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迎检前的风暴(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选调生的宦海生涯》最新章节。
我翻开去年的资料,纸页已经发黄,里面的会议记录笔迹前后不一,明显是后来补的。所谓的“农户走访照片”,背景里的玉米秆都是青的,一看就是夏天拍的,硬塞进了冬天的台账里。
接下来的几天,党政办成了临时指挥部和“材料加工厂”。
韩天明带着人反复演练接待流程,“领导下车要快半步开门,递水要弯腰。”
各站所的人进进出出,个个行色匆匆。
我则埋首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说是写总结,实则是编材料,有些工作明明没做,却要写得像模像样;有些数据明显不合理,却要绞尽脑汁自圆其说。
还要提前准备好考核组可能提问的“标准答案”,分发给各站所负责人提前背诵掌握。
老郑端着搪瓷杯走进来,见我对着材料发呆,凑过来看了一眼:
“别较真,这总结是写给上面看的,不是给农民看的。你就往大了写,成效吹得越响,领导越满意。”
正说着,张振国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个笔记本:
“小林,汇报稿写得咋样了?给我看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书记,有些数据不太准,我还在核对……”我刚开口,就被他打断了。
“写材料要讲方式方法,要学会扬长避短。”张振国敲了敲桌子,
“考核结果关系到明年全镇的经费,关系到大山的脸面,必须把最好的一面亮出来。小林,你脑子灵活,今晚加个班,把稿子改得漂亮点,这是政治任务。”
话说到这份上,我再没推辞的余地。
晚上十点,党政办的灯还亮着。我泡了杯浓茶,盯着“成效显着”“圆满完成”“稳步推进”这些词,只觉得刺眼。
我想起周委员给我的《选调生培养管理办法》,上面“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形式主义”的字样格外清晰,可现在,我却在一笔一划地编造“实绩”,心中不由得苦笑。
周四下午,我又被拉去开路线微调会。
刘副镇长拿着地图:
“这条路边的危房得用挡板遮一下,李家庄村头的垃圾堆今天必须清完。对了,王家村那几家爱告状的农户,这几天得想办法安排他们去走亲戚,别让他们撞上考核组。”
张振国沉吟了片刻,最终拍板:
“也不能全藏着掖着,显得假。这样,北坡村那段路就说在抢修,指给他们看一眼就行,别说太多。分寸要拿捏好,既要好看,又要像真的。”
散会后回办公室,韩天明正在核对接待预算,见我进来,递过来一张清单:
“林涛,帮忙看看这些够不够。考核组要在镇上住一晚,得安排接待。镇长还让准备点土特产,每人一份,不能寒酸。”
我接过清单一看,倒吸一口凉气:河清大曲六瓶、红塔山二十条、本地木耳香菇各十五斤……这开销着实不小。
“韩主任,这样会不会太铺张了?现在不是提倡勤俭节约吗?”
韩天明笑了,带着点过来人的世故:
“小林,这你就不懂了。考核组下来检查,吃不好喝不好,能给你好脸色?这都是老规矩了。再说,钱从接待费里出,合规。为了镇上的考核成绩,这点钱不算啥。”
我点点头,没再说话。半夜十二点,汇报稿终于改完了,我打印出来,纸页上的字迹工整,却透着一股虚假的光鲜。走出党政办,院子里的月光惨白,老槐树下的落叶堆得老高,像一堆没说出口的真话。
韩天明还在院子里打电话,声音压得很低:“对,跟石窑沟的老乡再叮嘱一遍,就说镇里……千万别出错。”
我看着他的背影,又看了看自己手里的汇报稿,突然就明白了,在这场即将上演的“考核大戏”里,我们都是身不由己的演员,领导想着要政绩,干部想着要过关,在这套运行已久的规则面前,一个人的坚持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夜风吹过,带来深秋的寒意。我握紧了手中的材料,知道这场风暴才刚刚开始。
而更让我忧心的是,在这场风暴中,我似乎正在慢慢失去那个刚出校门时,怀揣理想和原则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