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定调“家祸”(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龙魂震贞观》最新章节。
裴寂的身影如同融入暗影的狸猫,悄无声息地自两仪殿侧门消失,带着皇帝沉甸甸的嘱托和足以掀起朝堂巨浪的密令,匆匆而去。殿内再次只剩下李渊一人,以及那仿佛永恒不变的、雨水敲打建筑的沙沙声。
他并没有立刻起身,而是再次闭目,将身体深深陷入那宽大冰冷的御座之中。与裴寂的一番秘议,看似是他下达指令,实则极度耗费心神。每一句话,每一个决策,都需要在脑海中经过无数次的推演权衡,既要达到目的,又要考虑裴寂的执行能力和可能遇到的阻力,更要预判朝臣们各种可能的反应。融合龙魂带来的思维敏捷固然强大,但对心力的消耗也同样巨大。
他需要这短暂的间隙,来平复体内依旧有些紊乱的气息,也让那经过连番剧变和高强度运筹而略显疲惫的精神,得到一丝丝的喘息。
然而,帝王的休息总是奢侈的。仅仅过了不到半盏茶的时间,殿外便传来了内侍监小心翼翼的通禀声:
“大家,房相公、杜相公求见,言道诏书已拟好。”
效率很高。看来房玄龄和杜如晦确实是拼尽了全力,要在皇帝面前证明他们“戴罪立功”的价值。
“宣。” 李渊睁开眼,眸中的疲惫迅速被冰冷的锐利所取代。
殿门打开,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快步走入。他们的官袍下摆沾满了泥点,头发也被雨水打湿,显得颇为狼狈,但两人的眼神却异常明亮,甚至带着一种近乎亢奋的专注和紧张。他们手中各自捧着一卷刚刚墨迹未干的绢帛。
“臣等叩见陛下。” 两人跪倒在地,将绢帛高举过顶。
“念。” 李渊言简意赅。
房玄龄率先开口,声音依旧带着一丝劫后余生的沙哑,但却努力保持平稳:“臣遵旨。此乃明发天下、昭告四海之诏书,请陛下圣听......”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清晰地、一字一句地诵读起来:
“门下:朕承天命,抚有四海,夙兴夜寐,未尝不以江山社稷、骨肉和睦为念。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痛哉!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不思君父之恩,不念兄弟之情,暗藏枭獍之心,私蓄甲兵,勾结宵小,欲行悖逆之事,祸乱宫闱,倾覆社稷!”
“幸赖秦王世民,忠孝性成,慧眼如炬,洞察奸谋。为保宗庙,卫君父,不得已率忠勇之士,于玄武门阻其恶行。然乱军之中,刀剑无眼,太子、齐王竟罹难于混战,秦王亦悲恸过度,心神俱损,一病不起。呜呼哀哉!此实乃家门之大不幸,朕心何其痛也!”
“今元凶虽已伏诛,然悲愤难平。着即废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为庶人,以庶人之礼葬之,不得入宗庙。然念其终究乃朕之骨血,既往不究,其子孙亦不连坐。秦王世民,忠勇可嘉,然悲恸伤身,着即于弘义宫静养,一应军政事务,不再预闻。”
“嗣此家门巨变,朕痛定思痛。着令三省即刻彻查太子、齐王余党,概不姑息!然亦谕示中外,此乃朕之家事,偶发之祸端,现已平息。朝廷大局稳定,朕躬安泰,天下臣民,各安其位,各司其职,毋得妄揣圣意,毋得散布流言,毋得借机生事!凡有趁乱造谣、煽惑人心、乃至意图不轨者,无论官职大小,立斩不赦!”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房玄龄念完,额角已见汗珠。这篇诏书,可谓极尽颠倒黑白、混淆视听之能事,将一场血腥的军事政变,硬生生扭曲成了一出“太子齐王谋反、秦王平乱不幸、皇帝痛失爱子”的家庭伦理悲剧,并将所有罪责推给死人,同时强调大局已定,威胁众人闭嘴。
李渊面无表情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待房玄龄念完,他未置可否,将目光投向杜如晦。
杜如晦立刻举起手中的绢帛:“陛下,此乃致突厥颉利可汗之国书。”
他朗声读道,语气更加铿锵,充满警告意味:
“大唐皇帝致书突厥颉利可汗:尔屡背盟约,扰我边境,掠我子民,朕姑念旧情,未予深究,然尔竟不知悔改,变本加厉。近闻尔又蠢蠢欲动,欲趁我国中偶发家事不便之际,行趁火打劫之卑劣行径?”
“哼!朕虽遭家门不幸,然雷霆之怒未熄,百万带甲之士犹在!朕之子民,同心同德,坚如磐石!尔若不信,可试遣偏师来犯,看朕能否如渭水之时,再破尔军,直捣尔之王庭!”
“今特此正告:安分守己,约束部众,则双边或有宁日。若再敢南窥一兵一卒,朕必亲提六军,北伐绝漠,犁庭扫穴,令尔族无噍类!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封国书,更是霸气侧露,充满了赤裸裸的威胁和强大的自信,完全不像一个刚刚经历内乱的国家所能发出的声音。
杜如晦念完,屏息凝神,等待皇帝的裁决。
李渊沉默了片刻,仔细回味着两份文书中的每一个用词。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家门不幸’,‘偶发家事’……嗯,这个调子,定得尚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