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小太宗”的绝望(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风雅宋朝》最新章节。
雍熙四年的春寒,比往年更料峭几分。汴京皇城的一角,寿王府内,年轻的赵元侃独自坐在书房里,窗外是淅淅沥沥的冷雨。他面前摊着一本《尚书》,目光却空洞地落在摇曳的烛火上。
就在昨日,他的二哥,陈王赵元僖,那个英武果敢、最得父皇赏识的兄长,暴病身亡的消息传来。这已经是第几个了?大哥元佐因“狂疾”被废,如今二哥又……一种冰冷的寒意,顺着脊椎慢慢爬上他的后颈。那个象征着至高权力、也凝聚着无数明枪暗箭的东宫之位,如今像一块烧红的烙铁,悬在了他的头顶。
他从未想过那个位置。他上面有两位优秀的兄长,他只需做个安分守己的亲王,读读书,写写诗,便是最好的人生。可命运,偏偏将他推到了这风口浪尖。
“王爷,宫里的王都知来了。”内侍小心翼翼地禀报。
赵元侃心中一凛,连忙起身整理衣冠。王继恩,父皇身边最得宠信的宦官,他的到来,往往代表着天子的意志。
王继恩一身素服,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悲戚,宣读了皇帝慰问的口谕,并赐下不少药材补品。一切流程走完,他并未立刻离开,而是目光似不经意地扫过书案。
“王爷仍在刻苦攻读,陛下若知,必定欣慰。”王继恩的声音阴柔,听不出情绪。
赵元侃恭敬回答:“元僖二哥新丧,心中悲痛,唯以圣贤书稍解哀思。”
王继恩走近两步,手指拂过《尚书》的书页,停留在《洪范》篇,似是无意地说道:“《洪范》九畴,首在五行。王爷可知,这五行之中,何者为先?何者为基?”
赵元侃心中微动,谨慎答道:“水曰润下,火曰炎上……五行相生相克,并无绝对先后。”
“王爷睿智。”王继恩微微一笑,那笑容却让人捉摸不透,“老奴愚见,土爰稼穑,位居中央,承载万物。看似平常,实为根基。无土,则水火木金皆无所依。”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如今朝野上下,皆需‘厚土’以安社稷啊。”
说完,他躬身一礼,悄然退去。
赵元侃站在原地,掌心沁出冷汗。王继恩的话,像是一道隐晦的谜题。土,居中,承载万物……他是在暗示,父皇属意自己这个排行第三、一向不显山露水的皇子吗?还是另有所指?这究竟是父皇的试探,还是这位权宦自己的心思?
他不敢深想,只觉得那无形的、名为“储位”的绞索,似乎又收紧了一圈。
二
数日后的常朝,赵元侃明显感觉到投向自己的目光变得复杂起来。有审视,有期待,也有不易察觉的嫉妒与冷漠。他尽量低着头,缩小自己的存在感,但龙椅上那道时而扫过的目光,却让他如芒在背。
退朝后,赵光义独独留下了他。
福宁殿内,药味比以往更浓。赵光义靠在榻上,脸色灰暗,雍熙北伐的惨败和接连丧子的打击,让这位曾经雄心勃勃的皇帝迅速衰老。
“元侃,”他的声音带着疲惫,“近日在读什么书?”
“回父皇,儿臣在读《汉书》,文帝本纪。”
“哦?文帝……说说看,文帝何以被称为明君?”
赵元侃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儿臣以为,文帝之明,在于休养生息,不折腾,不妄动。与民休息,国力自充。故能戡平诸吕,稳固汉室。”
他没有选择雄才大略的武帝,也没有选择开疆拓土的高祖,而是选择了以“静”制动的文帝。这既符合他此刻如履薄冰的心境,似乎也隐隐契合当下大宋需要休养的现状。
赵光义眯着眼看了他片刻,不置可否,转而问道:“对于北伐之败,你有何看法?”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问题。赵元侃心跳加速,他知道父皇对此事极为敏感。他斟酌着词句,缓缓道:“儿臣不敢妄议国政。只是……只是想起《孙子兵法》云,‘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父皇为江山社稷,殚精竭虑,天下皆知。”他巧妙地将责任引向了“怒”与“愠”的情绪,而非具体的战略失误,既点了问题,又保全了皇帝的颜面。
赵光义沉默了一会儿,挥挥手:“下去吧。”
赵元侃退出福宁殿,背后的衣衫已被冷汗浸湿。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果然,随后的日子里,赵光义开始以各种方式“考察”他。有时是询问经义,有时是让他旁听政务讨论,甚至让他试着批阅一些无关紧要的奏章。每一次,赵元侃都打起十二分精神,回答力求中正平和,处理政务则遵循法度,绝不轻易表态,更不结党营私。
他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透明囚笼,无数双眼睛在黑暗中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他变得更加沉默,更加谨慎,连王府中的歌舞都停了,生怕落人口实。
三
在这段压抑的日子里,唯一能让他稍感慰藉的,是一个名叫刘娥的女子。
遇见刘娥,是在一个暮春的午后。他心中烦闷,微服出府,在汴河畔散心。河边市集喧闹,一个角落里,围着一圈人,传来清越婉转的歌声。他好奇地走近,只见一个荆钗布裙的少女,正在唱着一支蜀地的民歌。她容颜算不上绝色,但一双眼睛清澈灵动,歌声如出谷黄莺,带着一种说不出的韧劲与生命力。
她唱的不是风花雪月,而是蜀中风光,市井百态,甚至隐隐带着对世道不公的细微嘲讽。赵元侃听得入了神,他久居深宫,何曾听过如此鲜活、接地气的声音?
一曲终了,众人喝彩。少女捧着个小箩筐,落落大方地请听众打赏。轮到赵元侃时,他掏出一小块银锞子。少女愣了一下,抬头看他,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坦然接过,微微一笑:“谢公子厚赏。”
那笑容,明亮而纯粹,像一道阳光,瞬间照进了赵元侃阴郁的心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