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刺猬精”(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最新章节。
晨光刚爬上窗棂,舒玉就被三双眼睛盯得发毛。颜氏举着汤匙堵在炕头,刘秀芝捧着药碗守在床尾,元娘把绣绷搬到正房,时刻盯着她——活像三堂会审的架势。
“阿奶,我真能自己喝......”
“闭嘴!”
颜氏舀起勺参汤往她嘴里灌,动作快得像给骡子灌药,
“王大夫说了,得趁热!”
舒玉被呛得直翻白眼,余光瞥见舒婷在摇篮里笑得直蹬腿。这小坏蛋最近愈发嚣张,仗着全家人围着姐姐转,连尿布都要挑颜氏亲手换的才肯消停。
扎针时辰一到,暗卫乙准时出现在院门口。这精壮汉子如今兼职车夫,粗布短打外罩着件围裙——刘秀芝特意缝的,说是显干净。
“今日换个穴位。”
王大夫银针在烛火上转了三圈,惊得舒玉直往后缩:
“您老当我是绣绷呢?”
“消毒了吗就扎?”
“别动!”
老郎中一针扎在她虎口,
“这是劳宫穴,专治小儿多动。”(虚构哦~)
舒玉盯着满手颤巍巍的银针,活像只炸毛的刺猬:
“我算是知道孙猴子被压五指山的滋味了......”
第七根银针扎进大椎穴时,舒玉突然福至心灵:
“王爷爷,您这针法能治打嗝不?昨儿个钱爷爷......”
“聒噪。”
老大夫手起针落,哑门穴又多了根银针。舒玉张着嘴发不出声,活像被掐住脖子的鹌鹑。
归家路上,暗卫乙突然神秘兮兮道:
“东家,后头有尾巴。”
杨大江掀开车帘一瞅——不知道啥时候来了县里的钱师父瘸着腿追在骡车后,怀里还抱着个陶罐:
“等等老夫!新熬的枇杷膏!”
这般鸡飞狗跳的日子过了七八日,舒玉也不知道是不是心里作用呼吸竟真畅快了些。往日跑两步就喘的毛病好了大半, 昨日追着偷吃鸡食的糯米跑了两圈,胸口也没闷得慌。舒玉戳着碗里的荷包蛋瞎琢磨:
“莫不是王大夫的针真能疏通任督二脉?”
“食不言寝不语!”
颜氏突然敲响陶罐。全家齐刷刷扭头——小丫头正举着筷子在稀饭里画符,蛋黄顺着嘴角往下淌。
自打王大夫那句“夭寿之相”,杨家规矩严得堪比王谢之家。卯初起床去县里扎针,辰时喝药膳,午间要睡足两个时辰,连如厕都有元娘掐着时辰盯梢。最要命的是柴房上了三道锁,灶棚门口拴着糯米当门神,舒玉但凡靠近半步,那骚狐狸能怪腔怪调的嚎得全村以为遭了贼。
这日趁着元娘哄孩子的空当,闲出屁的舒玉翻箱倒柜找出个木匣。泛黄的宣纸透着松烟墨香,上头字迹虽稚嫩却筋骨铮然,小丫头眼睛倏地亮了——册页上稚嫩笔迹写着“杨怀玉五岁临帖”,
元娘凑近细看,泛黄的宣纸上,稚嫩的笔迹已初见风骨。指尖抚过“忠孝传家”四个字心头突地一跳——嫁过来这些年,何曾见公爹提笔?
“阿爷小时候写的?”
“许是吧!阿娘从未见你阿爷提过……”
“他呀,年轻时给县太爷抄书,手上磨出的茧子比铜钱还厚。”
颜氏擦着家什插话,
“后来先是你太奶病了三年走了,后是你太爷一病不起,笔墨纸砚全换了口粮。”
“害!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提它干啥......”
杨老爹烟锅敲得震天响,耳根却泛起可疑的红晕。
舒玉可不管这些趁机扑过去,抱着杨老爹的胳膊就是一通乱摇:
“阿爷快教我!”
“小娃娃家的……”
杨老爹推辞着,却拗不过孙女拽袖口的力道。刚拿起竹笔,舒玉就发现老头儿指尖在抖——那是握惯了钉耙的手,有些日子没碰过笔了。
“横要像千里阵云。”
杨老爹盯着孙女儿歪扭的“一”字,突然找回些当年的感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