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潜龙动朝纲(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宋神宗的新宋》最新章节。

“先生,你觉得宗室五代而斩如何?”赵顼嘴角悄然说出。韩绛心中惊雷未散,颍王又添新火。一句“五代而斩”如无形重锤砸向百年宗室铁律。

“此事,唯司马君实可做,亦唯他能扛此鼎。”少年亲王的没有让韩绛等的太久。这话在静夜书斋回荡,同时将一份最烫手的任务与一份最深沉的心机,同时推入韩绛掌中。

烛光在韩绛眼中跳跃不定,颍王赵顼方才那句“五代而斩”,却如同投入滚油的水滴,在他这位宦海沉浮多年的老臣心中瞬间炸起了内心的惊涛骇浪!

眼前的少年亲王,眉宇间尚存一分稚气,可话语却重逾千钧!宗室“五代而斩”!这绝非寻常的改良之策,而是一场意图斩断百年冗枝、重塑大宋赵氏宗亲体系的根本性变革!

其核心在于:太祖、太宗为开国之祖,恩荫泽及后代。然自太祖、太宗这第一代算起,其后四代(第二代至第五代),当为“近属宗室”,其禄制可维持或略加规范。

但到了第六代,便视为“疏属”,宗法上不再将其视为核心宗亲成员,不再享有朝廷恩禄,必须“别籍异财”,如普通官宦、百姓子弟一般,走科举或经商务农之路,自食其力。此策,直指一个沉疴近百年的痼疾根源!

大宋开国至今已历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五代,开枝散叶何其繁茂?仅以太祖一支为例,其后代如今已至第五代,人数早已逾千。

那些远支宗室,血缘上与当今天子已日渐稀薄,如同依附在帝国参天大树上的层层藤蔓,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养分,却无枝干可成栋梁。

他们聚居京师或各要郡,仰仗祖荫,不事生产,奢靡无度,骄纵不法。朝廷每年耗费巨资供养这些疏宗远亲,实已成了压在三司(户部)账簿上的一个个沉重的包袱。

地方上因宗室圈地、包讼、索贿而生的民怨更是屡见不鲜。然而,“天家血脉”神圣不可轻触!这是皇权正统性的根基象征,是一层触碰即可能引发轩然大波、甚至质疑整个赵家统治合法性的脆弱铠甲。

英宗皇帝自己正是以仁宗堂兄(宋太宗赵光义第四子赵元份→濮安懿王赵允让→英宗赵曙)的身份入继大统,他对“血脉”二字尤为敏感。

即位之初的“濮议之争”便是明证——群臣为给他生父濮安懿王追崇名分争吵不休,消耗了多少精力于名分之争!

此刻,颍王殿下轻描淡写提出的“五代而斩”,其狠厉与决断,远超韩绛预想!它将直接割裂宗室群体,将庞大臃肿的一大批“疏属”排除在国家供养体系之外。这绝非司马光奏疏里温和的“渐次裁减、劝其生业”可比,而是要动宗室的根本!

赵顼清晰地捕捉到了韩绛眼底深处那难以掩盖的震惊,更看到了其后一闪而过的深思与权衡。他并未催促,只是静静地看着眼前跳跃的烛火,仿佛在说起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

直到韩绛那捻须的手指再次微不可察地颤动了一下,赵顼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洞悉世事的冷静与洞明:

“先生可是在想,此举太过严苛,恐伤天家和气,致朝野非议?”赵顼自问自答,唇边甚至浮起一丝洞悉了然的淡笑,“父皇登基,励精图治,欲一扫积弊,重振皇宋声威。

“然”他话锋陡然一转,语气中带上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痛,“如今朝堂之上,吵吵闹闹了这么久,吵的是什么呢?正统?名分?伦理纲常?

为一字一爵的封号,朝议汹汹,口诛笔伐,争的是天下大义?非也!不过是争一张面子,一股意气还有一个虚名。耗费如此时间和精力,于边事何补?于仓廪何益?于流徙饥民何用?”

烛光在他清亮的眼眸中摇曳,仿佛映照着整个疲于内耗的朝廷。“先生,”

赵顼目光恳切地望向韩绛,“那些因争‘正统’名位而空耗的国力民财,难道不也是‘散于无益之处’?父皇之苦,学生每每思之,犹感痛心。”

他微微停顿,声音更低沉了些,“如今,宗室之费更甚!此乃实打实吞食国本、榨取民脂民膏之巨蠹!”

“若再沉溺于空洞的‘宗法宽仁’,讳疾忌医,坐视血脉疏远者日滋月盛,徒耗无益,才是真真正正的‘不仁’!才是对祖宗基业最大的背弃!五代而斩,非是绝情,实为固本。”

“为天下苍生计,为国家财政计,这等实实在在的好处,比那些口舌之争、面子之争,又胜出百倍!”他将“实实在在的好处”几个字咬得很清晰,目光灼灼。”

“所以,”赵顼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得更低,几近耳语,“此事,必须有人来做,也必须做成!而学生观满朝文武,论刚正敢言、德望隆厚、不畏浮议、能担此千钧巨鼎者……”

他目光炯炯,无比确定地吐出一个名字:“唯司马公一人!”韩绛心头剧震,答案竟然是司马公!“但司马公虽清望卓着,毕竟非宰辅重臣。”赵顼话锋一转,道出关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则,此议若由寻常官员贸然提出,其声必微,其议必疑!恐被斥为离间天家、居心叵测!

二则,即便能提,如何筹划周全?如何协调三省、宗正寺?如何应对宗室勋贵的反扑?如何使其成为可落于朱批、颁行天下的国策?

若无老成持重、深通朝堂脉络、又得父皇信重之人主持其间,穿针引线,统合协调,司马公纵有万丈雄心、惊天文笔,亦难免事倍功半,乃至中途夭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