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协议(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的桃源空间》最新章节。

纪录片的余温尚未散尽,一个寻常的午后,一辆挂着省城牌照的黑色轿车,悄无声息地停在了桃源村合作社的门前。车上下来一位身着深色夹克、气质沉稳的中年男子,自称姓李,是省旅游投资集团战略发展部的负责人。

李部长的到来,没有提前通知,没有层层陪同,像是随意走访。他在合作社里转得很细,从药材晾晒场到包装车间,从体验工坊到电商运营中心,不时停下脚步,问几个看似随意却切中要害的问题。张维接到消息匆匆赶来陪同,心中暗自警惕。

参观完毕,在合作社简陋的会客室里,李部长抿了一口巧婶端上的黄精茶,开门见山:“张理事长,你们的‘桃源模式’,我们观察很久了。纪录片只是个引子,真正让我们感兴趣的,是你们这套将生态资源、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社区发展深度融合的机制。”他放下茶杯,目光锐利,“省旅投打算在云泽湖区域,打造一个国家级康养旅游度假区。我们不想简单复制一个‘古镇’或‘民宿集群’,我们想要一个活的、有魂的、能可持续发展的样板。我们认为,‘桃源印记’的核心价值,正是我们需要的。”

他提出的合作方案,远超之前的任何设想:省旅投计划投入巨资,以“品牌授权+技术入股+运营托管”的模式,与“桃源印记”深度绑定,在云泽湖项目核心区,共同打造一个升级版的“桃源康养谷”,将其作为整个度假区的灵魂项目。

巨大的机遇,伴随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消息在联盟核心层传开,引发了巨大的震动。

水生激动得声音发颤:“云泽湖!那是省里重点工程!要是能成,咱们就一步登天了!”

巧婶却忧心忡忡:“步子是不是太大了?咱们这点人手,这点经验,能撑得起那么大的场面?别到时候,自家的地荒了,别人的田也没种好。”

福伯吧嗒着旱烟,久久不语,最后叹了口气:“树大招风啊。咱们这小庙,请得来大菩萨,也得有装得下的大殿才行。”

周支书则更关心实际问题:“品牌授权怎么算?技术入股占多少?咱们的人过去,算谁的人?利益怎么分?规矩谁定?”

张维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一天一夜,对着地图和方案反复推演。机遇是真实的,云泽湖的平台,能将“桃源印记”的价值放大十倍、百倍。但风险同样巨大:联盟的核心团队可能被稀释、抽空;“桃源”独特的社区文化和品质管控,在标准化、大规模运营中可能变形;更别说复杂的利益分配和治理结构难题。

第二天,他召集了全体理事和骨干成员,没有立刻表态,而是提出了一个“三步走”的谨慎策略:

“第一步,深度考察。组织核心团队,去云泽湖项目实地看看,与旅投团队深入沟通,摸清对方的真实意图、资源实力和合作底线。”

“第二步,底线谈判。我们的核心利益必须保障:品牌所有权不容置疑;核心技艺的秘密点必须受保护;桃源本部的运营自主权不能丢;利益分配必须公平透明。”

“第三步,小步试点。即便合作,也不能全面铺开。可以先以‘顾问咨询’和‘品牌专区’的形式介入,派驻小团队参与前期规划设计和人员培训,在实战中磨合,再看下一步。”

这个理性、谨慎的方案,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考察团很快成行,由张维亲自带队,水生、巧婶、周支书参加。云泽湖的规划宏大自然令人震撼,省旅投的专业团队也展现了足够的诚意。但张维注意到,对方言谈中对于“标准化复制”、“快速见效”的强调,与“桃源”强调的“在地性”、“慢功夫”隐隐存在张力。

谈判桌上,双方就品牌使用范围、技术作价、管理权限等核心条款展开了激烈而艰难的博弈。张维坚守着底线,寸步不让。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就在此时,一个意外插曲打破了平衡。云泽湖项目的一位高管私下找到张维,暗示如果“桃源”愿意接受品牌并购和全面托管,可以给出一个“无法拒绝”的价格。张维端起茶杯,沉默片刻,然后轻轻放下,只说了句:“‘桃源印记’不是一件可以卖的商品。它是这片土地长出来的,离了这根,活不了。”

这句话,最终传到了旅投集团高层耳中。出人意料的是,对方反而因此增加了对张维和“桃源”团队的尊重。后续谈判,对方在关键条款上做出了实质性让步,最终达成了一个相对公平、权责清晰的框架协议:成立合资公司,省旅投控股并负责资金和基建,“桃源”以品牌、技术、核心团队入股,并拥有运营主导权和品牌保护条款。

协议签完那天晚上,张维独自爬上村后的山梁。夜风微凉,脚下合作社的灯火与远处沉睡的山峦形成对比。他没有太多喜悦,反而感到肩上的担子又沉了几分。青萍之末,风已起于省城,能否化作滋养桃源的雨露,还是演变成席卷根基的风暴,考验才刚刚开始。

他知道,下一段航程,水更深,浪更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