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和平的价码(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风雅宋朝》最新章节。

这句轻飘飘的挑拨,如同毒刺,精准地扎入了真宗心中最敏感脆弱的地方。

盟誓之礼,终于在澶州城下举行。

虽无天子亲临,但仪式依旧庄重。双方使者宣读誓书,杀白马、乌牛祭告天地。当代表着和平与约束的誓词在寒冷的空气中回荡时,无论是对岸依旧军容严整的契丹骑兵,还是澶州城头紧绷了数月的大宋将士,几乎所有人在心底,都暗暗松了一口气。

战争,似乎真的暂时远去了。

随着盟誓的完成,契丹大军开始有序北撤。那绵延数十里的营寨,如退潮般缓缓消失在北方地平线上。压在澶州,乃至整个北宋北境上的巨大军事压力,骤然解除。

消息传开,黄河两岸,一片欢腾。尤其是那些饱受战火蹂躏的边境州县,百姓们奔走相告,喜极而泣。他们不在乎什么“兄弟之国”的名分,也不深究三十万岁币的得失,他们只知道,终于可以不用再颠沛流离,可以回到家园,耕种土地,过安生日子了。对于底层军民而言,这实实在在的和平,比任何堂皇的大义都更重要。

曹利用因议和之功,被真宗超擢升迁,赏赐丰厚,从一个不甚起眼的武官,一跃成为皇帝身边的新贵。他志得意满,却也深知自己能全身而退,多少有几分侥幸,行事反而比以往更加谨慎了几分。

而寇准,则在一片“太平功臣”的赞誉声中,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孤立。真宗虽然依旧对他礼遇有加,但那种发自内心的信赖与倚重,似乎正在悄然流逝。皇帝更愿意与王钦若等人讨论“封禅”、“祥瑞”等“盛事”,对于寇准一再强调的整军备武、慎防边患的建议,往往是口头称善,实则束之高阁。

这一日,寇准站在澶州北城楼上,望着契丹大军远去的方向,以及城外开始恢复生机的原野,心中并无多少喜悦。寒风拂动他花白的须发,他的身影在落日余晖中,显得格外孤峭。

他知道,他赢得了澶州之战,暂时扞卫了国家的底线。但他或许正在输掉另一场战争——一场关于这个王朝未来走向的,更为隐秘和关键的战争。

“用三十万岁币,买百年和平?”他低声自语,摇了摇头,嘴角泛起一丝苦涩,“只怕是……买来了朝堂上的苟安之气,买来了官家心中的偃武修文之念啊。”

“萧绰、韩德让……你们这一步,以退为进,才是真正的高明。”

他预见不到遥远的未来,但他清晰地感觉到,一种他极力想避免的“文弱”风气,正伴随着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在这帝国的肌体中,悄然滋生。

澶渊之盟,如同一道分水岭。它结束了一个时代,也开启了一个新的、更加复杂难言的时代。

数月后,汴京城。

战争的阴霾早已散去,帝国都城恢复了往日的繁华与喧嚣,甚至因为和平的到来,更增添了几分纸醉金迷的气息。

大内禁中,真宗皇帝的心情极好。他正在御书房内,与王钦若欣赏一幅刚刚进献的“祥瑞”——一株据说生了九穗的嘉禾。

“陛下,此乃天降祥瑞,正是昭示陛下德政感天,四海升平啊!”王钦若谄媚地说道。

真宗满意地点点头,看着那株金灿灿的嘉禾,越看越是喜欢。他忽然想起一事,问道:“王卿,前日朕与你说起的那件事,筹备得如何了?”

王钦若心领神会,立刻躬身道:“陛下放心,封禅大典所需一应仪注、舆服、祭品,臣已命有司加紧筹备。只是……只是朝中仍有部分大臣,以为陛下功业虽盛,但封禅之事,或可稍缓……”

他虽未明言,但真宗知道,那“部分大臣”中,态度最坚决的,必然就是寇准。

真宗的脸色微微沉了下来。澶渊之盟带来的和平红利正在显现,边境贸易渐开,国库压力减轻,他越发觉得自己的决策英明无比。寇准的不断谏阻,在他眼中,已渐渐从“忠言逆耳”变成了“固执己见”,甚至是“忌惮君父之功”。

他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淡淡道:“封禅之事,乃朕敬天法祖,昭示太平之盛举,意已决,不必再议。至于寇相公……”

他顿了顿,语气听不出喜怒:“寇相公年事已高,澶州奔波,劳苦功高。如今四海升平,也该让他……歇一歇了。”

王钦若心中狂喜,面上却故作肃然:“陛下体恤老臣,实乃仁德之君。”

不久之后,一纸调令传出中书:同平章事、枢密使寇准,罢为刑部尚书,出知陕州。

当寇准接到任命,平静地收拾行装,准备离开汴京这座权力中心时,许多人才恍然惊觉,澶州城下那力挽狂澜的辉煌胜利,所带来的,并非这位强硬宰相权力的巩固,反而是其政治生命的转折。

一辆简单的马车,载着寇准和他的家人,悄无声息地驶出了汴京的城门。没有隆重的送行,只有少数故旧门生,默默于道旁洒泪拜别。

寇准坐在车中,闭目养神,脸上无喜无悲。只是当马车驶过繁华的汴河大街,听到两旁酒楼瓦舍中传来的阵阵丝竹欢歌时,他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紧了一下。

这太平的歌声,听起来,似乎有些……刺耳。

他知道,赵恒官家的“守成”时代,以一种他极不认同的方式,开始了。

而远在北方,辽国南京(幽州)的宫殿内,萧太后看着边境榷场源源不断输入的南朝银绢、茶叶、瓷器,听着官员汇报与宋贸易带来的丰厚利润,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告诉南朝使者,”她对韩德让说道,“既然约为兄弟,我大辽皇帝不日诞辰,让他们再多送些’贺礼’来。还有,榷场上我大辽的牛羊马匹,价格……也该再提一提了。”

和平的表象之下,经济的汲取、政治的博弈、人心的较量,从未停止。

澶渊之盟,究竟是谁的胜利?或许,历史需要更长的尺度,才能看得分明。

【第十五章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