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别谈天命了,我只想在三国搞农业试点!(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阿斗,我来扶你振兴汉室》最新章节。

尚书台,大汉的中枢。

凌毅拿着刘禅亲笔的手谕,第一次踏入了这个决定着季汉国运走向的地方。

这里没有皇宫的雍容,只有行色匆匆的官吏,以及堆积如山的竹简。空气里弥漫着墨汁与桐油混合的独特气味,压抑而高效。

每个人都在低头忙碌,整个官署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在失去了它的设计者之后,依旧靠着惯性,有条不紊地运转着。

蒋琬的公房在最深处。

凌毅通报之后,等了足足半个时辰,才被一名小吏领了进去。

房内陈设简单,除了书案与堆满墙角的案牍,再无他物。

蒋琬就坐在那片文牍的海洋后面,他没有抬头,只是在奋笔疾书,处理着一份来自南中的紧急军报。

他看上去比在汉中时,要憔悴许多。丞相留下的重担,正毫无保留地压在这位新任尚书令的肩上。

凌毅没有出声打扰,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

直到蒋琬写完最后一个字,吹干了墨迹,将竹简小心卷起,递给身旁的属官,才抬起头,看向凌毅。

“凌侍讲来了。”他的声音里带着疲惫,“陛下让你出宫,就是为了农事?”

“回蒋公,正是。”

凌毅将刘禅的手谕,恭敬地呈了上去。

蒋琬接过,却没有看,只是放在了一边。“陛下信任你,是你的福分。但政事,与天象不同,不是靠一次精准的预测,就能一劳永逸的。”

这话,敲打的意味很重。

显然,那日日食之事,已经在朝堂上引起了巨大的波澜。有人敬畏凌毅,自然也有人忌惮他。

“学生明白。”凌毅躬身,“奇术不能治国,唯有务实,方能兴邦。学生此来,正是想做一些务实之事。”

“说来听听。”蒋琬端起桌上的凉茶,喝了一口。

“学生这几日,走访了成都周边的几个村落田庄,也查阅了郡府的一些农税记录。”

凌毅从袖中,取出一卷自己绘制的简图。

上面不是什么精妙的设计,只是一些简单的线条和数字。

“我大汉耕作,多用直辕犁,需二牛曳引,一人扶犁,一人鞭牛,耗力甚巨,且转弯不便,深耕不足。”

“另外,地力恢复,多靠休耕轮作,或是直接焚烧草木为肥。前者耗时,后者伤地,皆非长久之计。”

蒋琬听着,没有插话。

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农官们每年都会上奏,但千百年来,皆是如此,谁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

“不知凌侍讲有何高见?”

“高见谈不上,只有两个不成熟的想法。”凌毅将图纸展开,“其一,改良农具。”

他指着图上一个结构奇特的犁。“此物,学生称之为‘曲辕犁’。将直辕改为曲辕,犁柄加长,如此一来,不仅操作更为灵活,更重要的是,可由一牛牵引,节省一半的畜力。若能推广,则我大汉可耕种的田亩,能多出三成不止。”

蒋琬的身体,微微前倾。

他虽然不是农家出身,但作为一国政务的主持者,他很清楚“节省一半畜力”这六个字,意味着什么。

“其二,改良地力。”凌毅继续说道,“田间秸秆、人畜粪便、河中污泥,皆是宝物。若将其混合,以土覆盖,使其发酵腐烂,便能化为上好的沃土之肥。此法,学生称之为‘堆肥法’。用此肥滋养田地,可使地力连年不衰,粮食亩产,亦能稳步提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