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杨业将星(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风雅宋朝》最新章节。
太平兴国五年的初雪覆满汴京宫城时,赵光义正对着北疆舆图出神。炭盆里跳跃的火光映着他鬓角新添的霜色,也映着图上那道刺目的红线——那是高粱河溃败的路线,朱砂犹未干涸。
“陛下。”内侍轻声禀报,“潘美在殿外候旨,带着个北汉降将。”
皇帝漫应一声,目光仍锁在幽州方位。直到听见铠甲铿锵声,他才缓缓转身。来人身高八尺,面如重枣,纵然卸甲素服,眉宇间仍凝着雁门关的风霜。
“罪臣杨业,叩见陛下。”
二
崇政殿的烛火亮至三更。杨业跪在冰冷的金砖上,细说边关形势。当他讲到契丹骑兵常在河冰将融时南下,专掠春耕的农户,赵光义突然拍案而起:
“朕二十万大军溃于高粱河,你区区代州刺史,如何守得住雁门?”
杨业从容抬头:“用兵在精不在多。契丹铁骑利在平原,若诱其入山隘,则如虎落平阳。”
他忽然解下腰间佩剑,双手奉上。剑鞘是普通的牛皮所制,剑柄却磨得温润如玉。
“此剑随臣二十八载,饮过契丹血,也斩过乱军头。陛下若疑臣心,请以此剑试臣肝胆。”
殿外风雪骤急,吹得窗棂作响。赵光义盯着那柄剑,忽然想起太原城下,正是此人临阵倒戈,才让北汉防线土崩瓦解。
三
腊月二十三,禁军校场竖起数十草人,皆覆契丹皮甲。赵光义率文武百官亲临观射。
“请陛下令。”杨业挽弓搭箭,“臣射左目,绝不敢中右目。”
弦响箭出,接连十矢皆贯瞳而入。文臣们尚未喝彩,忽见杨业纵马驰向箭靶,在疾驰中反身拉弓——这一箭竟同时穿透三个草人的咽喉。
赵光义抚掌大笑,笑声未落却转为剧咳。侍从慌忙递上药盏,被他挥手打翻:
“朕的病不在肺腑!”他指着杨业,“在缺了这样的良将!”
当夜晋王府旧臣联名上疏,称降将不可轻信。赵光义在奏疏上朱批:“太祖用兵时,何曾问过将领出身?”
四
太平兴国六年开春,杨业受命督建河北马监。他不要工部图样,亲自带人在拒马河畔观测水草。某个清晨,他牵来匹通体雪白的野马:
“此马产自阴山,能识毒草,避沼泽。若配给哨探,可减三成折损。”
赵光义亲自试骑,白马在河滩上踏出诡异的步法,竟比契丹战马更适应泥泞地形。经过太仆寺查验,方知此马蹄形特殊,每踏一步皆如楔入地面。
“好!好!好!”皇帝连赞三声,突然解下自己的紫貂裘披在杨业肩上,“朕给你三万精兵,你可能为朕练出踏破幽州的铁骑?”
暮春时节,新军初成。杨业别出心裁地将弩手与骑兵混编,首创“轮射阵”。校阅那日,赵光义望着在箭雨中灵活穿梭的骑队,忽然对楚昭辅感叹:
“若早得此人,高粱河何至于...”
话未说完,北方便传来急报:契丹又犯边境。
五
杨业出征那日,汴京百姓看见皇帝亲至汴河相送。赵光义斟满御酒,却先洒入河中:
“这一杯,祭高粱河冤魂。”
第二杯递给杨业时,他低声道:“朕不要捷报,只要将军全师而还。”
白马上的老将躬身接盏,忽然从箭囊取出一支雁翎箭,双手折断:
“此去若不能破敌,有如此箭。”
三日后,边境传来大捷。更令人震惊的是,杨业竟生擒了耶律休哥的副将。捷报末端附着一行小字:“臣请以俘将换回米信将军遗骸。”
赵光义在资圣库独坐整夜。黎明时分,他命人将杨业献上的白马拴在讲武堂前,马鞍旁悬着那柄牛皮剑鞘的佩剑。
从此每日操练,将士们都会看见皇帝在此驻足。有细心人发现,剑鞘上新刻了四个小字:
“国士待之”
而北疆渐渐传出歌谣:“杨无敌,赵官家,白马来,契丹哀...”当这歌谣传回汴京时,赵光义正在新绘的《北伐图》上,用朱笔在幽州位置画了个圈。
圈很小,却像滴血的泪。
【第十九章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