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赵顼组合拳(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宋神宗的新宋》最新章节。

熙宁元年十月的汴京,天高云淡,金明池的残荷已尽数捞去,水面平静如镜。然而,这座帝国的都城,却比以往任何一个秋天都显得暗流汹涌。

紫宸殿后阁那场御前辩论的余波,并未随着吕陶、范纯礼等人的哑口无言而平息,反而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悄然扩散,改变着水下的生态。

辩论次日夜晚,司马光位于汴京城的宅邸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几张凝重乃至愤懑的面孔。

吕陶、范纯礼、孙觉等人赫然在列,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怒火和深切的忧虑。

“狂悖!简直是狂悖!”吕陶再也维持不住御史的矜持,额头青筋微凸,声音因激动而发颤,“陛下……陛下竟将牛僧孺公忠体国、坚守信义之举,与绥州这等苟且之事相提并论!

还将我等忧国忧民之心,比作迂腐误国之行!这、这置圣贤教诲于何地?置朝廷纲常于何地?”

范纯礼脸色铁青,接口道:“更可虑者,是陛下那套‘以战止战’的歪理!将此与‘恤民’强绑在一起,似是而非,蛊惑人心!

若边将皆以此为由,擅启边衅,国无宁日矣!陛下年轻,被吕惠卿、曾布等功利之徒所惑,渐行渐远,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孙觉长叹一声,语气沉痛:“最令人心寒的是,陛下对司马公……唉,那番‘治病用药’的比喻,看似未点名,实则字字诛心!

将我等秉持王道、匡正君心的苦心,斥为‘讳疾忌医’、‘只知温补’……这是要彻底摒弃仁宗朝以来宽厚持重、与士大夫共治的祖宗法度啊!”

众人越说越激动,目光齐齐投向一直沉默不语的司马光。

他端坐主位,手中捻动着一串念珠,面色沉静如水,但微微颤抖的指尖和眼底深处那抹难以掩饰的痛心,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良久,司马光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却带着一种异常的坚定:“诸君之意,光已明了。

陛下……锐气太盛,已近乎刚愎。其所言所行,非为一事一物之争,实乃治国根本之道的转向。”

他抬起眼,目光扫过众人:“然,君心似铁,非口舌可争。今日御前,陛下准备充分,言词犀利,引经据典,我等仓促之间,已落下风。

若再就绥州一事强谏,恐适得其反。”

“那……难道就眼睁睁看着陛下……一意孤行?”吕陶急道。

“非也。”司马光摇摇头,眼中闪过一丝老辣的光芒,“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然,欲格君心之非,当因势利导,不可强撄其锋。

陛下既以‘义理’、‘史鉴’为盾,我等便更需沉潜下来,深究经史,撰述文章,将王道之本、仁政之要、穷兵黩武之害,阐发得更为透彻、更为系统!

要让朝野上下都看清楚,何者为治国之常经,何者为权宜之小术。”

他顿了顿,制定策略:“眼下,不宜再集体上书强争绥州。

但诸君可各展所长:吕陶在台谏,可留意边将是否有贪功冒进、扰民之事,一旦有据,即刻弹劾,将议题从‘该不该守’引向‘该如何守’、‘边政是否清明’。

范纯礼、孙觉你们二人在清要之位,可多与太学生、年轻官员讲学清谈,昌明正道,务必使士林皆知,绥州之策,其弊不仅在边事,更在坏人心术,侵削国本!”

司马光的策略,是从一场具体的政策辩论,转向一场更为深远、更为根本的意识形态争夺战。

他意图通过持续的、高强度的理论输出和道德呼吁,占据道义制高点,从根源上否定赵顼变法路线的合法性。

复古派的密议,几乎在第一时间就被皇城司的暗探汇总,呈送到了福宁殿赵顼的案头。赵顼仔细阅读着密报,嘴角泛起一丝冷冽的笑意。

“果然不出朕所料。”他放下纸条,对侍立一旁的皇城司都知李宪说道,“司马君实,这是要跟朕打一场持久战,一场人心之战啊。”

李宪躬身道:“大家,是否要……”他做了一个隐晦的手势,意味警告或压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