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运丝如弦,拨弄因果.(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窃国之诡》最新章节。

第三十一章:运丝如弦,拨弄因果

苏文瑾的来访,如同一阵微风吹皱了永巷这潭死水,虽未掀起巨浪,却在李璟心中敲响了警钟。他意识到,自己虽身处冷宫,但“窃运”所带来的微妙变化,已开始引起外界有心人的注意。五皇子李琮派来的这位谋士,与其说是拉拢,不如说是一次精准的试探,一次对潜在变数的风险评估。

“潜龙在渊……”李璟咀嚼着这四个字,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既然你们认为我是潜龙,那我便搅动这渊底的风云,让你们看看,何为真正的‘诡道’!”

筑基之后,他的神识强度与范围都有了质的飞跃,已能覆盖小半个皇宫,虽不及全盛时期大能修士的万一,但在这凡俗宫禁之中,已是骇人听闻。他心念微动,神识便如无形的蛛网,悄然蔓延出去,捕捉着空气中流转的、常人无法感知的气运流光。

皇帝的紫金之气依旧盘踞在养心殿和乾清宫,但其中掺杂的丹毒晦暗之色愈发明显,如同华美锦袍上蔓延的霉斑。太子的气运原本是明黄中带着一丝青意(象征储君),此刻却显得驳杂不稳,那抹青色黯淡了许多,周围缠绕着诸多灰黑色的怨念与反噬之力,正是周文渊倒台带来的后续影响。其他几位皇子的气运光柱则强弱不一,其中五皇子李琮的气运呈青白之色,醇正而富有生机,虽不霸道,却根基扎实,且有丝丝缕缕的文运(来自士林清流)汇聚,如同溪流汇入江河,稳步增长。

“李琮……倒是个懂得经营名声的。”李璟心中评价,“不过,气运虽正,却失之进取,守成有余,开拓不足。若非乱世,或可为守成之主,可惜……”

他将注意力转向那些品级较低的官员、侍卫、宫女、太监。这些人的气运大多微弱,色彩斑杂,代表着他们平凡的命运和起伏不大的前程。然而,在这些微弱的气运中,李璟凭借“窃运天玺”赋予的特殊感知,能敏锐地捕捉到一些“异常”。

比如,一个负责给御膳房采买的小太监,其气运中突然多了一丝诡异的“横财”之兆,虽微弱,却与他本身贫瘠的命格格格不入。又比如,一名轮值守卫宫门的侍卫,其气运中隐现“血光”与“官非”的阴影,且这阴影正与太子东宫某位属官的气运产生着细微的勾连。

“这便是因果线……或者说,是命运即将发生转折的征兆。”李璟若有所悟。《万化诡典》中记载的“窃运丝”神通,其高深之处,不仅在于窃取,更在于能窥见和影响这些冥冥中的联系。

他决定尝试。目标,就选定那个气运中带有“横财”之兆的小太监。

神识锁定目标,李璟双手在袖中悄然结印,体内万化诡元依着玄奥的轨迹运转,一丝比发丝还要纤细无数倍、近乎无形的灰色能量——窃运丝,自他指尖悄然探出,穿透宫墙,无视物理距离,直接缠绕上了那小太监气运中的那缕“横财”之兆。

这种感觉十分奇妙,仿佛在拨动一根无形的琴弦。李璟能清晰地“感知”到那缕横财气运的性质、强度,以及它即将引发的未来片段——小太监会在一次采买中,“意外”捡到某个贵人遗失的钱袋,发一笔小财。

“截断,转移。”李璟心念一动,窃运丝微微震颤,那缕横财气运如同被掐断了源头的溪流,瞬间从小太监的气运光柱中剥离出来,沿着窃运丝,涓滴不剩地流入李璟体内。

虽然这缕气运极其微弱,进入体内后几乎瞬间就被万化诡基吞噬同化,但李璟确实感受到了那细微的提升,以及对“窃运丝”神通更深刻的一丝理解。

而与此同时,远在宫外采买路上的小太监,莫名地感到一阵心悸,仿佛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东西,但具体是什么,他又说不上来,只得悻悻然地继续赶路,那本该属于他的“横财”,已然与他失之交臂。

“成功了!”李璟眼中精光一闪。这“窃运丝”果然神妙无比,不仅能窃取气运,更能细微地改变他人的命运轨迹,且极其隐蔽,难以察觉。这比起直接吞噬周文渊那种庞大气运,虽然单次收益小,但胜在安全、可持续,且能精准操作。

他并未停手,又将目标转向那名气运中带有“血光”和“官非”的侍卫。这一次,他做得更加精细。他并未直接窃取这缕厄运,而是运用窃运丝,小心翼翼地将其与太子东宫属官的气运勾连稍稍“加固”了一丝。

“既然注定要倒霉,不如让这倒霉,来得更‘名正言顺’一些,也好让太子殿下,多费些心思。”李璟嘴角噙着一丝冷笑。

做完这一切,他缓缓收回神识和窃运丝,感受着体内诡元的细微消耗,以及对于因果气运操控的愈发熟稔。这只是牛刀小试,真正的目标,远非这些小鱼小虾。

“陈枭。”他轻声唤道。

阴影扭动,陈枭无声无息地出现,单膝跪地:“主人。”

“苏文瑾送来的那本《山河志异》,你仔细查阅,重点寻找其中关于京城周边,尤其是西山、北邙一带的山川地脉记载,以及前朝古迹的相关描述。任何可能与龙脉、地气相关的线索,都不要放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是。”陈枭接过书籍,对于李璟的命令,他从不问缘由,只会严格执行。

“另外,周文渊那本真正的账册,查得如何了?”

陈枭沉声道:“根据主人提供的零星记忆碎片,以及属下这些时日的探查,基本可以确定,账册并未被销毁,也未藏在周府或他已知的外宅。周文渊生性狡诈多疑,如此重要的东西,他很可能交给了绝对信任、且不引人注目的人保管。”

“绝对信任,且不引人注目……”李璟沉吟,“他的管家、妻妾、子嗣,都已被控制审查,可能性不大。还有谁?”

“属下排查了周文渊的所有社会关系,发现他早年曾有一名书童,名叫周安,与他一同长大,情同手足。后来周文渊发迹,这周安却并未跟随入京享受富贵,而是主动要求回到江南老家,替周文渊打理祖宅和宗族事务,平日里极为低调,几乎被人遗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