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四十天冲刺:灯下的补漏计划(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寒门的仕途传奇》最新章节。
10月25号那天,秦宇轩从南郊中学回来时,裤兜里揣着张皱巴巴的纸——是王老师抄给他的陕西高考时间:12月9号考数学、政治,10号考语文、理化,满打满算只剩四十来天。他攥着纸往家跑,十几分钟的路,鞋跟都差点跑掉,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得把这四十天掰成两半用。
晚饭时,他把纸摊在饭桌中央,屋里的电灯把“12月9日”这几个字照得格外亮。秦老实放下筷子,手指在纸边蹭了蹭:“就四十天?能来得及不?”“来得及!”秦宇轩把早就在学校拟好的计划铺展开,“早上五点背英语、政治,课间找高二同学借复习笔记,下午放学蹭两节他们的专题课,晚上刷题到十一点,专门补立体几何和文言文。”
张卉玲没说话,转身从柜子里翻出个新的蓝布书包,里面塞着两本崭新的笔记本:“昨天去县城买盐,特意给你挑的,纸厚,经得起写。”秦萱荣也接话:“以后你晚上看书,俺把纺车挪到你屋门口,纺线的声音小,不吵你,你尽管开着灯学。”
第二天起,秦宇轩的日子就像上了弦。每天天不亮,他就蹲在院角的老槐树下背政治,手里攥着个烤红薯,冷了就揣进怀里暖一暖。有次背到“社会主义本质”,总记混概念,秦萱晴早起喂猪,见他皱着眉,就凑过来:“弟,你念一遍,俺帮你记,俺喂猪时就跟你一起念。”从那以后,每天清晨,秦家院里就飘着两句声音——一句是秦宇轩的政治知识点,一句是秦萱晴磕磕绊绊的跟读,倒让他把难记的内容全刻进了脑子里。
蹭高二的课更是不敢怠慢。每天下午最后两节课,他提前十分钟就搬着小板凳坐在高二教室后门,手里的笔磨得发亮。有次上数学专题课,老师讲解析几何,他没跟上解题步骤,下课就追着老师往办公室跑,怀里还揣着自己画的辅助线草稿。老师瞅着他满纸的演算,又看了眼他冻得发红的耳朵,叹道:“你这孩子,比高二的学生还拼。”往后再上课,老师总会特意多问他一句:“宇轩,这步听懂没?”
晚上的刷题时间最熬人。屋里的电灯亮堂堂的,秦宇轩把课本摊在炕桌上,笔尖在草稿纸上飞快滑动。有时算题算到半夜,眼睛酸得直流泪,他就用凉水洗把脸,接着往下算。有次做物理的电磁学题,一道题卡了他快一个小时,草稿纸用了四张,公式列了一满页,还是没头绪。他急得抓头发,秦萱芝端着碗热水进来,见他这样,就把水放在桌边:“俺纺线时遇着缠线的,就歇会儿理理线头,你也歇五分钟,说不定就想通了。”
秦宇轩听了二姐的话,靠在椅背上闭了闭眼,脑子里却过起了王老师讲过的例题——突然想起电磁感应的左手定则,他猛地睁开眼,抓起笔就在草稿纸上画,果然顺理成章解出了答案。等他把题算完,才发现碗里的水早凉了,窗外的月亮都升到了树梢。
有天周末,张卉玲去县城买东西,特意绕到新华书店。之前秦宇轩提过的《高考数学真题解析》要五块八,她攥着口袋里的钱犹豫了半天,最终选了本更薄的《高考基础题汇编》,三块二毛钱,既能帮着秦宇轩练题,又能省下钱给家里买过冬的煤。回家时,她把书裹在怀里,生怕被风吹坏,进门就塞给秦宇轩:“县城书店里挑的,你先做着,等俺再攒攒钱,把那本厚的也给你买回来。”秦宇轩摸着书皮上的字迹,手指顿了顿——他知道母亲的心思,没说什么,只把书小心放进蓝布书包,当天就对着书里的题刷到了半夜。
往后的日子,那本《高考基础题汇编》就成了秦宇轩的宝贝。他把每道题都做了三遍,错题用红笔标出来,晚上睡前再翻一遍;遇到实在不懂的,就记在小本子上,第二天去学校问王老师和高二的老师。四十天的时间,笔记本写满了三本,题集的页边都被翻得起了毛,可他从没喊过累——每次想偷懒时,就想起父亲捶腰的模样,想起姐姐们冻裂的手指,想起母亲攥着钱在书店犹豫的样子,这些牵挂像根绳子,拽着他不敢停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