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下一个开口的,就是起点(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最新章节。
那是独属于她的片刻安宁,不该成为被围观的奇迹。
他握着那支温热的录音笔,驱车来到自己孩子就读的中学。
穿过操场,他找到了学校广播站。
玻璃窗后,几个穿着校服的少年少女正在热烈地讨论着一档原创校园节目的串词。
陆承安敲了敲门,将录音笔递给那个戴着黑框眼镜、一脸青涩的社团负责人。
“试试这个,”他言简意赅,“说不定能给你们的节目混个音。”
少年接过录音笔,满脸困惑,但还是礼貌地点了点头。
当天晚间,许多家庭的收音机里,都流淌出那期名为《前辈的背景音》的特别节目。
在学生们清朗的朗读声背后,始终萦绕着一段若有若无、带着电流杂音的哼唱。
那旋律无人识得,却像一把钥匙,精准地打开了无数家长尘封的记忆。
他们想起自己的青春,想起那些笨拙而真诚的爱恋,想起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
无数人听着那段模糊的哼唱,在夜色中泪流满面。
半个月后,林晚抵达了西北的一座牧场。
昔日燃起篝火的空地上,如今立着一块粗糙的木牌,上面用遒劲的刀法刻着四个字:“不说之地”。
当地的牧人告诉她,自从那次事件后,每个月的初一,附近的年轻人,无论是在外打工的还是在家放牧的,都会自发地来到这里,围坐一圈,静坐一个小时。
不言不语,不动不念,只是坐着,感受风吹过草地,牛羊在远处吃草。
有人曾提议,将这里申报为一种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但活动的发起者,一个皮肤黝黑的青年,却摇了摇头:“一旦挂牌,就成了表演。不说,才是这里的规矩。”
林晚微笑着点头,默默离去。
她知道,那颗种子已经在这里长成了截然不同的模样。
归途中,她遇到一个赶着羊群的小牧童,口中哼着一支从未听过的谣曲。
她下意识地驻足聆听,惊奇地发现,那旋律里,竟巧妙地融合了城市地铁的报站音节奏,与牧羊犬短促有力的吠叫声。
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声音,被他天衣无缝地编织成了一首属于这片草原的新民谣。
她没有打断他,更没有拿出设备记录。
她只是静静地听完,然后从背包里取出一副备用的无线耳机,递了过去。
“这个送你,”她笑道,“下次唱给我听。”
春末的一个夜晚,那个曾见证了奇迹的社区图书馆,再一次透出了温暖的灯光。
林晚推门而入,见到的仍是那群熟悉的少年,但他们围坐的桌上,没有了录音设备,取而代之的是每人面前一支燃烧的蜡烛。
游戏规则变了。
新的规则是:在自己面前的蜡烛熄灭前,必须说出一句“从未对活人讲出口的话”。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庄严的寂静。
轮到一个身材瘦弱的男孩时,他面前的烛火剧烈地晃动了一下,仿佛被他急促的呼吸所惊动。
他低着头,声音带着哭腔,轻得像耳语:“爸……那天我不是故意摔碎你的奖状的……”
话音落地,满室死寂。男孩的肩膀剧烈地颤抖起来。
下一秒,一个令人震撼的场面发生了。
他身边的少年,默默地、一个接一个地吹灭了自己面前的蜡烛。
那无声的动作仿佛在说:你这句话,值得我们所有人今晚的沉默,值得独享这一刻。
林晚在角落里悄然落座,没有惊动任何人,静静地陪着他们,直至最后一支蜡烛的光芒被黑暗吞没。
当她起身准备离开时,图书管理员——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叫住了她,递过来一张崭新的借阅卡。
上面印着她的名字与一串新的编号。
而在备注栏,用钢笔手写着一行隽秀的小字:“无需归还——你早已还清。”
林晚握着那张卡片,走出图书馆。
夜风拂面,带着青草与泥土的芬芳。
她抬头望去,看见不远处,那根曾被风筝线缠绕、象征着断裂与隔绝的电线杆上,不知何时,竟有嫩绿的新芽破土而出,正沿着那道旧日的裂痕,悄然攀上了那个早已失声的话筒支架。
一个轮回似乎已经画上了句点。
清明节悄然过去,城市洗去了祭奠的哀伤,重新恢复了车水马龙的节奏。
一切都仿佛尘埃落定,那些曾经激荡的风波,正化为每个人生活中不易察觉的背景音。
然而,苏霓的心头,却在清明后的第三天,泛起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涟漪。
那是一种奇特的牵引感,仿佛远方有什么东西,在无声地呼唤着她。
那天清晨,她没有像往常一样在疗养院的花园散步,而是不自觉地,一步步朝着江畔的方向走去。
她感觉,有什么破碎的东西,已经完成重塑,正在那个初始的地方,等待着她去亲眼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