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组织的分配(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选调生的宦海生涯》最新章节。

陈志远老实地点点头:

“谢谢王部长,我一定好好干。”

最后轮到我,王建军拿起我的表格看了看,指尖在“动科专业”上顿了顿,才抬眼笑:

“林涛同志,动科好啊,接地气。大山镇是咱县的农业大镇,耕地多,农户也多,正需要懂农业的年轻人去沉一沉。那儿虽偏,但农户实在,你去了多走村串户,把专业用上,准能出成绩。”

说得轻飘飘的,像在安慰。可那语气里的“偏远”“沉一沉”,以及刻意强调的“农业对口”,谁都听得懂。

张海适时地递过来三份早已打印好的分配通知:

“赵明宇同志,分配至翰林街道,挂任洪星社区书记助理;

陈志远同志,分配至柳河镇,挂任大坝村书记助理;

林涛同志,分配至大山镇,挂任龙头嘴村书记助理。”

张海接着给我们简单介绍了河清县的情况:

“…河清是传统农业县,工业基础薄弱,条件比较艰苦。你们是第一批全省统考分到县里的选调生,是省委组织部重点关注的苗子,希望你们放下架子,沉下心来,在基层扎实工作,增长才干…”

我捏着那张写着“大山镇”的纸,指尖发僵。

翰林街道在县城核心区,商铺林立,机关单位集中,是最热闹的地儿;

柳河镇虽不在城区,却有煤矿撑着,财政宽裕,镇容镇貌也周正;

而大山镇,地处河清县的最北端,是全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同是选调生,这起步的平台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好了,各乡镇会派人来接你们。”

王建军摆摆手,又拍了拍赵明宇的胳膊,“明宇,翰林街道离县委这边近,正好让司机送你过去,顺路。”

这话听着是顺路,实则是给足了赵明宇体面。没一会儿,楼下传来车喇叭声。

赵明宇拎着小巧的皮箱,对王部长点点头,没有再看我和陈志远一眼,便径直下了楼。

我扒着窗户往下看,只见张海陪着他往大院门口走,一辆半新的桑塔纳从街角开过来,停在他俩跟前,显然是早安排好的。

赵明宇弯腰坐进去,车“嗖”地开走了,扬起一路的灰。

又等了约莫半小时,一辆绿色北京吉普“哐当哐当”开进大院,车斗里还沾着泥。

“柳河镇来接陈志远同志!”司机扯着嗓子喊。

陈志远扛起他的帆布包,冲我咧嘴笑:

“林涛,有空来柳河!咱那儿煤矿石烤土豆,香得很!”他爬上车,吉普车颠簸着驶离了县委大院。

办公室里只剩我和张海两人,日头快到头顶,却依旧没有车辆前来接人的迹象。

张海拿起电话,拨了个号,听了几句,眉头皱了皱,挂了电话:

“林涛同志,大山镇那边说,公车昨天送救济粮陷泥里了,一时调不开,让你自己坐客车过去,车费到了镇上按程序给你报销。”

他语气里带着点歉意:“实在对不住,我送你去客车站。”

车站离县委大院不远,一辆破旧的中巴车停在那儿,车身上写着“河清—大山镇”的字样。

司机是个黑瘦的中年汉子,叼着烟,不耐烦地按了按喇叭:

“去大山镇的?上车!”

我拎着蛇皮袋爬上去,车里座位不多。张海站在车下,往我手里塞了瓶水:

“到了镇上,安心工作,每周五下午干部科有例会,有难处可以来反映。”

车蹿了出去,驶离县城,奔向那条更加崎岖、更加漫长的进山之路。我回头望了眼河清县城,它缩成个灰点,很快被群山吞了。

心里堵得慌,这就是“第一名”的归宿?没车接,没人送,只有辆破面包,往山里钻,我悄悄地攥紧了拳头。

前路未知,山高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