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林薇薇找到工作(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离婚后,我用针灸打脸AI前夫》最新章节。

西部的午后阳光带着点燥热,透过柳溪村工作室的玻璃窗,落在苏砚面前的旧手札上。泛黄的纸页是母亲1996年在西部义诊时写的,上面用蓝黑墨水记着“村民多风湿,需备艾叶、生姜煮水泡脚”,边角还贴着片干枯的艾草,是当年采来验证药性的。苏砚用红笔在旁边补注“可加陈皮理气,适合老人体虚者”,指尖划过母亲遒劲的字迹,心里满是踏实。

“智能针灸包的样品调试好了,你看看这个强光模式的识别速度。”顾晏辰拿着个小熊造型的定位仪走过来,机身还带着刚从测试箱里拿出来的微热。他穿着件浅灰色的工装服,袖口卷到小臂,露出手腕上帮村民搬药材时蹭到的浅疤——昨天帮张奶奶把晒干的艾草搬回仓库,不小心被竹筐划到的,却笑着说“这点小伤不算啥”。

苏砚接过定位仪,按了下小熊鼻子上的开关,屏幕瞬间亮起,即使对着窗外的强光,十字光标也稳稳锁在“足三里”的模拟穴位上,比上一版快了0.5秒。“这个速度刚好,乡村医生在户外义诊也能用。”她笑着把定位仪递回去,目光落在顾晏辰手里的测试表上,“西部山区的订单统计好了吗?别漏了最远的玉树村,他们上个月还特意打电话问进度。”

顾晏辰刚点头,苏砚放在桌角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跳着“林薇薇”的名字。苏砚愣了一下,指尖顿在旧手札的“包容”二字上——自从去年林薇薇离开工作室去城市找工作,两人虽偶尔联系,却多是简单的问候,这还是她第一次主动发消息来。

她划开屏幕,短信内容不长,却透着股难以掩饰的雀跃:“苏砚,跟你说个好消息!我找到工作了,在城东社区做志愿者,主要帮老人测血压、整理健康档案,偶尔还能帮着教居民认简单的穴位——就是你以前教我的合谷穴、内关穴,有个阿姨头疼,我帮她按了按,她说真的缓解了!现在每天都很充实,终于觉得自己不是‘没用的人’了,谢谢你当初没怪我,还愿意给我机会。对了,祝你和顾晏辰在西部一切都好,有空我想带社区的老人去你们工作室参观,让他们也学学中医养生。”

短信下面还附了张照片:林薇薇穿着件天蓝色的志愿者马甲,站在社区服务站的“健康角”前,身后的墙上贴着苏砚之前送她的简易穴位图,图上用红笔标着“老人常用穴”,旁边还摆着个从工作室带走的迷你手型模型,是当初教她认穴位时用的。照片里的她笑得很灿烂,眼神里没有了过去的迷茫,多了几分踏实的光彩。

苏砚的眼眶突然有点发热,手指反复划过“终于觉得自己不是‘没用的人’”这句话,想起第一次见林薇薇的样子:穿着紧绷的连衣裙,妆容精致却透着局促,帮顾母传递假证时眼神躲闪,后来在工作室整理病历,连“骨度分寸”都要偷偷查字典。而现在,她能独立帮老人缓解疼痛,能在社区找到自己的价值,这份转变,比任何成绩都让苏砚欣慰。

“是薇薇发来的?”顾晏辰凑过来,看到照片里的林薇薇,忍不住笑了,“她穿志愿者马甲还挺合适的,比以前穿高跟鞋在工作室拘谨的样子好多了。”他想起去年林薇薇离开前,特意把整理好的病历按地区分类,每本都用彩色标签标好“需回访”“已康复”,还在最后一页写了句“谢谢苏医生,我会好好生活”,当时他就觉得,这个姑娘心里的善良,只是被过去的糊涂遮住了。

苏砚指尖在键盘上敲着回复,斟酌着词句:“薇薇,太为你高兴了!能帮到社区的老人,说明你真的用心了。穴位按摩要是有不懂的,随时给我打电话,我把之前给乡村医生的培训资料发你一份,里面有详细的手法视频。社区要是想组织中医养生讲座,我和顾晏辰也可以抽时间回去,刚好把西部的义诊故事跟大家分享。你现在找到自己的价值,比什么都重要,继续加油,未来会更好的!”

发送完短信,苏砚把手机放在旧手札旁,目光落在母亲写的“医病先医心,救人先救志”上。她想起当初林薇薇低着头说“我没脸见人,连父母都不认我”时的绝望,想起自己拉着她说“过去的错不算什么,重要的是以后要走对路”时的坚定,现在看来,所有的包容和信任,都没有白费。

“我记得薇薇以前总说‘怕自己做不好’,现在倒成了社区的‘小能手’。”顾晏辰拿过苏砚的手机,翻到照片里的穴位图,笑着说,“你看她把图贴得多整齐,连我们当初画的小笑脸都没蹭掉,肯定很珍惜这份工作。”他顿了顿,从抽屉里拿出包陈皮茶,“要不我们给她寄点陈皮过去?社区老人多,煮水喝能祛湿,她也能帮着分一分,算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苏砚点点头,接过陈皮茶,是顾父从新会寄来的五年陈,表皮泛着深褐色的油光,闻着就有浓郁的香气。“再放张儿童穴位图吧,社区肯定有带孩子的家长,她可以教大家简单的按摩手法,比如孩子积食了按揉中脘穴,比吃药安全。”她说着,从抽屉里找出张绘本样式的穴位图,上面用卡通小熊标着儿童常用穴,是之前研发儿童针灸套装时印的,“这个图简单易懂,老人和家长都能看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顾晏辰把陈皮茶和穴位图放进快递盒,还特意加了张手写的便签:“薇薇,陈皮煮水时放三片即可,搭配生姜片更适合老人驱寒。穴位图上的手法视频,扫右下角的二维码就能看,有问题随时联系我们。——苏砚、顾晏辰”。他贴快递单的时候,苏砚的手机又震动了,是林薇薇的回复:“谢谢你们!我现在就去给社区的张奶奶煮陈皮茶,她总说胃里胀,刚好试试。等你们回来办讲座,我提前帮你们组织人,保证坐满!”

苏砚看着短信,忍不住笑了。她想起去年林薇薇在工作室帮忙时,连煮陈皮茶都要问三遍“放几片”,现在却能主动想着帮老人调理身体,这份成长,比任何证书都珍贵。顾晏辰把快递盒封好,放在门口的待寄件堆里,旁边还堆着要寄给玉树村的智能针灸包,每个包裹上都贴着张手写的便签,写着“使用前请读说明书,有问题打电话”。

“其实薇薇当初在工作室,就很认真。”苏砚靠在顾晏辰肩上,目光落在窗外的玉米地,村民们正在地里忙碌,偶尔有人抬头朝工作室挥手,“她整理病历的时候,会把老人的过敏史用红笔标出来,比我们还细心。只是那时候她心里有包袱,总觉得自己配不上做‘帮人的事’。”

顾晏辰轻轻拍着她的背,声音温和:“所以你当初才愿意留她,给她机会。你总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这份包容,才是最难得的。现在她能找到自己的价值,也算是圆了我们当初的心愿——不仅要帮人治病,还要帮人找回生活的勇气。”

苏砚点点头,拿起母亲的旧手札,翻到最后一页,上面写着“行医二十载,最幸者,见迷途者归正,见失意者重拾希望”。她想起母亲当年帮过的那个偷药材的少年,后来成了村里的赤脚医生,专门帮贫困村民看病;想起现在的林薇薇,从“犯错者”变成“助人者”,突然明白母亲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医者的价值,从来不止于治好身体的病,更在于点亮人心的光。

傍晚的时候,苏砚收到林薇薇发来的照片:张奶奶坐在社区的长椅上,手里捧着杯冒着热气的陈皮茶,林薇薇蹲在旁边,正指着穴位图教她认“内关穴”,两人笑得都很灿烂。照片下面还附了句:“张奶奶说陈皮茶喝着舒服,让我谢谢你们!苏砚,我现在觉得,每天能帮到别人,比赚多少钱都开心。”

苏砚把照片转发给顾晏辰,他正在帮村民调试新到的理疗仪,看到照片后回复:“告诉薇薇,以后要是社区需要中医设备,我们可以申请公益捐赠,让更多人受益。”苏砚笑着回复,指尖在屏幕上敲下:“薇薇,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有意义的事等着我们一起做。加油,我们都为你骄傲!”

夕阳西下,工作室的灯光渐渐亮起,顾晏辰忙着给最后一位村民测血压,苏砚则继续整理母亲的旧手札,在“助人者自助”的批注旁,加了句“见人成长,亦是吾之成长”。手机静静躺在手边,屏幕上还停留在林薇薇发来的照片,照片里的阳光温暖,笑容真挚,像一道光,照亮了曾经迷茫的路,也照亮了未来更多可能。

苏砚知道,林薇薇的故事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像她一样的人,在善意的包容下找回自己,在助人的路上实现价值。而她和顾晏辰,会一直带着母亲的心愿,带着这份包容与温暖,把中医的光,把公益的热,送到更多需要的地方,让每一个迷途者都能找到归处,让每一份善意都能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