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我的签到能当爷》最新章节。

“以历史说文化。”

“以文化说人性。”

“欢迎各位收听说书人的节目——品三国。”

何雨柱先来了一段开场白,接着高声朗诵了一首定场诗。

正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一首诗念罢,节目的气势与基调瞬间拉满。

朗诵,是一门艺术。

不同的人吟诵同一首诗,感觉也截然不同。

邵一明和小黄听着何雨柱的诵读,仿佛一刹那被带回了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

东城北街街道办。

王主任平时没什么别的爱好,就喜欢听广播。

虽然现在是上班时间,但办公室里没人,他忍不住拿出收音机开始调台。

“唉,还是买不到盘古收音机。”

“只能手动调台,真麻烦。”

王主任一直没能买到盘古收音机,手头这台是三年前买的杂牌货。

牌子叫“君博”,外观难看不说,信号接收也比不上别的牌子。

他在别人家听过盘古收音机播的节目后,就一直惦记着。

可惜盘古收音机在整个京城都稀缺得很,黑市上也找不到。

没人卖,也没人敢卖。

“哇,这声音,真不错啊。”

“说书人?谁呀?”

“京城台讲历史的不是那个姓严的主播吗?”

无意间,王主任调到了京城广播台,正好听见何雨柱在念定场诗。

尽管君博收音机音质一般,但仍能听出何雨柱声音中的魅力。

王主任顿时来了精神,赶紧把音量调大。

京城广播站,录音间。

“听众朋友们,欢迎收听《说书人品三国》。”

“第一期节目名为——大江东去。”

何雨柱开始细致地讲述起来。

说周瑜,讲诸葛亮,谈空城计。

第一期内容就格外丰富。

当他说到刘备望天,天上掉下个诸葛妹妹时,

邵一明差点晕过去,

小黄也目瞪口呆。

而在街道办的王主任却听得哈哈大笑。

他觉得何雨柱讲得既新奇又有趣,一点不枯燥。

比别的历史节目好听多了。

王主任越听越起劲,身子坐得笔直,几乎要把耳朵贴到收音机上。

他是个历史迷,一直爱研究历史、追溯过去。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流浪地球》广播剧和《科幻世界》杂志,他却在这一刻被“说书人”带进了三国的世界。

王主任向来对科幻题材的作品提不起兴致。

这些年,他始终没有遇到让自己中意的历史节目或小说。

直到今天,听到说书人品三国,王主任仿佛迈入了一个崭新世界。

随着节目推进,何雨柱将烽火连天的三国时代娓娓道来,生动地呈现在所有听众耳畔。

连平时对历史兴趣缺缺的邵一明也听得入神。

小黄更是对何雨柱深感钦佩——临时救场,毫无准备,开口就说,还说得如此精彩。

没有稿件,没有资料,所有历史细节信手拈来。

这般功力,丝毫不逊于历史专家。

“台长,节目收听率在上升!”有人兴奋地跑来向邵一明汇报。

严成军突然病倒时,这档历史节目的收听率曾一路下滑,几乎归零。

自何雨柱念起定场诗,收听率便迅猛回升。

不同于《流浪地球》广播剧,京城广播台所有节目都具备实时收听统计。

此刻,该节目的实时收听率已突破历史记录。

严成军状态最佳时,收听率也不过百分之六点几;

而何雨柱开讲仅半小时,收听率已逼近百分之十,并且仍在快速攀升。

“现在多少?”邵一明正听得入迷,被人打断,略显不耐。

“10.2%!”对方回答。

邵一明震惊:“这么高?”

京城广播台的黄金时段新闻最高收听率也仅达15%。

此时正值上班时间,何雨柱临时主持的历史节目竟能破十,实属奇迹。

半小时后,何雨柱完成第一期内容的总结,说道:

“各位听众,‘大江东去’第一期到此结束。”

“下周同一时间,我们继续第二期,再见。”

节目结束时,《说书人品三国》的收听率达到惊人的16.5%,刷新了京城广播台的纪录。

邵一明听到汇报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何雨柱走出录音间,全体工作人员起立鼓掌。

他嘴角微扬,心中暗想:

“不必如此激动吧,这才第一期,后面还有更精彩的。”

邵一明快步上前,紧握何雨柱的手:

“何厂长,这次真的太感谢您了!”

“真不知该怎么谢您才好,您可是帮了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