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钥现惊雷(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成废物?她翻身当女帝!》最新章节。

狄耿拿到那张描绘着精细莲花纹样的纸条时,已是次日午后。他立刻意识到此物非同小可,陛下深夜亲探清晖园,所得必然是关键线索。他没有丝毫耽搁,动用了察事司最隐秘的渠道,避开所有可能的目光,将图样分别送往了三位早已隐居、各有绝技的老匠人处。这三位,一位精于金石篆刻,一位曾是宫廷巧匠,专攻机簧锁钥,另一位则是对前朝各类隐秘符号颇有研究的老学究。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关于北境榷场被袭一事的争论仍在继续,但风向已然不同。女帝雷厉风行,直接任命狄耿为巡边使,持节钺北上,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强的姿态。主战派士气大振,而主和派则暂时偃旗息鼓,暗中观望。韩丞相称病未朝,其门下官员也收敛了许多。

晏华清端坐龙椅,冷静地处理着各项政务,仿佛昨夜那个潜入鬼园、与神秘人对峙的黑影并非她自己。只有在她偶尔停顿的间隙,眼底深处才会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思忖。那个退走的黑影,像一根刺,扎在她心头。

沈青石已回到御前值守。他依旧沉默寡言,恪尽职守,但她能感觉到,他偶尔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比以前更加复杂,带着一种欲言又止的沉重。他肩头的伤似乎已无大碍,动作依旧矫健,只是眉宇间那层阴郁,似乎更浓了些。两人之间,维持着一种微妙而脆弱的平衡,谁也没有去触碰那夜短暂的对话和其下暗藏的汹涌。

---

两日后,三位老匠人的反馈陆续传回。

前两位,金石匠人和机簧匠人,都确认这莲花纹样极其古老、精美,非寻常工匠所能为,其铸造技艺似乎融合了前朝中期乃至更早的一些失传手法,但那莲花凹陷具体对应何种钥匙,他们一时也难以断定,只推测可能需要特定形状、甚至特定材质的信物才能开启。

真正带来突破性信息的,是第三位老学究。他通过密信回复,字迹因激动而略显潦草:

“启禀上使:此莲纹,非是寻常佛门莲花。其瓣微拢,苞尖内敛,隐有金戈之气,更似前朝‘秘卫’所用之‘铁莲’标识!据残卷孤本载,前朝末帝曾设‘铁莲秘卫’,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亦负责某些……不可言说之密事,权柄极重。其信物即为铁莲花,花茎暗藏机关,形制各异,唯持对应信物者可通秘所。前朝覆灭后,秘卫星散,铁莲信物亦大多毁失无踪。若此纹确为铁莲锁孔,则其所护,必是惊天秘藏或……极大阴谋!万望谨慎!”

“铁莲秘卫……”

晏华清看着密信上的这四个字,瞳孔微微收缩。她迅速在脑中调取关于前朝的记忆碎片。原主所知有限,只模糊记得那是一个比大周更早、因暴虐奢靡而亡国的朝代。但这“铁莲秘卫”,显然是一个隐藏在历史尘埃下的秘密组织。

荣懿大长公主的园子里,出现了前朝秘卫的标识?这位看似与世无争的皇姑祖母,难道与前朝余孽有所牵连?不,不对。时间上似乎有些对不上。荣懿大长公主是父皇的姑母,生活在周朝鼎盛时期,距离前朝覆灭已有数十年。是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继承了某个前朝遗留的秘所?还是……这根本就是有人借她之名,行隐秘之事?

线索似乎清晰了一些,却又引向了更幽深的历史迷雾。铁莲秘卫……他们真的彻底消失了吗?还是化明为暗,潜伏了下来?如今的“幽冥”,与他们是否有关系?

“传令狄耿,”她对侍立一旁的“影子”吩咐道,“暂停对清晖园的进一步探查,所有人手撤回,保持远距离监视即可。重点查访所有与前朝‘铁莲秘卫’相关的记载、传说,以及……荣懿大长公主年轻时,尤其是她‘流落民间’那段时期,可能接触过的特殊人物或事件。”

“是。”

---

就在晏华清全力追查“铁莲”线索时,北境的狄耿传来了第一份密报。

密报内容,让她刚刚因找到新方向而稍缓的心情,再次沉了下去。

狄耿已抵达北境重镇朔方城。他雷厉风行,立刻接手了榷场被袭案的调查,并开始整饬边军。初步审讯被俘的几名小头目(并非死士,只是外围马匪),得到的口供竟隐隐指向,袭击者并非纯粹的草原部落,其中似乎混杂了一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中原人”。而且,在袭击发生前,曾有身份不明的商队在这一带活动,与边境守军的一些中下层军官过往甚密。

更令人不安的是,狄耿在核查边军粮草武备时,发现了严重的亏空和以次充好的现象。而当他试图深入追查时,竟遇到了来自军中的无形阻力,甚至在他下榻的驿馆外,发现了可疑的窥探者。

“军中恐有内鬼,与外部勾结,贪墨军资,养寇自重,乃至……纵容乃至配合此次袭击,以掩盖亏空,或另有图谋。”狄耿在密报中写道,“阻力甚大,根深蒂固。臣需时间,亦需……陛下授权,必要时可行非常手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内忧外患,竟在北境以如此赤裸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这已不仅仅是简单的边境冲突,而是涉及到军队腐败、里通外国的严重罪行!甚至可能牵扯到朝中某些人的利益网络。

晏华清面沉如水。她提笔疾书,给狄耿下达了措辞严厉的指令:“朕予你全权,遇有抗命不遵、阻挠查案者,无论官职,可先斩后奏!务必给朕将北境的蛀虫,连根拔起!”

她知道,这道命令一旦执行,必然在北境乃至朝堂掀起滔天巨浪。但局势至此,已无退路。必须用铁血手段,震慑宵小,整肃纲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