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科举,不只是考试(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风雅宋朝》最新章节。

写完最后一个字,天色已微明。谭允长长舒了一口气,无论结果如何,他已将胸中所学、心中所想,倾注于笔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放榜那日,贡院外墙下人山人海。谭允挤在人群中,心跳如鼓。他从后往前,一遍遍看着那些陌生的名字,手心全是冷汗。

没有,没有,还是没有……就在他几乎绝望之时,目光扫到了前列——

“谭允”二字,赫然在列!而且是二甲第十八名!

一瞬间,巨大的喜悦淹没了他,周围所有的喧嚣似乎都远去。他成功了!寒窗十载,终于看到了曙光!

“谭兄!恭喜恭喜!”赵安世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脸上带着热情的笑容,他也高中了,名次还在谭允之前,“走走走,今日我做东,为谭兄贺喜!也叫上几位同年,日后在朝中,也好相互照应。”

所谓“同年”,即同科进士,这是在官场上最重要的人脉之一。谭允还沉浸在喜悦中,晕乎乎地被赵安世拉走。

接下来的日子,是新科进士们最为风光的时光。跨马游街,御宴琼林,拜访座师(主考官),结交权贵……谭允仿佛被卷入了一个华丽的旋涡。他见到了主考官吕蒙正,那位以清廉刚正着称的宰相,只是勉励了他们几句“清心奉公”,并未多言。

而更多的,是各种名目的宴请和拜访。赵安世如鱼得水,带着谭允等人,出入于一些官员的府邸。谭允第一次见识到汴京顶级权贵的奢华,也第一次感受到了那种无形的权力网络。

在一次宴席上,某位侍郎的公子,言语间暗示,可以为他谋一个“好缺”,但需要一些“打点”。谭允想起了恩师的教诲,婉言谢绝了。赵安世事后还埋怨他不懂变通。

更让谭允意想不到的是“榜下捉婿”的风俗。他这位新科进士,虽然家世寒微,但也成了不少富商巨贾眼中的“潜力股”。好几户人家派人来说合,甚至有一家直接派了家丁守在客栈门口,吓得谭允好几日不敢出门。

殿试的日子到了。这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最终考试,决定最终的排名。

紫宸殿内,气氛庄严肃穆。新科进士们屏息凝神,等待着天子的垂询。当太宗皇帝赵光义出现时,谭允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威压。

考题发下,却并非具体的政事,而是一个看似宽泛的问题:“何以为良臣?”

谭允略一思索,提笔写道:“臣以为,良臣者,上不欺君,下不虐民,中不昧己。不以阿谀为忠,不以缄默为智,不以避事为安。居庙堂则忧其民,处江湖则忧其君……”

他写下了自己对“臣道”的理解,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一份朴素的坚持。

殿试结束,排名公布。谭允最终位列二甲中游,被授予某州司理参军的官职,虽只是从八品,却也是实实在在的仕途起点。

离京赴任前,谭允再次走过礼部南街。贡院依旧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等待着下一批追逐梦想的士子。繁华散尽,他摸了摸怀中那封恩师的信,心中百感交集。

科举,确实不只是考试。它是一场对学识的检验,也是一场对人性的试炼。它打开了通往权力和荣耀的大门,也布满了诱惑和陷阱。有人在这里平步青云,有人在这里迷失自我。

“守住本心,方得始终。”谭允默念着这句话,整了整身上的官服,踏上了前往地方的旅途。他不知道前方等待他的是什么,但他知道,在贡院中写下的那些关于“民本”与“仁政”的文字,不应仅仅停留在试卷上。

而此刻的汴京城,关于今科进士们的传说才刚刚开始。谁将成为未来的宰辅,谁又将泯然众人,一切都还是未知。只有那贡院的龙门,年年岁岁,静看人来人往,承载着无数人的悲欢与一个王朝的兴衰。

【第五章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