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曹参北归,暗流涌动(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最新章节。
公元前205年 汉·汉王三年 / 西楚·霸王三年 农历三月初一
春日的阳光洒在宛城城头,驱散了连日的阴霾,却驱不散空气中弥漫的离别与肃杀交织的气息。北门外,曹参(属性预估:【曹参,体质70,力量72,敏捷65,智力68,政治62,魅力65,幸运??】)麾下近两万大军已集结完毕,旌旗猎猎,甲胄森然,肃立的士卒如同沉默的森林,透着一股即将奔赴主战场的凛冽杀气。
李凌(19岁)率领宛城文武官员、王陵(约四旬年纪)及一众将领,于城外十里长亭为曹参饯行。酒水三巡,气氛看似热烈,却难掩一丝凝重。
曹参一身戎装,拍了拍李凌的肩膀,声音洪亮却压低了少许:“凌霄,南阳交给你了!龙且新败,然楚军主力未损,项籍暴虐,范增奸猾,必不甘心。宛城乃汉之南屏,至关重要,万不可有失!”他目光扫过李凌身后军容整齐的玄甲营和郡兵,眼中闪过一丝满意,“有你与陵公在,老夫放心!然切记,稳守为上,勿要轻易浪战。粮草军械,我会奏请汉王,尽力供给。”
“将军放心!”李凌抱拳,神色郑重,“凌必与陵公同心协力,谨守城池,抚慰百姓,勤练士卒,绝不让楚军跨入南阳半步!恭祝将军此去荥阳,助汉王早破强楚,鼎定天下!”
王陵亦上前一步,沉声道:“曹将军放心,王某必竭尽全力,辅佐李将军,共保南阳无虞!”
“好!好!”曹参大笑,端起最后一碗酒,“满饮此杯,愿我等早日会师彭城!”
“会师彭城!”众人齐声应和,仰头饮尽碗中酒,豪气干云。
然而,放下酒碗,曹参却将李凌稍稍拉至一旁,声音更低,几乎微不可闻:“凌霄,朝中之事,毋须过虑。萧丞相处,老夫自有书信分说。然……你年少权重,又独据要郡,难免招风。行事需更加谨慎圆融,尤其对萧丞相所遣之人,纵有疑虑,亦需以怀柔、监察为主,不可轻易动刀兵,授人以柄。切记,稳字当头!”
李凌心中了然,这是曹参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提醒和告诫。他重重颔首:“将军教诲,凌铭记于心,必不敢忘!”
曹参点点头,不再多言,翻身上马,大手一挥:“出发!”
沉重的号角声冲天而起,大军开拔,如同一条黑色的巨龙,缓缓向北蠕动,最终消失在地平线上。
送走曹参,李凌独立于长亭之外,远眺北方,久久不语。曹参的离去,意味着南阳的军政大权已彻底落于他一人之手,但也意味着,从此之后,他将独自面对来自楚军的巨大压力和朝中潜在的暗箭。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与紧迫感油然而生。
“将军,”王陵走上前来,低声道,“曹将军已去,我等当尽快整肃防务,以备不测。”
“陵公所言极是。”李凌收回目光,眼神已恢复锐利与沉静,“回城!升帐议事!”
将军府议事厅内,气氛严肃。李凌端坐主位,王陵、陈平(约30岁)、赵老四(28岁)、黑夫(25岁)、栓子(23岁)等核心班底分列两侧。韩信(约25-26岁)依旧隐于幕后,并未现身。
“曹将军北返,南阳防务,皆系于我辈之身。”李凌开门见山,声音清晰有力,“楚军新败,然其势仍雄,不可不防。我意,即日起,南阳全境进入临战状态!”
“谨遵将军号令!”众将轰然应诺。
李凌迅速下达一连串命令:
“王都尉!”
“末将在!”
“着你总督宛城城防及四门戍卫!加派哨探,广布烽燧,将警戒范围向外延伸五十里!昼夜巡查,不得有误!”
“诺!”
“赵老四!”
“末将在!”
“玄甲营移驻城外大营,与宛城形成犄角之势!加强操练,尤其演练夜间驰援、山地奔袭!你要给本将练出一支随时可战、战之能胜的铁军!”
“遵命!”
“黑夫!”
“末将在!”
“郡兵分驻各县要隘,协助地方推行联保,清剿可能存在的楚军散兵游勇及匪患!严查过往商旅,绝不能让一粒粮食、一件铁器流入楚地!”
“得令!”
“栓子!”
“末将在!”
“斥候营全部撒出去!重点监控鲁阳、雉县方向龙且残部动向,以及伏牛山、桐柏山所有可能通行的山道小径!我要知道楚军的一举一动!”
“诺!”
军事部署雷厉风行,众将领命而去。厅内只剩下李凌与陈平。
“先生,”李凌看向陈平,“内政之事,尤其是那几位‘客人’,还需先生多费心。”
陈平微微躬身:“将军放心。新政已成大势,各级官吏皆已熟悉章程,按部就班即可。至于程邈、周珂、孙礼等人,下官已加派人手,其一切行止皆在监控之下。目前看来,程邈安于授课,周珂沉溺故纸堆,孙礼……则有些焦躁,屡次试图打探军粮库存及转运路线。”
“军粮?”李凌眼中寒光一闪,“果然还是冲着这个来了。继续盯紧他,看他与何人接触。另外,那批新募的文吏,考核要加紧,尽快挑选出可靠之人,充实到关键岗位。”
“明白。”
安排妥当,李凌这才稍稍松了口气,回到后院书房。韩信已不知何时悄然在此等候。
“韩兄。”李凌拱手。
“将军应对得当,内外兼修,章法井然。”韩信淡淡点评了一句,算是认可,随即话锋一转,“然,暴风雨前,越是平静,暗流越是汹涌。曹参离去,对方……也该动了。”
李凌神色一凛:“兄台是指?”
“‘影傀’蛰伏已久,其所图绝非小事。曹参在时,大军压境,其或有所忌惮。如今外部压力稍减,内部……正是其兴风作浪之机。”韩信目光扫过窗外,“其所谋,无非二者:一曰乱军,二曰断粮。将军需早作提防。”
仿佛是为了印证韩信的话,接下来的数日,宛城内外,各种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接连发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