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金陵博弈:暗流汹涌(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最新章节。
民国三十五年十月,南京的梧桐树叶刚开始泛黄。林文澜的专列缓缓驶入下关车站,月台上早已等候着军政部的接待人员。与两个月前相比,这次迎接的规格明显降低,只有一名中校参谋带队。
"林司令,一路辛苦。"中校敬礼的姿态带着明显的敷衍,"何部长正在部里等候。"
林文澜不动声色地回礼,目光扫过月台角落。几个便衣人员正在暗中观察,其中一人手中的相机快门轻轻响动。
车队穿过南京市区,街道上熙熙攘攘,与东北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林文澜注意到,沿街商铺货品充足,市民衣着光鲜,仿佛战争从未发生过。
军政部大楼前,卫兵的检查格外严格。林文澜的配枪被要求暂时保管,随行人员也只能在接待室等候。
"文澜兄,别来无恙。"何应钦在办公室门口迎接,笑容中带着几分疏离。
"部长。"林文澜敬礼后坦然入内,"东北秋收已毕,特来述职。"
何应钦示意秘书倒茶,慢条斯理地说:"述职不着急。文澜啊,最近听到不少关于你的议论,说你...太过强势了。"
林文澜端起茶杯,嗅着龙井的清香:"文澜愚钝,请部长明示。"
"张副院长的事,你处理得太急躁了。"何应钦叹气,"还有粮食调配,军队口粮减半...这些决定都应该先请示中央。"
"当时情况紧急..."
"再紧急也要讲程序!"何应钦突然提高声调,"现在有人说你林文澜在东北搞独立王国,你让我怎么替你说话?"
办公室陷入沉默。窗外传来卫兵换岗的口令声,整齐划一。
林文澜放下茶杯,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文件:"部长,这是东北今年粮食产量的详细报告。如果不采取那些措施,现在至少会有五十万人挨饿。"
何应钦扫了一眼报告,语气稍缓:"你的苦心我明白。但是文澜,做事要讲究方法。这样吧,晚上我设宴为你接风,也请了几位同僚,大家把话说开。"
晚宴设在中央饭店宴会厅。到场的不只有军政要员,还有几位银行家和实业界人士。林文澜注意到,张副院长的座位被特意安排在他对面。
"文澜兄,久仰大名。"一位胖硕的银行家举杯敬酒,"听说东北现在商机无限啊。"
林文澜浅尝辄止:"战后重建,百废待兴。"
"正是!"银行家眼睛发亮,"我们银团有意投资东北矿业,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这时张副院长突然插话:"李经理有所不知,林将军对商人可是警惕得很啊。"
宴会气氛顿时微妙起来。林文澜平静回应:"文澜欢迎所有合法经营,但对发国难财的行为绝不姑息。"
"你!"张副院长脸色涨红。
何应钦急忙打圆场:"今天只谈风月,不谈公务。文澜,尝尝这道金陵盐水鸭。"
晚宴在尴尬中结束。林文澜回到下榻的中央饭店房间,发现桌上放着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信中只有一行字:"明早七点,玄武湖翠洲见。"
第二天清晨,玄武湖上薄雾朦胧。林文澜独自来到翠洲,一位身着长衫的老者正在亭中品茶。
"林将军,请坐。"老者做了个请的手势,"老朽姓陈,在监察院任职。"
"陈老找文澜何事?"
老者斟了杯茶:"将军可知为何这次来京处处受制?"
"请赐教。"
"有人要向美国人证明,东北离不开他们的援助。"老者压低声音,"所以你的任何自力更生的努力,都会被打压。"
林文澜心中一震:"为何要这样做?"
"利益。"老者意味深长地说,"美援经过层层盘剥,养活了多少人?如果东北能自给自足,这些人的财路就断了。"
"包括张副院长?"
"他只是台前的小角色。"
谈话间,湖面上一艘游船缓缓靠近。老者立即起身:"将军保重,记住:欲破此局,需借力打力。"
回到饭店,林文澜立即召见随行的杨文涛:"查这个陈老的背景,我要知道他是敌是友。"
当天下午,林文澜按计划到国防部汇报工作。在会议室里,他面对的是十余名高级将领和文官。
"林司令,"主持会议的陈诚开门见山,"请你解释东北的特别预算问题。"
林文澜打开准备好的文件:"特别预算主要用于三个方面:第一,修复基础设施;第二,救济战争难民;第三,恢复工业生产。每一笔开支都有详细记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