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华娱:我的目标是幕后之王》最新章节。

李绍红显然误解了黎沁的意思,当即就要严词拒绝——公司苦心经营的清纯人设,怎能毁在这种粗制滥造的剧集上?

黎沁立刻意识到误会,连忙澄清:"是灵异悬疑题材,涉及传统民俗和鬼神传说,所以比较敏感。"顿了顿又补充:"是真有鬼的那种。"

听罢解释,李绍红神色稍霁。至少不是那些不堪入目的劣质剧。

但她依然不赞同。在观众眼中,网剧始终贴着"廉价粗糙"的标签。黎沁虽是三线演员,却是荣信达力捧的新生代,岂能自降身价参演网剧?

察觉到李绍红的态度,黎沁心中焦急。她迅速回想着与孟浩的谈话,突然灵光一现。

未等李绍红表态,黎沁抢先开口:"李阿姨,我想接这部戏,除了剧本质量,也是想做个尝试。"

"尝试?"李绍红被打断,下意识问道:"什么尝试?"

黎沁一边组织语言,一边说道:"就像您说的,近年几部剧收视不错但热度不高,问题可能出在题材和角色设定上。《甄嬛传》《宫》这些爆款剧,正是凭借新颖的题材和人物设定,才引发广泛讨论。"

"所以我在想,是否该尝试不同类型的角色,突破'小白花'的固定形象,塑造更多元的荧幕形象。"

"这个想法很好。"李绍红接过话茬,"这次给你的剧本,女主风格就与以往不同,正好可以尝试新路线。"

“阿姨,改变风格的结果难以预料。用网剧试水,风险比卫视剧小得多。”

黎沁越说越流畅,起初还需斟酌措辞,到后来却仿佛这些话早已在她心中酝酿。

李绍红陷入沉思。

黎沁最后那句话确实有道理。

转型的演员不少,有人成功,更多人失败。

一旦失败,作品便会遭遇滑铁卢。

许多当红演员因风格突变失去观众青睐,从此一落千丈。

资源深厚的或许还能翻身,缺乏资本的则逐渐沉寂。

关键在于,失败会让投资方蒙受损失。

资本从不在意原因,只要亏钱且无法弥补,便会果断放弃。

黎沁有荣信达撑腰,不至于因一部剧被抛弃。

但正如她所言,既然要尝试,何不选择成本更低的方式?

李绍红权衡利弊时,黎沁紧张地等待答复,房间陷入寂静。

良久,李绍红终于开口:“剧本带了吗?”

“带了!”黎沁回过神,迅速调出手机里的文件递过去。

李绍红滑动屏幕,随口问:“这朋友什么时候认识的?”

“去年拍戏时遇到的,不算太熟。他是编剧,偶尔讨论剧本,偶然得知他的项目。”黎沁编了个理由。

“编剧啊……”李绍红浏览着剧本,赞许道,“构思新颖,故事扎实。”

黎沁眼睛一亮:“他虽然资历浅,但很有天赋。我看完剧本就被吸引,特别想参与。”

“听你描述,他年纪不大?”

“好像……和我相仿。”黎沁不确定地回答,她从未问过孟浩年龄,只是凭感觉猜测。

“和你差不多?”李绍红略显惊讶,重新打量剧本,生出几分欣赏,“他叫什么?”

“孟浩。”

李绍红一怔:“孟浩?”

见对方神色微妙,黎沁试探道:“阿姨认识他?”

“应该不认识。”李绍红摇头,“但这名字似曾相识……孟浩……”

她蹙眉思索,总觉得在哪里听过这个名字。

李绍红沉思片刻,起身走向办公桌,从文件堆中抽出一份资料。她的目光突然定格在某处,嘴角泛起一丝笑意:"原来是他。"

黎沁难掩惊讶,她从未听孟浩提起过与李绍红相识的事。"李阿姨,您认识他?"

"谈不上认识,只是有所耳闻。"李绍红的回答让黎沁更加困惑。从对方的语气判断,孟浩似乎在业内颇有名气。

"在京北影视圈,知道这个名字的人不少。"李绍红拉着黎沁坐下,娓娓道来:"这个中戏戏文系出身的年轻人很有才华。大三时创作的舞台剧剧本就被选为毕业大戏,大四发表的短篇小说被黎沁震惊不已,没想到那个与她讨论"拉投资"的年轻人竟有如此成就。但她很快发现疑点:"这么成功的作品,为什么网上查不到他的信息?"

"这正是有意思的地方。"李绍红叹息道,"当初电影筹备时,制作方承诺完全尊重他的剧本。可你也知道,在这个行业里,新人编剧很难掌握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