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献策解难显才干(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东晋风华》最新章节。

校场演武的余波,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在西府军营中漾开层层涟漪。陆昶那三箭,不仅射穿了箭靶,更在一定程度上射穿了许多人对他固有的“文人”偏见。文书处的同僚对他态度明显热络了许多,便是李效,吩咐事务时也多了几分商量的口吻,而非单纯指派。

然而,真正的考验,总在不经意间降临。

江淮之地,入春后雨水渐多。这年春雨却来得格外凶猛,连绵数日,不见停歇。营中地面泥泞不堪,更致命的是,通往姑孰的几条主要官道因雨水浸泡变得松软难行,多处出现塌陷。而依靠水路输送的粮秣,也因江水暴涨、浪急滩险,数支运粮船队被迫滞留在上游码头,不敢轻易放船下行。

军需官的脸色一日比一日难看,不断有坏消息传来:

“报!历阳方向的陆路转运中断,三车军粮陷在泥里,进退不得!”

“报!芜湖粮仓来信,水路断绝,仓中存粮仅够维持旬日!”

“报!新城驻军催促粮草,言营中存粮已不足五日之用!”

焦虑的情绪开始在西府中层官吏中蔓延。若粮草不济,莫说北伐大计,便是维持姑孰大营日常运转、稳定军心都成问题。

郗超签押房内的灯火,彻夜未熄。不断有参军、军需官被召入,又面色凝重地退出。显然,常规的应对方案已不足以解决眼前的困境。

这日午后,雨水暂歇,但天空依旧阴沉得如同灌了铅。文书处内气氛压抑,人人埋头处理公务,却难免有些心浮气躁。

李效从郗超处回来,眉头紧锁,扫视了一眼屋内,最终目光落在正在快速誊写一份江北坞堡情报汇总的陆昶身上。

“陆参军,”李效开口,声音带着一丝疲惫,“郗参军有意集思广益,应对眼下粮运困局。令我等文书处也需呈递条陈,陈述己见。你……也拟一份来吧,明日一早交与我。”

此言一出,屋内其他文吏都悄悄抬起了头。这与其说是“集思广益”,不如说是郗超在给各部门施加压力,更是对下属能力的一次暗中考较。文书处掌文书档案,并非直接负责粮秣调度,此举颇为不寻常。

众人目光复杂地看向陆昶。这新来的参军虽然展现了不俗的弓马和文书能力,但粮草调度涉及地理、水文、民情、计算乃至与地方官府打交道,错综复杂,绝非纸上谈兵所能解决。这分明是个棘手的难题,搞不好便要出丑。

陆昶闻言,放下笔,略一沉吟,并未推辞,只平静道:“昶尽力而为。”

是夜,陆昶值房内的灯火亮至深夜。

他并未急于动笔,而是先向李效申请调阅了近半年来所有与江淮漕运、陆路转运、各地粮仓库存相关的文书档案,甚至包括一些地方郡县上报的雨水灾情记录。厚厚的卷宗堆满了他的桌案。

他埋首其中,目光快速扫过一行行数字、一条条路线、一处处地名。脑中那幅日益清晰的江淮地图再次浮现,与文书上的信息不断印证、叠加。手指无意识地在摊开的白纸上勾画着路线,计算着距离、损耗和时间。

窗外,又渐渐沥沥地下起了雨,敲打着窗棂,更添几分紧迫。

他注意到,受阻的官道多是主干道,但一些平日不甚起眼、由各地乡民自行维护的次级小路,或因路基不同,受损反而较轻。他还注意到,一些沿江的大型坞堡和豪强庄园,因常有护卫乡里、囤积物资的需求,自家往往建有坚固的粮仓,且拥有不少骡马车辆和熟悉本地路况的庄客。

一个大胆的、整合了多条信息的想法在他脑中逐渐成型。

翌日清晨,陆昶将一份写满娟秀字迹的条陈呈给了李效。条陈并不长,却言简意赅,直指核心:

**《应对粮运阻滞策》**

**一、陆路分流转运:**

摒弃一味强求主干官道,立即勘察启用周边受损较轻之次级道路、乡道。可征募当地熟悉路径之乡民为向导,分派小股兵力护卫,将滞留粮车化整为零,多路并进,虽单次运量减少,但总效可增,且分散风险。

**二、就地采购筹粮:**

即刻派遣干练吏员,持西府公文,赴未受水患严重、且素来富庶之周边县镇(如丹阳、湖熟等地),会同地方官,开启官仓平粜,或向当地存粮充足之大户、坞堡协议购粮。货款可部分以盐引、未来税赋抵扣等方式先行支付,快速筹集一批粮食应急。

**三、水陆协同并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