而膨胀,将蓝色波段包裹其中,时而又被蓝色波段切割,形成细碎的光点,就像两种不同频率的声波,在宇宙的真空里碰撞出无声的共振。

“频率差在 0.3Hz 到 0.5Hz 之间浮动,刚好处于‘临界融合区’。” 米凡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银色的金属板,这是他亲手制作的 “思维记录器”,表面刻着复杂的星图纹路。他将金属板贴在观测窗上,金属板瞬间与玻璃融合,图谱上的数据开始以更快的速度流转。“智慧因子的信息处理速度在提升,每小时增加 0.2TB,但负面情绪的干扰率也在上升,从 12% 涨到了 15%。” 他一边记录数据,一边低声分析,指尖在金属板上快速书写,留下的字迹会自动转化为数据流,存入帝国的科研数据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就在这时,屏幕右下角突然弹出一条红色的提示框,上面写着 “艾买尔星球最新报告:叛乱引发的能源泄漏已导致 300 名民众无家可归,5 名儿童因吸入有毒气体入院治疗”。米凡的指尖顿了顿,金属板上的字迹突然变得有些扭曲。他抬起头,望向观测窗的另一侧 —— 那里挂着一幅帝国的星图,艾买尔星球用一个小小的绿色光点标注,距离蓝顿星球有 12 光年的距离,此刻那个光点正在微微闪烁,像是在发出求救信号。

“伦理评估提醒” 的图标在屏幕上闪烁,发出微弱的红光。米凡的个人终端内置了帝国的 “科研伦理准则”,每当实验可能对民众造成伤害时,就会触发这个提醒。他伸手点开提醒框,里面弹出一行行冰冷的文字:“根据《密统帝国科研伦理法典》第 12 条,当实验对象的行为可能导致第三方伤亡时,应立即终止实验或采取干预措施,确保民众安全。”

米凡闭上眼,脑海里闪过 “自然科学无罪定律” 的条文 —— 这是他在帝国科学院的毕业答辩上提出的理论,核心观点是 “科学本身没有善恶之分,关键在于使用者的目的”。那时他举了一个例子:星核能量既可以用来为星球提供能源,也可以制成武器,但不能因为武器的破坏性,就否定星核能量的科研价值。此刻,这些冰冷的文字像一剂镇静剂,缓缓注入他的大脑,压下了心底那股莫名的不安。

他睁开眼时,眼底的犹豫已被坚定取代。艾买尔星球的损失,只是这场 “伟大实验” 中不可避免的 “必要代价”。就像当年人类为了研究核能,也曾付出过伤亡的代价,但最终换来的是星际航行的能源革命。米凡抬手在终端上输入 “实验继续” 的指令,输入的瞬间,他的指尖微微颤抖了一下 —— 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兴奋,就像即将揭开宇宙终极奥秘的前一刻。

屏幕上的神经波动图谱瞬间活跃起来,红色与蓝色的波段交织得更紧密,甚至出现了淡淡的紫色光点 —— 这是之前从未出现过的现象。米凡的眼睛亮了起来,急忙将这些新数据记录下来,金属板上的星图纹路开始发光,仿佛在为他的发现欢呼。

3. 实验室里的意外与记忆闪回

米凡转身回到实验台,准备对新出现的紫色光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实验台上摆放着各种精密的仪器,其中最显眼的是一台 “神经信号模拟器”,主体是一个透明的玻璃罩,里面悬浮着无数根细如发丝的金属探针,这些探针能模拟不同频率的神经信号,用来测试智慧因子的稳定性。

他戴上特制的神经连接头盔,头盔上的金属触点与他的太阳穴贴合,瞬间将他的大脑与模拟器连接起来。视网膜上弹出模拟器的操作界面,他的意识直接进入数据世界 —— 眼前不再是实验室的场景,而是一片由数据流构成的星海,红色与蓝色的光带在星海中穿梭,紫色光点像星星一样点缀其中。

“开始分析紫色光点的成分。” 米凡在意识中下达指令,星海瞬间静止,无数道银色的分析光束从四面八方射向紫色光点。光点被光束穿透后,分解成无数微小的粒子,每个粒子上都带着独特的代码。米凡仔细观察这些代码,发现其中既包含智慧因子的 “信息处理序列”,又有负面情绪的 “能量波动代码”,更神奇的是,还多了一段从未见过的 “自我进化代码”—— 这段代码能让粒子自动调整结构,适应不同的环境。

“这简直是…… 突破了现有的生物芯片理论!” 米凡的心脏不由得加速跳动,意识中的星海因为他的兴奋而泛起涟漪。他急忙记录下这段代码,准备将其输入 “智慧与个性交互理论” 的模型中,验证是否能完善理论的漏洞。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警报突然响了起来 —— 不是之前的低鸣,而是尖锐的红色警报,灯光也随之变成刺眼的红色。米凡的意识瞬间从数据世界抽离,摘下神经连接头盔,看到屏幕上弹出 “能源不稳定” 的提示。他快步走到能源控制台前,发现主能源的输出功率正在急剧下降,从正常的 100% 降到了 60%,而且还在继续下降。

“怎么回事?” 米凡皱起眉头,手指在控制台上快速操作,调出能源系统的实时数据。数据显示,主能源的 “星核晶体” 出现了异常的能量泄漏,泄漏点就在实验室的地下能源舱 —— 那里存放着为整个实验室提供动力的星核晶体,一旦泄漏失控,不仅实验室会被炸毁,甚至可能影响到蓝顿星球的水晶森林生态。

米凡抓起桌上的应急工具箱,冲向地下能源舱。奔跑时,他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段碎片化的记忆:十年前,他还是帝国科学院的实习生,那时导师带着他参观地下能源舱,曾指着星核晶体说:“星核晶体就像宇宙的心脏,既能带来生命,也能带来毁灭,所以每次接触它,都要保持敬畏。”

那时的他,还不太明白 “敬畏” 的含义,只觉得星核晶体是一种强大的能源。直到三年前,他在一次实验中操作失误,导致星核晶体的能量波动异常,差点引发爆炸,是导师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失控的能量波,才保住了实验室。但导师也因此失去了一条手臂,从此再也无法进行精密的实验操作。

“这次绝对不能出错。” 米凡咬了咬牙,加快了脚步。地下能源舱的门是厚重的合金材质,此刻正闪烁着红色的警示灯,门上的显示屏显示 “内部气压异常,能量泄漏率 15%”。米凡输入自己的最高权限密码,门缓缓打开,一股灼热的气流扑面而来,带着星核晶体特有的硫磺味。

4. 能源舱内的危机与实验样本的关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