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延和殿问对(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风雅宋朝》最新章节。
赵顼听得连连点头:"先生说得对!那依先生之见,该如何改革?"
"很简单,"王安石胸有成竹,"就是要'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不是去加重赋税,而是要让财富自己生出来!"
他举例说明:"比如青苗法。农民青黄不接时,由官府提供贷款,等秋收后再连本带利归还。这样既解决了农民的困难,官府又能赚取利息,岂不是两全其美?"
赵顼听得眼睛发亮:"妙啊!"
但旁边一位老臣忍不住插嘴:"王大人此言差矣!与民争利,岂是圣人之道?"
王安石冷笑一声:"圣人之道?难道让农民去借高利贷,被地主盘剥,就是圣人之道了?"
那老臣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四、三不足
眼看争论越来越激烈,赵顼赶紧打圆场:"诸位爱卿都是为了国家着想。不过......"
他话锋一转,目光灼灼地看向王安石:"王先生,朕听说你曾经说过什么'三不足'?可否详细说说?"
这话问得很有水平。其实赵顼早就听说过王安石的"三不足"理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但他要亲耳听王安石说出来。
王安石何等聪明,立即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他深吸一口气,朗声说道:
"臣确实说过。第一,天变不足畏!什么日食月食、地震洪水,那都是自然现象,跟朝政得失没有关系!不能因为怕这个就不敢改革!"
老臣们倒吸一口凉气。这也太大胆了!
"第二,祖宗不足法!祖宗也是人,他们定的规矩要是已经不合时宜,为什么不能改?"
"第三,人言不足恤!改革肯定会得罪人,肯定会有人说三道四。要是怕这个怕那个,那就什么事都干不成了!"
这一番话,说得掷地有声,把在场的人都镇住了。
赵顼激动得直拍龙椅:"说得好!说得好!"
他当即宣布:"从今日起,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全权负责变法事宜!"
五、各怀心思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
支持改革的人欢欣鼓舞。比如吕惠卿、章惇这些年轻官员,早就对现状不满了,现在终于看到希望。
吕惠卿兴奋地对同僚说:"王公入朝,大宋有救了!"
但反对的人更多。以司马光为首的老臣们忧心忡忡,觉得王安石这套理论太过激进,迟早要出乱子。
司马光连夜写奏章劝谏:"陛下!王安石确实有才,但其人性情执拗,行事过激。若委以重任,恐非国家之福啊!"
可惜赵顼根本听不进去。他现在满脑子都是改革大业,觉得王安石就是上天派来辅佐他的贤臣。
更让人担心的是,王安石一上台,就成立了一个新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
这名字听着拗口,说白了就是个"变法指挥部",权力大得没边儿,可以绕过现有的行政体系直接推行新法。
老宰相富弼听说后,连连摇头:"这分明是要另立朝廷啊!"
但赵顼不这么想。他对王安石说:"先生放手去干!有什么困难,朕给你撑腰!"
六、风云际会
就这样,在治平四年的这个春天,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王安石雷厉风行,很快就颁布了第一个新法——《均输法》。主要内容是由官府统一采购、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消息传出,江淮一带的富商们坐不住了。这分明是要断他们的财路啊!
但王安石不在乎。他在给皇帝的奏章中写道:"与商贾争利,正是为了与百姓让利!"
赵顼看了哈哈大笑:"说得好!就这么办!"
与此同时,王安石开始大力提拔年轻干部。吕惠卿、章惇、曾布这些改革派骨干,都被安排到重要岗位上。
朝堂上的气氛变得十分微妙。一边是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摩拳擦掌要大干一场;一边是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忧心忡忡地冷眼旁观。
有一天散朝后,司马光特意拦住王安石:"介甫啊,改革不是请客吃饭,要循序渐进才是。"
王安石不以为然:"君实兄,大宋已经病入膏肓,再慢慢来就来不及了!"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不欢而散。
望着司马光远去的背影,王安石喃喃自语:"道不同,不相为谋。"
他知道,这场改革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但他更知道,年轻皇帝的支持,是他最大的底气。
而此刻的赵顼,正在宫里兴致勃勃地研究《青苗法》的细则。他仿佛已经看到,一个富强昌盛的大宋,正在向他招手。
"祖宗不足法......"年轻皇帝轻声念着这句话,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就让朕来给后世立个新法吧!"
窗外,春雷滚滚。一场变革的暴风雨,即将席卷整个大宋王朝。
(第四卷 第五章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