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研发儿童针灸套装(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离婚后,我用针灸打脸AI前夫》最新章节。
中医馆的里间被改造成了临时研发角,晨光透过百叶窗,在桌上投下细碎的光影。苏砚正趴在桌前,用镊子夹着两枚银针对比——左边是常规的0.30mm成人针,右边是刚从广州老针匠那里定制的0.20mm细针,针体泛着浅银的光,比头发丝粗不了多少。她把细针轻轻放在手背上试了试,几乎没什么触感,忍不住弯了弯嘴角:“这个粗细应该刚好,孩子不会觉得疼。”
“香味调试得差不多了,你闻闻这个橘子味的。”顾晏辰端着个小瓷碟走过来,里面盛着透明的精油,是他熬了两个通宵调试的成果。他穿着件浅灰色的工装围裙,上面沾了点精油的痕迹,左手还攥着张香味测试表,上面画满了勾和叉——之前试了草莓、苹果、香蕉三种味道,都觉得太甜腻,直到昨天加了点陈皮精油中和,才调出满意的橘子香。
苏砚凑近碟边闻了闻,清新的橘子味混着淡淡的陈皮香,不冲鼻,却足够掩盖金属的冷味,正是她想要的效果:“就这个!上次小宇说怕针,要是闻到这个味道,肯定会觉得像吃橘子糖。”她想起上个月在柳溪村义诊,有个孩子看到银针就哭,攥着妈妈的衣角不肯松手,最后只能放弃针灸,心里还一直惦记着。
这次研发“温和儿童针灸套装”,就是为了解决孩子“怕针”的难题。顾晏辰负责硬件优化,把针体做细、做钝,还加了防锈涂层,适合孩子娇嫩的皮肤;苏砚则专注于“软性细节”——除了香味,还把母亲的旧儿童穴位图重新设计,用卡通图案标注穴位:把合谷穴画成小笑脸,足三里穴画成小脚丫,百会穴画成小太阳,连说明书都印成了绘本样式,上面有个穿白大褂的“苏姐姐”,一步一步教家长怎么配合扎针。
“我把定位仪也缩小了,做成了卡通小熊的样子。”顾晏辰从抽屉里拿出个样品,巴掌大的小熊机身,肚子上是显示屏,按一下小熊的鼻子,就能切换到“儿童模式”,自动放大穴位区域,还会用童声提示“找到小脚丫穴位啦,轻轻扎哦”。他说着,按下开关,显示屏亮起时,小熊的耳朵还会闪两下,像在打招呼。
苏砚接过小熊定位仪,指尖划过圆润的边缘,没有任何棱角,不用担心硌到孩子:“这个设计太贴心了,孩子们肯定会喜欢。”她想起母亲的旧笔记里写着“治儿童病,先治儿童惧”,现在终于明白,让孩子不害怕,比任何医术都重要。
研发的过程中,附近社区的几个孩子成了“小测试员”。六岁的朵朵第一次来的时候,看到银针就躲在妈妈身后,直到顾晏辰拿出小熊定位仪,播放了童声提示,又让她闻了闻带橘子味的银针,才慢慢凑过来。苏砚握着她的小手,用细针轻轻在她的合谷穴上点了点,朵朵眨了眨眼:“一点都不疼,像小蚂蚁亲了一下!”
这句话让两人都松了口气。接下来的一周,他们根据孩子们的反馈,又做了不少调整:把针柄做成了彩色的,红、黄、蓝三种颜色对应不同的穴位;在套装里加了张“勇敢小勋章”贴纸,每次针灸后给孩子贴一枚;甚至把包装做成了糖果盒的样子,打开就能看到“恭喜你获得‘不怕针小勇士’装备”的字样。
“市母婴健康促进中心的李主任今天会来考察,我们把样品准备好。”顾晏辰把最后一套样品放进展示盒,里面整齐地摆着细针、小熊定位仪、卡通穴位图、勋章贴纸,还有一小瓶备用精油。他特意穿了件正装,还帮苏砚整理了下衣领:“别紧张,我们的套装这么用心,肯定能通过。”
苏砚点点头,却还是有点忐忑。她把母亲的旧儿童穴位图放在展示盒旁边,想让李主任看看,这份对孩子的用心,是从母亲那时候就传下来的。刚整理好,门铃就响了,李主任带着两位工作人员走进来,手里还拿着份评估表。
“苏医生,顾先生,久等了。”李主任笑着伸出手,目光落在展示盒上,“早就听说你们在研发儿童针灸套装,今天特意来看看。”她拿起那枚0.20mm的细针,对着光看了看,又用手试了试针尖的钝度,“这个针体设计很专业,既保证了疗效,又避免了孩子受伤,比市面上的儿童针都要用心。”
顾晏辰赶紧递上小熊定位仪,按下开关:“这是我们特制的儿童定位仪,有童声提示和卡通界面,还能自动识别孩子的肤色,定位误差控制在0.1mm以内。”李主任接过定位仪,试着在自己的手背上测试,小熊的童声响起时,她忍不住笑了:“这个太有意思了,孩子肯定会喜欢,家长也能轻松上手。”
苏砚把绘本式说明书递过去,上面画着“苏姐姐”教扎针的步骤,还有孩子的笑脸:“我们还做了家长指导模块,扫码就能看视频,教怎么安抚孩子情绪,怎么配合扎针。之前测试的时候,有个孩子本来怕针,最后还主动跟妈妈说‘明天还要来扎针,要拿小勋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主任翻着说明书,又看了看套装里的勋章贴纸和糖果盒包装,眼里满是认可:“你们考虑得太周全了!现在很多家长想给孩子做中医调理,却因为孩子怕针而放弃,这个套装刚好解决了痛点。我们中心决定,把这套产品列为‘推荐儿童中医护理装备’,还会帮你们对接母婴店和社区医院,让更多家庭受益。”
听到“推荐”两个字,苏砚和顾晏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激动。顾晏辰的手不自觉地攥紧了,又赶紧松开,怕被看出紧张:“太感谢您了!我们还准备了公益计划,每卖出一套,就捐一套给偏远山区的儿童福利机构,让那里的孩子也能用上。”
李主任点点头,又聊了些推广细节,才带着工作人员离开。送走他们后,苏砚忍不住抱住顾晏辰,声音里带着哽咽:“我们做到了!妈要是知道,肯定会很高兴。”顾晏辰轻轻拍着她的背,眼眶也有点红:“这只是开始,以后我们还要研发更多适合孩子的中医产品,让更多孩子爱上中医。”
首批500套儿童针灸套装在一周后上线,没想到上线当天就被抢购一空。后台收到了很多家长的留言:“孩子看到小熊定位仪就不害怕了,还主动要贴勋章”“橘子味的针太贴心了,扎的时候一点都不哭”“之前在医院扎针要两个人按住,现在自己就能坐好”。
苏砚把这些留言整理成册,放在母亲的旧笔记旁边。有天晚上,她收到了柳溪村王医生的视频电话,屏幕里,之前那个怕针的孩子正拿着小熊定位仪,对着自己的手比划,王医生笑着说:“这孩子现在每天都要‘给小熊充电’,说以后要当‘小中医’,帮其他小朋友扎针。”
顾晏辰从身后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肩窝:“我们下个月去西部考察,多带些套装过去,让那里的孩子也能用上。”他顿了顿,又说,“我跟针匠师傅订了0.18mm的超细针,针对三岁以下的幼儿,还在调试葡萄味的精油,以后会有更多选择。”
苏砚点点头,靠在他怀里,看着窗外的月光。桌上的儿童针灸套装样品闪着浅淡的光,小熊定位仪的显示屏还亮着,像个小小的月亮。她想起母亲常说“中医要与时俱进,更要因人而异”,现在终于做到了——不仅传承了母亲的医术,还用新的方式,让中医变得更温暖、更贴近孩子。
“对了,我还想在套装里加个‘成长记录册’。”苏砚突然坐直身子,眼里满是期待,“让家长记录孩子每次针灸的情况,比如为什么扎针、扎了哪个穴位、孩子的反应,以后翻看起来,也是份特别的回忆。”
顾晏辰笑着点头,拿起笔在笔记本上记下:“这个主意好!我明天就跟设计团队对接,把记录册做成卡通样式,再印上‘苏姐姐’的小贴士,比如‘扎完针可以吃点温粥,别吃凉的’。”
两人凑在桌前,对着笔记本讨论起来,月光落在他们身上,也落在桌上的儿童针灸套装上。苏砚知道,这套小小的套装,不仅是件产品,更是份承诺——对孩子的承诺,对母亲的承诺,对中医传承的承诺。未来,还会有更多这样的“温暖设计”,让中医走进更多孩子的生活,让健康和快乐,伴随他们长大。
几天后,市母婴机构发来消息,说有很多家长和医生反馈,希望能增加“亲子针灸体验课”,让家长也学习简单的穴位按摩。苏砚和顾晏辰立刻着手准备,把中医馆的周末时间留出来,专门给家长和孩子上课。第一节课,小宇就带着妈妈来了,他拿着小熊定位仪,像个小老师一样,帮其他小朋友找穴位,脸上满是骄傲。
苏砚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踏实。她知道,这就是研发儿童针灸套装的意义——不仅是治疗,更是陪伴;不仅是传承,更是希望。而这份希望,会像橘子味的香气一样,飘进更多孩子的心里,让他们在温暖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