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心甘情愿(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霸道总裁惹我》最新章节。

秦峰也骑着马过来,喘着气说:“将军,您没事就好!我们接到您的命令,就立刻出发了,一路上马不停蹄,总算赶上了!”

厉沉舟拍了拍他们的肩膀:“辛苦你们了。嫪毐既然敢对我下手,就说明他已经撕破脸了。咱们回雁门关后,得好好准备一下,他肯定还会再来找咱们麻烦的。”

说完,他们带着人,朝着雁门关的方向走去。黑石峡里,只剩下嫪毐骑兵的尸体和散落的武器,风吹过峡谷,发出“呜呜”的声音,像是在为那些死去的人哀悼。

回到雁门关后,厉沉舟立刻下令:加强防守,整顿军队,随时准备应对嫪毐的进攻。他还派人去洛阳,打听嫪毐的动静——嫪毐知道派去的骑兵全军覆没后,肯定会更加疯狂,说不定会派更多的人来攻打雁门关。

果然,没几天,洛阳就传来消息:嫪毐跟伪奸贤说,厉沉舟“勾结匈奴,意图谋反”,还伪造了厉沉舟跟匈奴单于的书信,让伪奸贤派十万大军,去雁门关平定“叛乱”。伪奸贤一开始还犹豫,可嫪毐又哭又闹,还说“要是不杀厉沉舟,厉沉舟就会带兵打进洛阳,篡夺皇位”,伪奸贤只好答应了,让嫪毐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去攻打雁门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厉沉舟看着暗卫送来的消息,冷笑一声:“嫪毐这老狐狸,真是越来越会编瞎话了。勾结匈奴?他怎么不说我勾结外星人呢?”

厉福诏在旁边气得直咬牙:“哥!咱们不能再忍了!嫪毐都要带兵来打咱们了,咱们不如主动出击,带兵打进洛阳,把嫪毐那老狐狸杀了,把伪奸贤从龙椅上拉下来!”

秦峰也点点头:“将军,平北王说得对!现在朝廷里的大臣,大多都看不惯嫪毐,咱们要是打进洛阳,肯定会有很多大臣支持咱们!到时候,咱们就能把嫪毐的势力彻底铲除,让大胤恢复太平!”

厉沉舟沉默了。他不是没想过这样做,可他心里始终有个顾虑——一旦带兵打进洛阳,就真成了“叛乱”,老百姓会遭殃,天下会大乱。他不想因为自己,让老百姓再受战乱之苦。

“再等等。”厉沉舟说,“咱们先守住雁门关,看看嫪毐的十万大军到底有多少战斗力。要是他的大军真的来攻打雁门关,咱们再想办法。而且,我相信,朝廷里肯定有明事理的大臣,会站出来替咱们说话,揭穿嫪毐的阴谋。”

接下来的几天,厉沉舟每天都在雁门关的城楼上,指挥士兵们加强防守——城墙上加装了更多的箭楼和投石机,城门口挖了深沟,还在沟里埋了尖木刺,就等着嫪毐的大军来。

厉福诏和秦峰也没闲着,厉福诏负责训练士兵,提高士兵们的战斗力;秦峰负责筹集粮草和武器,确保大军有足够的补给。雁门关的士兵们都知道,这次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保卫大胤的江山,所以都很卖力,士气很高涨。

半个月后,嫪毐率领十万大军,终于到了雁门关外。他看着雁门关坚固的城墙,心里有点发怵——他没想到厉沉舟的防守做得这么好。可他已经没有退路了,要是不能平定“叛乱”,他回到洛阳,肯定会被伪奸贤和大臣们指责,到时候他的权势就保不住了。

嫪毐咬了咬牙,下令:“全军出击!攻打雁门关!谁能第一个攻上城楼,赏黄金百两,封万户侯!”

十万大军朝着雁门关冲过来,密密麻麻的,像蚂蚁一样。城楼上的弓箭手立刻拉弓搭箭,密集的箭雨朝着大军射过去,投石机也抛出巨大的石头,砸向大军,大军纷纷倒下,可后面的人还在往前冲。

“将军!嫪毐的大军太多了,咱们的箭和石头快不够用了!”城楼上的校尉大声喊。

厉沉舟皱了皱眉,转身对厉福诏说:“福诏,你带五千骑兵,从关西侧的小路绕过去,偷袭嫪毐的中军大营,烧了他的粮草和武器。只要没了粮草和武器,他的大军就会不战自乱。”

厉福诏点点头:“好嘞!哥,您放心,我肯定能把他的大营烧得一干二净!”说完,他带着五千骑兵,悄悄从关西侧的小路绕了出去。

厉沉舟又对秦峰说:“秦峰,你带三千步兵,在城门后面列阵,要是嫪毐的大军攻破城门,就跟他们拼了!”

“是!”秦峰立刻下去安排。

嫪毐的大军还在疯狂地攻打雁门关,城墙上的士兵们已经杀红了眼,有的士兵中了箭,还在坚持战斗;有的士兵手里的刀砍钝了,就用石头砸,用拳头打。厉沉舟也亲自上阵,挥刀砍杀爬上城楼的敌军,手臂上的伤口又裂开了,鲜血染红了他的铠甲,可他一点都不在乎,眼里只有杀敌。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紧接着,嫪毐的中军大营方向冒起了浓烟。“太好了!是平北王!平北王得手了!”城楼上的士兵们欢呼起来。

嫪毐看着中军大营的浓烟,心里慌了——他知道,粮草和武器被烧了,大军肯定会乱。他赶紧下令:“撤兵!快撤兵!”

可已经晚了。厉福诏带着五千骑兵,从后面冲了过来,杀向嫪毐的大军。嫪毐的大军本来就因为粮草被烧而心慌,现在又被骑兵偷袭,更是乱作一团,纷纷逃跑。

厉沉舟见状,下令:“打开城门!全军出击!”

城门大开,厉沉舟带着大军,从雁门关冲出去,跟厉福诏的骑兵汇合,一起追杀嫪毐的大军。嫪毐的大军溃不成军,有的被杀死,有的被俘虏,有的逃跑了。嫪毐带着残部,慌慌张张地往洛阳方向逃去。

厉沉舟没有下令继续追击,而是带着大军返回了雁门关。他知道,嫪毐已经成了丧家之犬,就算逃回洛阳,也翻不起什么大浪了。而且,他不想再杀更多的人,不想让更多的家庭因为战争而破碎。

回到雁门关后,士兵们都欢呼雀跃,庆祝胜利。厉沉舟站在城楼上,看着士兵们高兴的样子,心里也很欣慰。他知道,这次胜利,不仅保卫了雁门关,保卫了老百姓,还揭穿了嫪毐的阴谋,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嫪毐的真面目。

几天后,洛阳传来消息:嫪毐带着残部逃回洛阳后,伪奸贤才知道自己被骗了,原来厉沉舟根本没有“勾结匈奴,意图谋反”,都是嫪毐伪造的。伪奸贤又气又悔,下令把嫪毐关进大牢,还派了使者,去雁门关向厉沉舟道歉,想让厉沉舟回洛阳,重新担任魏王和丞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厉沉舟看着使者送来的圣旨,笑了笑,对使者说:“请你回去告诉皇上,魏王和丞相的位子,我就不做了。我只想留在雁门关,做个普通的将军,守护边关,守护老百姓。只要皇上能好好治理国家,任用贤能,不让像嫪毐这样的奸臣再掌权,我就心满意足了。”

使者只好带着厉沉舟的话,回洛阳了。

从那以后,厉沉舟就一直留在雁门关,守护着大胤的北方边境。厉福诏和秦峰也一直跟着他,帮他训练士兵,治理边关。雁门关的老百姓都很尊敬厉沉舟,把他当成自己的亲人,每当有新兵来参军,老百姓都会送热汤和干粮,还会叮嘱他们:“要跟着厉将军好好干,保卫咱们的家!”

伪奸贤也吸取了教训,不再信任奸臣,开始任用贤能,努力治理国家。大胤的天下渐渐恢复了太平,老百姓也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偶尔,厉沉舟会站在雁门关的城楼上,望着远处的草原,想起以前的事情——想起平定南方的艰辛,想起打退匈奴的壮烈,想起跟嫪毐的斗争。他心里很清楚,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秦峰走到他身边,递给他一壶酒:“将军,想什么呢?”

厉沉舟接过酒,喝了一口,笑着说:“没什么,就是在想,要是以后天下永远这么太平,老百姓永远这么安稳,就好了。”

秦峰点点头:“会的。有您在雁门关守护着,有皇上好好治理国家,天下一定会永远太平的。”

厉沉舟看着远处的夕阳,夕阳把草原染成了金色,很美。他知道,只要他还在,只要还有像他一样守护着这片土地的人,大胤的天下,就会永远太平,老百姓的日子,就会永远安稳。

秦峰刚把雁门关的粮草清点完,就被厉沉舟叫到了书房。书房里没点灯,只有窗外的月光透进来,洒在厉沉舟身上,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厉沉舟手里捏着一张黄纸,手指都快把纸捏破了,见秦峰进来,才缓缓开口:“你看看这个。”

秦峰接过黄纸,借着月光一看,上面是钦天监送来的星象图,还写着几行字:“荧惑守心,帝星暗淡,此乃大凶之兆,需有贤主应天改命,否则大胤将有亡国之危。”他心里咯噔一下,抬头看着厉沉舟:“将军,这……这是钦天监刚送来的?”

“昨天夜里送到的。”厉沉舟声音低沉,“钦天监监正不敢直接给皇上,怕皇上怪罪,就偷偷派人送到了我这里。他说,这星象已经持续三天了,再拖下去,恐怕会有更大的灾祸。”

秦峰皱紧眉头,他虽然不信星象之说,但钦天监的话在老百姓心里分量重,要是传出去,肯定会引起恐慌。“将军,那咱们该怎么办?要不要把这事告诉皇上,让他想想办法?”

“告诉皇上?”厉沉舟冷笑一声,“他能有什么办法?之前嫪毐作乱,他优柔寡断;现在星象示警,他只会更慌,说不定又会被什么人忽悠,做出更荒唐的事。”他顿了顿,眼神变得坚定,“秦峰,我想让你去洛阳一趟。”

“去洛阳?”秦峰愣了一下,“将军,您让我去洛阳做什么?”

“劝皇上退位。”厉沉舟一字一句地说,声音不大,却像一块石头砸在秦峰心里。

秦峰吓得差点把手里的黄纸掉在地上:“将、将军!您疯了?劝皇上退位,这可是谋逆大罪啊!咱们之前跟嫪毐斗,是为了保大胤,要是劝皇上退位,咱们不就成了真正的奸臣了?”

“谋逆?”厉沉舟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雁门关城楼,“我要是想谋逆,当初在洛阳的时候,就不会退了魏王爵位;要是想谋逆,现在雁门关有五万大军,我直接带兵打进洛阳就行了,还用得着让你去劝?”

他转过身,看着秦峰,眼神里满是沉重:“你想想,这几年大胤乱成什么样了?南方叛乱,匈奴入侵,嫪毐专权,老百姓流离失所。这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皇上伪奸贤太软弱,太没主见,根本撑不起大胤的江山。现在星象示警,正是个机会——让皇上主动退位,选一个贤能的人来当皇帝,才能保住大胤,保住老百姓。”

秦峰还是犹豫:“可、可选谁当新皇帝啊?大胤宗室里,要么是老弱病残,要么是贪生怕死的,没一个能担得起的。再说,就算皇上愿意退位,大臣们也不会同意啊,肯定会说咱们逼宫。”

“宗室里是没合适的,但咱们可以找一个贤能的大臣来辅佐。”厉沉舟说,“之前跟嫪毐斗的时候,吏部尚书张大人、兵部侍郎李大人都站在咱们这边,他们都是忠臣,也有能力。让皇上退位后,先让张大人和李大人辅政,等找到合适的继承人,再把皇位传下去。”

他又补充道:“至于大臣们,只要咱们拿出钦天监的星象图,再跟他们说清楚厉害关系——要是皇上不退位,大胤就会亡国,他们的身家性命也保不住,他们肯定会同意的。”

秦峰还是心里发慌:“将军,这事儿太大了,要是出了差错,咱们厉家,还有咱们这些跟着您的兄弟,都会掉脑袋的!”

“我知道这事儿风险大,但我没得选。”厉沉舟拍了拍秦峰的肩膀,“我守雁门关,不是为了保伪奸贤这个皇帝,是为了保大胤的江山,保大胤的老百姓。要是因为一个软弱无能的皇帝,让大胤亡国,让老百姓再受战乱之苦,我就算死了,也没脸见地下的列祖列宗。”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恳求:“秦峰,咱们从小一起长大,我知道你最可靠。这事儿,只有你去办,我才放心。你就当帮我,也帮大胤的老百姓,去洛阳一趟,好不好?”

秦峰看着厉沉舟的眼睛,里面满是坚定和恳求,他知道,厉沉舟不是在谋逆,是真的为了大胤,为了老百姓。他咬了咬牙,点了点头:“好!将军,我去!就算是掉脑袋,我也跟您一起扛!”

厉沉舟松了口气,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信和一块虎符:“这封信,是我写给张大人和李大人的,你把它交给他们,让他们帮你一起劝皇上。这虎符,是雁门关一半兵力的兵符,你拿着它,要是洛阳有人敢阻拦你,你就用这虎符调兵,别怕。”

秦峰接过信和虎符,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将军,您放心,我肯定能把事儿办成!”

第二天一早,秦峰就骑着快马,往洛阳赶。一路上,他不敢耽搁,每天只睡两个时辰,饿了就啃干粮,渴了就喝路边的河水,只用了七天,就到了洛阳。

他没敢直接去皇宫,先去了吏部尚书张大人的府上。张大人见秦峰来了,很是惊讶,赶紧把他请进书房:“秦将军,你怎么来了?是不是雁门关出什么事了?”

秦峰把厉沉舟的信和钦天监的星象图递给张大人:“张大人,您先看看这个。将军让我来,是想让您帮忙,劝皇上退位。”

张大人看完信和星象图,脸色变得凝重起来:“荧惑守心,帝星暗淡……厉将军想让皇上退位,选贤能辅政?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啊。”

“张大人,我知道这事儿大,但您想想,皇上这些年的所作所为,能撑起大胤的江山吗?”秦峰急道,“要是再让皇上当下去,大胤迟早会亡国!只有让皇上退位,选贤能辅政,才能保住大胤,保住老百姓啊!”

张大人沉默了半天,才缓缓点头:“你说得对。这些年,我也看出来了,皇上确实不是治国之才。嫪毐作乱的时候,要是皇上能果断一点,也不会闹到那个地步。现在星象示警,正是个机会。我帮你!”

有了张大人的支持,秦峰心里有底了。当天下午,张大人又联系了兵部侍郎李大人和几个跟他们交好的大臣,大家在张大人府上商量了半天,最后决定,第二天一起去皇宫,劝皇上退位。

第二天一早,秦峰跟着张大人、李大人他们,一起进了皇宫。伪奸贤正在大殿里跟几个太监下棋,见这么多大臣进来,还以为出了什么事,赶紧放下棋子:“各位爱卿,这么早来找朕,有什么事吗?”

张大人上前一步,手里捧着钦天监的星象图:“皇上,臣等今日来,是有要事禀报。钦天监观测到星象异常,荧惑守心,帝星暗淡,此乃大凶之兆,若不及时应对,大胤将有亡国之危啊!”

伪奸贤一听,脸都白了,赶紧接过星象图,手都在抖:“荧惑守心?亡国之危?这、这可怎么办啊?各位爱卿,你们快想想办法!”

李大人上前说:“皇上,钦天监说了,此兆需有贤主应天改命。您登基以来,虽勤勉有加,但天不佑大胤,接连遭遇叛乱和入侵。臣等以为,若想化解此兆,保住大胤,皇上需退位让贤,选一位贤能之人辅政,待找到合适的继承人,再将皇位传下去。”

“退位让贤?”伪奸贤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脸色瞬间变得难看,“你们……你们是想让朕退位?朕是大胤的天子,怎么能说退位就退位?”

秦峰上前一步,声音坚定:“皇上,臣等不是想逼您退位,是为了大胤的江山,为了老百姓!要是您不退位,星象示警的灾祸就会降临,到时候,不仅大胤会亡国,您的性命也保不住!您就算不为自己想,也得为老百姓想想啊!”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皇上,秦将军说得对!为了大胤,为了老百姓,您就退位吧!”

伪奸贤看着下面的大臣,一个个都低着头,却没人替他说话,心里又慌又气。他知道,自己平时太软弱,没什么威信,现在大臣们都站在厉沉舟那边,他就算不同意,也没用。他叹了口气,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朕……朕知道了。朕退位就是了。”

张大人赶紧说:“皇上英明!臣等会选出贤能之人辅政,好好治理国家,绝不会让大胤亡国!”

伪奸贤点了点头,让人拿来纸笔,写下了退位诏书。写完后,他把诏书递给张大人,站起身,慢慢走出了大殿。走到殿门口时,他回头看了一眼龙椅,眼里满是不舍,却还是转身走了。

秦峰看着伪奸贤的背影,心里也有点不是滋味,但他知道,这是最好的选择。张大人拿着退位诏书,对大臣们说:“从今日起,由老夫和李大人共同辅政,各位爱卿也要齐心协力,好好治理国家,不负皇上所托,不负老百姓所望!”

大臣们纷纷行礼:“臣等遵旨!”

事情办成后,秦峰赶紧写了一封信,派人快马加鞭送到雁门关,告诉厉沉舟皇上已经退位的消息。

厉沉舟收到信的时候,正在城楼上巡查。他看完信,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他抬头望着远处的草原,月光洒在他身上,他知道,大胤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没过多久,洛阳又传来消息:张大人和李大人辅政后,第一件事就是减免赋税,让老百姓安心种地;然后又整顿军队,把那些没本事的将领换成有能力的;还派人去各地安抚百姓,惩治贪官污吏。老百姓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再也没人说厉沉舟是奸臣了,反而都念着他的好,说他是大胤的救星。

厉福诏听说皇上退位,张大人和李大人辅政,也很高兴,跑到厉沉舟身边说:“哥,太好了!现在大胤有张大人和李大人治理,肯定会越来越好!咱们以后再也不用跟那些奸臣斗了,可以安心守着雁门关了!”

厉沉舟点点头,笑着说:“是啊,以后不用斗了。咱们守好雁门关,让老百姓能安安稳稳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秦峰也从洛阳回来了,还带了张大人和李大人给厉沉舟的信。信里说,他们已经上书,想让厉沉舟回洛阳担任丞相,辅佐他们治理国家。

厉沉舟看完信,笑着摇了摇头,对秦峰说:“你回去告诉张大人和李大人,丞相的位子,我就不做了。我还是喜欢待在雁门关,守着这片土地,守着这里的老百姓。只要他们能好好治理国家,让大胤太平,让老百姓安稳,我就心满意足了。”

秦峰点点头:“将军,我知道您的心思,我会跟张大人和李大人说的。”

从那以后,厉沉舟就一直留在雁门关。他每天都会去城楼上巡查,看着士兵们训练,看着老百姓种地、做生意,脸上总是带着笑容。厉福诏和秦峰也一直跟着他,帮他训练士兵,治理边关。

有时候,伪奸贤会从洛阳派人来,给厉沉舟送些东西,问他要不要回洛阳看看。厉沉舟总是笑着拒绝:“告诉皇上,我在雁门关挺好的,不用惦记我。只要他能安安稳稳过日子,只要大胤太平,我就不用回去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大胤越来越太平,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雁门关的人都很尊敬厉沉舟,每当有小孩子问起厉沉舟,大人们都会说:“那是咱们的厉将军,是他守住了雁门关,是他让咱们过上了安稳日子。”

厉沉舟站在雁门关的城楼上,望着远处的夕阳,心里很满足。他知道,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他守的不是一个软弱无能的皇帝,是这片土地,是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只要老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就算一辈子待在雁门关,他也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