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三镇节帅(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最新章节。
北地的朔风,一日比一日凌厉。
数日后,崇祯皇帝的旨意快马抵达中京。
岳飞接旨后,下令道:“命西路军统帅韩世忠,即刻起,节制中京大定府一切军政要务,总领北疆防线。”
“命耶律余睹、萧振,率新编契丹军,驻防榆关。”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帐内所有岳家军的核心将领。
“其余各部,即刻整备行装,三日后,全军拔营。”
“元帅?!”牛皋大惊失色,“我们……我们不守中京了?”
“中京,已非我军防区。”
岳飞的声音不容置疑:“韩帅大军已至,兵力充足,足以镇守,而我岳家军的根本,在燕云。”
“我军,退守榆关、辽西走廊一线,以燕云为核心,构筑第二道防线。”
众将哗然。
“元帅!这……这是为何?我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
“这是官家旨意,也是本帅军令!”
一句话便压下了所有的议论。
交接的过程,迅速高效。
韩世忠得知自己将独自镇守这座北伐的“桥头堡”时,激动得无以复加。
这既是官家的信任,也是他一雪“迷路”之耻的绝佳机会。
他拍着胸脯向岳飞保证,只要他韩世忠还有一口气,中京城便绝不会再落入金贼之手。
三日后,寒风凛冽。
岳家军主力,在契丹百姓复杂目光的注视下,井然有序地撤出了中京城。
没有带走一针一线,只带走了累累的伤痕、阵亡将士的骨灰,以及那面在北风中猎猎作响的“岳”字大旗。
对大宋来说,中京是一场辉煌的胜利,是一座插向敌后的丰碑。
但燕京,才是真正的命脉。
那里,是整个华北平原的北大门,是大宋北伐战略的根基。
一个月后,在完成了对辽西走廊的布防后,离家数月的岳家军主力,终于回到了他们熟悉的燕京城。
.....
燕京,节度使衙门。
与中京的苍凉辽阔不同,这座历经数朝风雨的雄城,早已在大宋的治理下,恢复了勃勃生机。
岳飞甫一归来,便被淹没在了堆积如山的公务之中。
北伐数月,他这个燕云节度使兼巡抚的案头,积压的公文、卷宗,足以砌起一道墙。
从治下各州府的秋收税赋,到长城沿线的堡垒修缮;
从安抚归化各部的具体章程,到疏通南来北往的商路……
每一件,都需要他这位燕云最高长官亲自拍板。
“元帅,这是户部转来的,关于军屯田亩的核算……”
“元帅,通州知府急报,运河河道淤积,请求拨付银两……”
“元帅,这是……这是宫里来的,催促您年底前回京的……”
岳飞按着发胀的太阳穴,将那道来自紫禁城的圣旨,默默地压在了最下面。
事情太多,回京一事,暂不着急,先处理好积压的事情,赶在圣旨要求的最后期限年关之前动身返京即可。
当务之急,是整编军队。
一场北伐大战,让岳飞手中的“非嫡系”兵源,空前庞大。
耶律余睹和萧振在中京降服的契丹签军,剔除老弱病残和那些被处决的“恶鬼”,尚有一万余精壮。
此外,历次大战中俘虏的金兵,包括女真兵、奚人、渤海兵等,加起来足足有两万多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