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民心所向(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分王爷军粮的侯府夫人》最新章节。

昭都的清晨,薄雾如纱,轻轻笼罩着青石铺就的街巷,宫门之外却早已人山人海,汇聚成一片沸腾的海洋。从朱雀大街到坊市尽头,百姓们手持点燃的香烛,火光点点,如星河落地;高举的木牌上,“请楚公早正大统”几个大字在晨光中熠熠生辉。他们肃立无声,却目光灼灼,满含热切与期盼。这是一场自发于民间的请愿,无组织,无号令,却如江河汇海,席卷全城。自昭国立国以来,楚宴虽执掌权柄,统御万民,却始终以“楚公”自居,未登帝位。如今昭国兵强马壮,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市井繁荣,人人感念楚公之恩,故而纷纷自发聚集,恳请他登基称帝,建立正统王朝,以定天下名分。

“王大爷,您年过七旬,腿脚不便,为何还亲自来此请愿?”一位年轻的铁匠握着锤子,望着身旁白发苍苍却神情坚毅的老人,忍不住问道。王大爷身穿粗布麻衣,手中紧握木牌,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王大爷长叹一声,眼中泛起泪光,声音低沉却有力:“小伙子,你不知我这一生所历之苦!昔日在大炎,我耕田三十载,起五更、睡田埂,一年到头,收成尽被官吏强征,家中妻儿饿得面黄肌瘦,连一口粗粮都难求。苛捐杂税如刀割肉,徭役如锁链缠身,百姓活得不如牛马!直到楚公率军入城,开仓放粮,废除苛政,赐我田地,授我工分券,让我能凭劳力换温饱。更让我感激涕零的是,我那重病的孙子,命悬一线,是医女学院的女医连夜施针用药,才救回一命!楚公不是君王,胜似君王,他是我们百姓的再生父母,理应登临大宝,受万民朝拜!”

他话音未落,周围百姓已纷纷动容。一位织布妇人抹着眼泪道:“我丈夫曾被征去修皇陵,一去不返,是昭国收留了我们孤儿寡母,还教我织布谋生,如今我每月能赚三斗米,孩子也能上学堂了!”一名铁匠捶胸道:“我在大炎打铁,官府收走九成利,如今在昭都,工坊归工坊,税有定数,活得有尊严!”一位曾是流民的老者颤声道:“我沿街乞讨十年,是昭国的收容所给我饭吃,给我衣穿,还帮我寻到了失散的儿女……楚公若不称帝,我死不瞑目!”

人群中,有衣衫朴素的农夫,有技艺精湛的匠人,有走南闯北的商贾,有军属遗孤,甚至还有几位曾效力大炎朝廷的旧吏。他们或曾流离失所,或曾家破人亡,如今却在昭国重获新生。他们站在这里,不是为权势,不是为利益,而是为一份感恩,一份信念——楚宴是他们心中唯一的天子。

守宫将士望着这浩荡民情,眼眶发红,心中震撼。他们虽职责在身,不敢擅放百姓入宫,却也深受感动,立即派快马飞报楚宴。

此时,楚宴正于紫宸殿与苏晚、萧靖等重臣商议伐炎军务。案上摊着地图,粮草、兵员、路线密密麻麻标注其上。忽闻宫外万民请愿,声浪如雷,他眉头微蹙,沉声道:“朕志在平定乱世,解民倒悬,称帝之事,何须急于一时?眼下当务之急,是筹备粮草,确保伐炎之战万无一失。”

萧靖,原大炎御史,因直言进谏被贬,后投昭国,如今为楚宴左膀右臂。他上前一步,拱手肃然道:“陛下此言差矣!自古帝王,非因称帝而得天下,实因得民心而称帝。今日昭国政通人和,百姓归心,军民一心,正是天命所归之时。若陛下登基,不仅可正名分、安民心,更可昭告天下:昭国非割据之邦,乃承天命之正统!如此,四方豪杰必闻风来投,诸侯望风归附,伐炎大业,指日可成!”

话音未落,宫外呼声再起,如惊涛拍岸:“请楚公登基!请楚公登基!”一声高过一声,连绵不绝,震得殿梁微颤。

苏晚轻步上前,立于楚宴身侧,声音温柔却坚定:“陛下,您听,这不是喧哗,是民心在呼喊。您创立昭国,不为称孤道寡,而为救民于水火。如今百姓愿奉您为帝,不是因您有权,而是因您有德。他们信您,敬您,爱您。若您执意推辞,反令百姓心寒,以为您不愿担此重任。”

楚宴沉默,缓步走向窗前。他推开雕花木窗,目光穿越宫墙,落在那黑压压的人群之上。他看见老人跪地焚香,孩童高举木牌,士兵家属含泪仰望……那一张张面孔,是他曾经誓要守护的苍生。他想起边关风雪中率军突围,想起初建昭国时与百姓同吃粗粮,想起医女学院灯火通明的夜晚……每一步,皆有百姓相随。如今,他们以最朴素的方式,表达最深沉的信任。

他眼眶微热,心中激荡如潮。

“传朕旨意,召请愿百姓代表十人,入宫觐见。”

不多时,十位代表被引入紫宸殿。他们衣着各异,却都洗得干净,神情庄重。有躬耕一生的老农,有掌锤三十年的铁匠,有走商西域的胡商后裔,有军属寡妇,还有一位年仅十六、来自医女学院的少女,发间别着一朵白花,是为感念楚公救她母命。

王大爷颤巍巍上前,双膝跪地,声音哽咽:“楚公!不,陛下!我代表昭都十万百姓,叩请您登基称帝!我们不求富贵,只求有您这样的君王,带领我们走向太平!您若不允,我等愿长跪宫门,至死不起!”

众人齐刷刷跪倒,齐声高呼:“请陛下登基!请陛下登基!”

楚宴快步上前,亲自扶起王大爷,声音微颤:“老人家,快快请起!诸位乡亲,都请起!朕岂不知你们的心意?朕岂敢轻慢这份深情?但帝位非儿戏,关乎社稷安危,天下正统,需慎之又慎。容朕与群臣商议三日,必给天下一个答复。”

王大爷仰头望着他,泪流满面:“陛下,我们不求您立刻登基,只求您答应——不要拒绝我们!您若不应,我们心中无主,如孤魂野鬼,何谈安居乐业?”

殿中大臣无不动容。太尉魏小六出列跪奏:“陛下,民心如此,天意昭昭!若逆民心而行,纵有千军万马,亦难固国本!请陛下顺天应人,早日正位!”

楚宴环视群臣,又望向百姓代表,终于深吸一口气,朗声道:“好!朕,答应你们!三日后,朕将亲赴太庙,告祭天地祖宗,择吉日登基称帝,建立昭朝,正天下名分!”

话音落下,殿内静默一瞬,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百姓代表们喜极而泣,叩首再拜:“谢陛下!谢陛下!”

待代表退下,楚宴肃然下令:“萧靖,你即刻拟定登基大典仪制,务求庄重典雅,合乎礼法;魏小六,统筹物资,筹备祭器、龙袍、玉玺、宫仪,不可有误;苏晚,你主持太庙祭典筹备,协调六部,确保万无一失。”

“臣等遵旨!”众臣齐声应诺,声音激昂,响彻殿宇。

宫门外,百姓得知楚宴应允登基,顿时欢声雷动,如春雷炸响。香烛高举,木牌挥舞,万人齐呼:“楚帝万岁!昭朝万年!”声浪直冲云霄,震落枝头晨露。夕阳西沉,金辉洒满宫阙,映照在每一张喜悦的脸上。他们知道,今日不只是一个仪式的开端,而是一个新时代的黎明——一个以仁德为本、以民心为基的王朝,即将诞生。

紫宸殿内,楚宴独立窗前,望着那片沸腾的人海,久久不语。苏晚轻步走近,递上一杯热茶。他接过,低声道:“晚儿,我从未如此沉重。帝位,不是权力的顶峰,而是责任的开端。从此,我肩上扛的,是千万人的命脉,是这片土地的兴衰。”

苏晚温柔一笑:“可您本就是为此而生。天下苦秦久矣,百姓苦炎久矣。您若不登帝位,谁配?”

楚宴望向天际,暮色中,一颗星辰悄然升起。他轻叹一声,眼中却燃起坚定的光:“那就——顺民心,承天命,开昭朝,定天下。”

昭国的历史,从这一刻起,正式迈入帝制新篇。而民心所向,终将化作不灭的炬火,照亮乱世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