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王命难测,暗流汹涌(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最新章节。

公元前205年 汉·汉王三年 / 西楚·霸王三年 农历四月初一

涅阳城头,硝烟虽散,血腥未远。李凌(19岁)独立于残破的雉堞旁,眺望着钟离昧败军遁逃的东南方向,面色沉静,目光深邃。初升的朝阳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玄甲上的血污与尘灰在光线下显得格外刺目。怀中那枚“祖龙魂佩”传来持续而微弱的温热感,仿佛在提醒他,这场胜利的背后,潜藏着更深的危机。

“将军。”娄敬(新投,年龄约四旬)缓步走上城头,来到李凌身后,声音低沉,“阵亡将士已妥善安葬,伤者皆得医治。缴获之楚军兵甲辎重已清点入库,涅阳府库余财,亦按将军吩咐,半数犒军,半数用以抚恤城中受战火波及之百姓。民心……暂安。”

李凌没有回头,只是微微颔首:“有劳先生了。”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涅阳一战,虽胜,却是惨胜。尤其是玄甲营的损失,让他心头滴血。那不仅仅是士兵,更是他倾注了无数心血和系统资源打造的核心力量。

“王命之事,将军作何打算?”娄敬沉默片刻,终是问出了这个悬在所有人头顶的问题。刘邦的那封诏书,看似嘉奖,实则索要水泥秘法,其背后的猜忌与掌控欲,不言而喻。

李凌缓缓转过身,目光扫过城内正在清理废墟、修复城墙的军民,最终落在娄敬脸上:“先生以为,凌当如何?”

娄敬沉吟道:“王命不可违,然国之重器,亦不可轻授。刘邦、萧何皆雄主能臣,其索要秘法,一为强军,二为……制衡。若将军尽献之,则失却立足之奇技;若抗命不遵,则授人以柄,坐实‘其心叵测’之谗言。两难之境也。”

“故,韩兄‘亲赴荥阳,面陈演示’之策,乃当前唯一可行之缓兵之计,亦是……破局之机。”李凌接口道,眼中闪过一丝锐芒,“然,赴荥阳非是请罪,更非献宝。而是展示实力,争取主动。”

“将军之意是?”

“其一,示之以诚,亦示之以威。”李凌声音平稳,“我将亲携少量水泥成品及改良农具、军械图样赴荥阳,当面演示其效,彰显此物于固国防、利民生之巨大价值,表明凌绝无藏私之心,一切所为,皆为强汉抗楚。然,核心技术之精要,尤以水泥之精确配比、立窑之火候掌控、弩机滑轮之精密构造,此乃万千次试验所得,非口传身教不能掌握。我可允诺为少府工匠培训指导,然此非一朝一夕之功,需以南阳为根基,徐徐图之。如此,既全了王命,亦保根本。”

娄敬眼中精光一闪:“妙!如此一来,主动权便部分回到了将军手中。刘邦、萧何欲得此技,便不得不倚重将军,至少短期内,不敢过于相逼。”

“其二,”李凌继续道,“借机索要,以退为进。我可借此行,向汉王痛陈南阳近日连番恶战之损失,将士之疲敝,粮秣之匮乏,以及……楚贼‘影傀’潜伏之患。奏请汉王增拨粮饷、兵员,乃至……准许南阳暂缓上缴赋税,以便休养生息,全力应对范增之阴谋。将南阳之困局,提升至关乎荥阳侧翼安全之战略高度。”

“此乃捆绑之术!”娄敬抚掌轻叹,“将南阳之利与汉王之危捆绑,将技术输出与资源输入挂钩!将军虽年少,然洞悉人心、深谙权术,敬佩服!”

李凌微微摇头:“非是权术,乃自保求生尔。其三,”他声音压低,“窥探中枢,广结善缘。荥阳乃汉王行在,重臣云集。此行亦是良机,可借此观察朝堂动向,结交潜在盟友,至少,摸清萧何丞相对我之真实态度,以及……那萧文密报背后,究竟是个人行为,还是萧何乃至汉王的授意。”

娄敬神色肃然:“此去荥阳,恐非坦途。朝堂之上,波谲云诡,将军虽智勇,然根基尚浅,需万分谨慎。”

“我明白。”李凌点头,“故,宛城根基,绝不可失。在我离开期间,需有万全之安排。”

正说话间,韩信(约25-26岁)、陈平(约30岁)、王陵(约四旬年纪)三人联袂登上城头。王陵身上征尘未洗,显然刚从追击钟离昧的前线返回。

“将军,钟离昧残部已被逐出南阳郡界,遁入汝南方向,短期内应无力再犯。”王陵禀报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甘,未能全歼敌军。

“辛苦了。”李凌拍拍他的肩膀,“钟离昧骁勇,能将其驱离,已是大功。”

韩信接口道:“然,其败退之时,队伍中似有数名非军旅打扮之人接应,身手矫健,遁入山林后便消失无踪。恐……便是‘影傀’之核心人物。”

果然!李凌与娄敬对视一眼,心中了然。程邈虽死,然“影傀”未除,其组织比想象中更为隐秘难缠。

“陈先生,宛城内部清理如何?”李凌看向陈平。

陈平面色凝重:“程邈党羽,明面上已肃清。然其自杀太过干脆,许多线索随之断绝。那名失踪的仓曹吏,如同人间蒸发,暗卫搜遍全城,亦未发现其踪迹。下官怀疑,其或有极为隐秘的通道,早已逃离宛城。此外,萧文已于昨日奉召离开宛城,返回荥阳,其行色匆匆,似有心虚之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内患未靖,强敌环伺,王命又至……李凌感到肩上的压力如山般沉重。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眼前四位核心班底,沉声道:“诸位,汉王诏书已至,召我赴荥阳面陈‘奇器’之事。我意已决,不日便将启程。”

众人闻言,神色皆是一凛。

“此行吉凶未卜,宛城乃我等根基,绝不容有失。我走之后,宛城军政大事,便托付于诸位了!”

“请将军吩咐!”四人齐齐躬身。

“韩兄!”李凌首先看向韩信。

“在。”

“我命你为留府参军,总摄南阳军政,代行将军职权!宛城防务、军队操练、应对楚军袭扰,一应事宜,皆由你决断!”

韩信眼中闪过一丝波动,旋即恢复平静,拱手道:“信,领命。必竭尽全力,保南阳无虞。”

李凌此举,无疑是将最大的权力交给了韩信,这是莫大的信任,亦是巨大的考验。

“王都尉!”

“末将在!”

“你辅佐韩参军,主管郡兵及四境巡防,清剿残余楚谍,确保境内安宁!”

“诺!末将定辅佐韩参军,万死不辞!”

“陈先生!”

“下官在!”

“你总揽内部监察、情报搜集与反谍事宜!继续深挖‘影傀’线索,监控所有可疑人员,尤其是与程邈、萧文有过接触者!若有异动,准你先斩后奏!”

“遵命!下官必让宵小无所遁形!”

“娄先生!”

“敬在!”

“你负责民政、财政及招贤馆事宜!安抚百姓,鼓励农耕,管理仓廪,并继续为我招揽各方人才。宛城稳定,后勤无忧,方为前线之保障!”

“敬,必不负所托!”

权力分工,条理清晰,各司其职,又相互制衡。韩信总揽全局,王陵掌军,陈平掌谍,娄敬掌民,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固的留守架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