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莫须有(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风雅宋朝》最新章节。
第七卷:残山剩水·中兴梦寻
(卷首语)
绍兴和议的墨迹,如同一道深深的伤疤,凝固了帝国的疆土,也划开了时代的悲欢。在西湖的暖风与北方的寒潮之间,一个王朝学会了在屈辱中偏安,在绝望中寻梦。有人将热血洒向中原故土,有人将心魂寄予理学殿堂,更有人,在笔墨与刀剑之间,书写着这个时代最深的无奈与最高的骄傲。这不是一个结局,而是一场在残山剩水间,关于尊严、理想与未来的漫长寻觅。
第一章 莫须有
绍兴十一年冬,腊月二十九,临安。
夜色如墨,寒气刺骨。往年这个时候,临安城早已张灯结彩,准备迎接除夕。但今年不同,一股无形的压抑笼罩着全城。秦相府邸传来的消息一天比一天严厉,关于岳飞的流言在街巷间窃窃私语,又被更深的恐惧所吞没。
大理寺狱的最深处,一盏如豆的油灯在墙壁上投下摇曳的影子。岳飞褪去了戎装,只着一件单薄的囚服,背对栅栏,面壁而坐。冰冷的石墙凝结着水珠,寒气透过单衣,直侵骨髓,却远不及他心中寒意的万分之一。
他在这里已经一个多月了。审讯、逼供、诱降……手段用尽,他始终只有一句话:“吾无罪!”
脚步声在空旷的甬道中回响,由远及近,最后停在了牢门外。来的是御史中丞万俟卨,主审官之一,他身后还跟着几个狱卒。
“岳元帅,考虑得如何了?”万俟卨的声音带着一种假惺惺的关切,在这死寂的牢房里显得格外刺耳,“只要你在供状上画押,承认‘指斥乘舆’、‘拥兵逗留’之罪,陛下念你旧日功劳,或可法外开恩。”
岳飞缓缓转过身,目光平静,却锐利如刀,扫过万俟卨那张谄媚与阴狠交织的脸。“万俟中丞,”他的声音因久未进水而沙哑,却依旧沉稳,“飞自幼受母训,精忠报国。北驱金虏,收复故土,乃飞平生之志,亦是陛下授命。何罪之有?”
“精忠报国?”万俟卨冷笑一声,“你岳家军只听你‘岳爷爷’号令,可还知有朝廷?你屡次违抗圣意,力主迎还二圣,又将今上置于何地?!”
这话如同毒针,直刺岳飞心中最深的隐痛,也点破了这桩冤案最不可言说的根源。他闭上眼,脑海中闪过朱仙镇大捷后,将士们“直捣黄龙”的欢呼,闪过北望中原时,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凄楚……这一切,难道都错了吗?
“飞,问心无愧。”他最终只吐出这五个字,不再言语。
万俟卨碰了一鼻子灰,脸色铁青,拂袖而去。狱卒重新锁上牢门,沉重的铁链声在黑暗中格外清晰。
二、 风波亭夜
夜更深了。狱卒老王提着食盒,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他是岳飞的同乡,心中对这位元帅敬仰万分,这些日子,唯有他送饭时,会偷偷多给一个馍,或留下一壶热水。
“元帅,您……您多少吃一点吧。”老王看着桌上几乎未动的饭菜,声音哽咽。
岳飞摇了摇头,望着那一点跳动的灯焰,忽然问道:“老王,今日是什么日子了?”
“回元帅,是……是腊月二十九了。”
“腊月二十九……”岳飞喃喃道,“明日,就是除夕了。家中……不知如何了。”
他想起了妻子李氏,想起了儿子岳云、岳雷,他们此刻应也在临安,想必正为自己的处境忧心如焚。尤其是岳云,那个在战场上如同猛虎般的年轻将领,此刻该是何等的愤懑与无力。
就在这时,甬道尽头传来一阵更加杂乱而沉重的脚步声,伴随着甲胄碰撞的铿锵之声。老王脸色骤变,手中的碗险些掉落。
牢门被再次打开。这次进来的,是负责看守的特制军团——殿前司禁军,为首的是权臣杨存中(原名沂中),他手持一份黄绫卷轴,面色冷峻如铁。
“岳飞接旨!”杨存中的声音在狭小的牢房内回荡,不带一丝感情。
岳飞缓缓起身,整理了一下单薄的衣襟,面向南方(皇宫方向),缓缓跪下。他心中已然明了。
旨意极其简短,甚至没有列举任何具体的罪名,只有冰冷的四个字:“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
没有审判,没有公之于众的罪状,就在这除夕前夜,在这暗无天日的大理寺狱中,用一纸模糊的诏书,了结一位统帅的性命。
岳飞听完,沉默了良久。他抬起头,目光仿佛穿透了厚重的石壁,望向北方那片他魂牵梦萦的土地。最终,他对着南面,深深叩首。
“臣,领旨谢恩。”
他没有愤怒的咆哮,没有绝望的哭喊,只有这平静到令人心碎的五个字。这平静之下,是信念崩塌的巨大悲恸,是对江山社稷、对北地遗民最后的、无言的牵挂。
他站起身,对一旁面如死灰的老王说道:“老王,烦请取纸笔来。”
纸笔很快送到。岳飞提起笔,他的手,这只曾挥舞沥泉神枪、书写下《满江红》的激昂文字的手,此刻稳定如磐石。他在供状的最后,留下了四个力透纸背、却成为千古奇冤象征的大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