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智慧洪流与星陆新主(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密统帝国》最新章节。

1. 脑机弹A的传输时刻与米凡的坚守

脑机弹A的传输过程持续了一个小时。这颗直径约半米、通体银白的球形装置表面,布满了蛛网状的纳米级传导纹路,每道纹路都在能量的驱动下闪烁着微弱的蓝光。它悬浮在实验宫中央高达五十米的能量穹顶下,由三束反重力射线精准托举,淡蓝色的光晕如同深海生物般规律明灭,偶尔有细碎的能量粒子从表面剥落,在空中化作转瞬即逝的荧光。

在这一个小时里,米凡一直守在控制台前,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操作面板上刻着的“密统联邦·科技署”标识。冰凉的合金触感透过薄薄的手套传来,让他纷乱的心绪稍稍平复。他的目光死死锁定着主屏幕上的十六组动态数据,其中十五组对应着战士的生理指标,最后一组则是脑机弹的核心能耗曲线。控制台发出的低频嗡鸣与能量流的嘶嘶声交织在一起,混合着实验宫通风系统的气流声,构成了独特而压抑的背景音。

他密切关注着15名战士的生命体征和智慧融合进度,每个人的心率、脑电波强度、神经突触连接效率都以三维全息图谱的形式在屏幕上实时跳动。心率曲线维持在每分钟65-75次的稳定区间,这是经过特殊训练才能达到的应激状态;神经突触连接效率则从初始的32%逐步攀升至89%。尤其是脑电波图谱中代表“地球智慧”的暖黄色曲线和“蓝顿智慧”的冰蓝色曲线,如同两条纠缠的丝带,时刻牵动着米凡的神经。

屏幕上,两条曲线从最初的剧烈震荡——峰值时甚至出现了频率为40Hz的γ波爆发——逐渐趋于平缓。在传输进行到第47分钟时,它们终于在85%的融合节点处交汇,随后如同被无形的力量拧合,最终形成一条光滑如镜的银灰色直线。控制台同时弹出三个绿色提示框:“神经排斥反应:无”“记忆模块完整性:99.7%”“意识主体稳定性:A级”——这意味着智慧融合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功。

2. 融合数据的惊喜与科研团队的分析

“很好,融合度达到98%,远超预期。”米凡松了口气,紧绷了一个小时的肩膀终于垮下,指节因之前用力攥着控制台边缘而泛出的白痕慢慢消退,留下几道浅浅的压印。他抬手抹了把额角渗出的薄汗,镜片上瞬间蒙上一层薄雾,他下意识地摘下眼镜,用白大褂的袖口擦拭着,视线落在实验室角落里堆放的备用脑机弹上——那是为应对突发状况准备的,此刻看来暂时用不上了。

之前他在火星殖民地和冥王星前哨站做过类似的实验,最高的融合度也只有90%,且有三名实验者出现了短期记忆紊乱的副作用——其中一人甚至混淆了自己的身份,把实验台当成了星际战舰的指挥椅。这次能达到98%的平均融合度,简直是突破性的成果,这让他想起三年前第一次提出“智慧融合计划”时,被联邦议会质疑“异想天开”的场景。

他心里清楚,这多亏了15名特研科员近三个月的知识整理足够细致。他们将蓝顿星球三千年的文明智慧拆解成72个知识模块,其中包括军事战略、生态治理、资源开发等12个大类,剔除了与地球伦理冲突的23项内容——比如蓝顿星球曾经实行的“基因等级制度”。随后,他们又用自主研发的“文明榫卯算法”,将筛选后的知识与地球联邦的核心知识体系进行无缝对接,确保融合过程中不会出现逻辑悖论。

更要归功于战士们的接受能力极强,这些从各大军区选拔出的精英,经过了为期半年的生理和心理双重特训。他们不仅体能超群,肌肉密度是普通成年人的1.5倍,神经耐受阈值更是普通士兵的1.8倍。实验前的一周,他们还接受了“神经缓冲注射”,这种特制药剂能在融合过程中保护神经细胞免受能量冲击,为智慧融合提供了绝佳的生理基础。

3. 康德教授的发现与多多尔康的潜力

柬埔寨籍教授康德走上前,推了推鼻梁上那副搭载了全息数据显示功能的智能眼镜,镜面上闪过一串复杂的数据流——那是多多尔康的实时神经活动报告。他花白的胡须随着说话的节奏微微颤动,眼角的皱纹因兴奋而显得更加深刻,眼神里满是抑制不住的光芒,就像发现了新星系的天文学家。

“博士,我刚才检测到一个特殊数据点——多多尔康的军事智慧融合度最高,达到了99.2%。”康德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用手指在空气中虚点,调出多多尔康的详细数据面板。面板上,红色的“战略思维”模块正以每秒3次的频率闪烁,“你看,他的战略思维模块激活率是100%,战术推演速度比融合前提升了300%,刚才模拟应对星际海盗的战术方案,只用了0.8秒就生成了三种最优解。”

米凡顺着康德的手势看去,面板上多多尔康的三维头像旁,“军事指挥”“战场预判”“后勤调度”等几项能力指标都亮着代表最优状态的翡翠绿光芒,数值均在98%以上。他点点头,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早在选拔阶段,多多尔康在模拟军事推演中就以满分的成绩脱颖而出,是他心中军事类小总统的不二人选。

多多尔康原本就是联邦陆军特种作战旅的营长,参与过七次星际反恐任务,其中最着名的是“阿尔法星巢行动”——他带领小队深入海盗盘踞的小行星带,在没有空中支援的情况下,成功解救了200名被劫持的平民。这样扎实的军事基础,加上蓝顿星球都督传承的顶级战略知识,两者碰撞出的火花,让他未来极有可能成为最优秀的小总统之一。

4. 维泽的补充与麻麻哈达的适配性

澳大利亚籍特研科员维泽也快步凑了过来,她扎着干练的高马尾,发梢还沾着几点调试设备时蹭到的淡紫色能量粉末——那是脑机弹能量回路的冷却剂残留。她操控着悬浮在身前的便携式数据终端,终端屏幕发出的蓝光映在她专注的脸上,随着她的手势,麻麻哈达的融合报告被放大投射到主屏幕中央,占据了近三分之一的画面。

“博士,麻麻哈达的海洋管理知识融合得很好,融合度97.8%。”维泽的声音清脆利落,像敲击水晶般悦耳。她指向报告中“海洋生态调控”“跨洋航道规划”“深海资源开发”等几项指标,这些指标的数值条都接近满格,“这些模块的激活度都在95%以上,比我们预设的90%阈值高出不少,尤其是‘深海生物沟通’模块,激活度达到了96.5%,这在之前的实验中从未出现过。”

她顿了顿,补充道:“他之前在蓝顿星球的东太洋舰队服役过五年,担任过‘浪潮号’巡航舰舰长,期间负责过深海航道的开辟工作。他对海洋环境的熟悉程度远超其他战士,能仅凭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微小变化,预判出十公里外的深海暗流轨迹。尤其是对海底火山活动的预判,更是他的专长——曾成功预警过三次海底火山喷发,避免了舰队的损失。”

“让他担任西太洋国的小总统,再合适不过了。”维泽说完,朝米凡投去一个肯定的眼神。科研团队的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负责生态研究的华裔研究员林悦还补充道:“西太洋的珊瑚礁正在退化,麻麻哈达的‘深海生物沟通’能力或许能派上用场,说不定能找到修复珊瑚礁的新方法。”

5. 小总统的区域分配与米凡的考量

米凡看着屏幕上滚动的15人数据列表,手指在控制台上轻轻敲击着节奏,发出“嗒嗒”的轻响。他的目光在每个人的融合度、专长领域和过往经历之间快速切换,大脑如同高速运转的量子计算机般进行着最优分配。屏幕右侧弹出的辅助系统,根据他的筛选条件不断生成分配方案,最终定格在一套匹配度高达92%的方案上。

“那就按照融合度和战士们的本土经验,分配他们的管辖区域。”米凡终于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多多尔康去东太洋国,那里是星际航道的枢纽,每年有超过三千艘星际商船经过,海盗活动也最为频繁,需要最强的军事指挥能力坐镇,确保航道安全。”

“麻麻哈达去西太洋国,负责监管新开发的深海能源矿区和生态保护区。那里的深海热泉资源丰富,但也栖息着多种珍稀生物,需要在开发与保护之间找到平衡。什童子豪去南太洋国,他曾在赤道附近的岛屿基地服役五年,经历过十多次飓风,熟悉热带海洋气候,正好应对南太洋提前到来的飓风季,保障沿海居民的安全。”

“令中人文去北太洋国,他的祖父是北极科考站的老站长,他从小在科考站长大,对极地环境有着特殊的感情。北太洋的冰层下隐藏着多处远古文明遗址,他对这些遗址的保护有独到见解,能在开发极地资源的同时,守护好人类的文明遗产。”米凡依次念出15名小总统的名字和管辖区域,每个分配都恰到好处,既最大化利用了智慧融合的优势,又结合了他们的本土经历。

6. 传输结束后的战士蜕变与多多尔康的感悟

传输结束的提示音响起,那是一段舒缓的电子音,与实验过程中的紧张氛围形成鲜明对比。脑机弹A的光晕渐渐暗淡,表面的传导纹路不再闪烁,缓缓降落在特制的收纳架上,发出“咔嗒”一声轻响,收纳架随即弹出透明的防护罩。实验宫中央的15个营养舱同时打开,淡绿色的营养液顺着舱壁流下,在地面汇成小小的水洼,露出里面身着银灰色制服的战士们,他们的胸口还在规律地起伏着。

15名战士缓缓睁开眼睛,他们的瞳孔中先是闪过一丝短暂的迷茫,仿佛刚从漫长的沉睡中苏醒,随即被清明和坚定取代。多多尔康第一个站起身,他的动作比之前更加沉稳流畅,没有丝毫刚睡醒的滞涩感。他抬手整理了一下有些褶皱的制服领口,身上仿佛笼罩着一层无形的气场,让周围的空气都变得凝重起来。

他走到米凡面前,双脚并拢,鞋跟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随后朝着米凡深深鞠了一躬,腰弯得笔直而恭敬,头几乎低到了胸前。“博士,谢谢您。”多多尔康的声音比之前低沉了几分,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厚重感,仿佛承载着千钧重量,“现在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守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