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钢铁加强营(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浴血山河:我的抗战征途》最新章节。
秋日的阳光洒在独立团训练场上,五百多名新老战士整齐列队,等待着整编仪式的开始。陈征站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望着台下这支日益壮大的队伍,心中感慨万千。
三个月前,他刚接手时,这不过是个不足三百人的小营队,装备简陋,弹药匮乏。如今,经过数次战斗和整编,独立团已经发展到五个步兵连、一个机枪连、一个炮连,外加直属侦察排、通讯班、工兵排和卫生队,总兵力超过一千五百人,装备精良,士气高昂。
"同志们!"陈征的声音在操场上回荡,"根据总部命令,即日起我部正式扩编为独立团,下辖三个步兵营和一个直属加强连。同时,总部特别授予我们'钢铁团'的荣誉称号!"
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钢铁团"这个称号来之不易,是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荣誉。
周明宣读了各营连主官任命名单:一营长张大彪,二营长赵铁鹰,三营长由原晋绥军军官常超担任。这个任命有些出人意料,但仔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常超的军事素养确实出众,这段时间的表现也有目共睹。
"另外,"陈征补充道,"团直属'利刃'特战分队扩编为特战连,由我直接指挥;'闪电'快速反应分队划归侦察排,马千里同志任排长。"
整编仪式结束后,新上任的干部们齐聚团部开会。陈征开门见山:"同志们,部队壮大了,责任也更重了。日军不会坐视我们发展,更大规模的扫荡随时可能到来。我们必须抓紧时间,提高战斗力。"
常超推了推眼镜:"团长,我建议重点加强各营连的协同作战训练。我们现在的装备和人员素质都不差,但新老战士之间、不同出身同志之间的配合还不够默契。"
这个建议切中要害。独立团现在人员构成复杂,有老红军骨干,有当地参军的农民,有反正的伪军,还有像常超这样投诚的国军军官。如何将这些人拧成一股绳,确实是个挑战。
"常营长说得对。"陈征点点头,"从明天开始,全团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强化训练,重点是实战协同。另外..."他环视众人,"我决定在全团推广文化教育,所有战士每天必须学习两小时文化课!"
这个决定引起一阵小声议论。文化教育在八路军中并不稀奇,但像这样作为硬性要求还是很少见的。
"团长,现在战事紧张,训练任务重,再抽时间学文化..."张大彪挠着头,欲言又止。
陈征早有准备:"张营长,你还记得上个月打马关驿时,因为几个新战士看不懂地图,差点带错路的事吗?"
张大彪顿时语塞。那次要不是陈征及时发现,整个营都可能钻进日军埋伏圈。
"现代战争需要文化。"陈征语重心长地说,"不识字,怎么看地图?怎么用新式武器?怎么理解战术命令?"他拍了拍桌上的一本小册子,"这是总部刚发下来的《步兵操典》,可我们团能通读下来的不到三分之一!"
干部们沉默了。陈征说的都是实情,随着部队装备越来越复杂,没有文化确实寸步难行。
"我同意团长的意见。"常超出人意料地率先表态,"我在晋绥军时就深有体会,有文化的部队和没文化的部队,战斗力天差地别。"
赵铁鹰也站起来:"我们侦察排坚决支持!不识字,连情报都记不准,怎么侦察?"
见两位主要干部都表态支持,其他人也纷纷跟上。会议最后决定,由周明负责文化教育,常超和马千里协助,因为这几人文化水平最高。
散会后,陈征留下常超:"常营长,三营新兵最多,训练任务最重,你肩上的担子不轻啊。"
常超挺直腰板:"团长放心,我一定带好三营。不过..."他犹豫了一下,"有个情况想向您汇报。"
"说。"
"三营有不少原晋绥军战士,他们对八路军的...某些做法不太理解。"常超斟酌着词句,"比如民主评议、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些。"
陈征微微一笑:"慢慢来,思想转变需要过程。你作为营长,既要严格要求,也要耐心引导。记住,我们八路军和其他军队最大的不同,就是官兵平等,民主决策。"
常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出身旧军队的他,对这种带兵方式确实感到新奇,但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平等氛围下,战士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确实更高。
接下来的日子,独立团驻地热火朝天。天刚蒙蒙亮,训练场上就响起震天的喊杀声;夜幕降临后,各个营房里又传出朗朗读书声。陈征每天辗转于各训练场之间,亲自指导战术演练,解决实际问题。
这天下午,陈征正在观看三营的进攻战术演练,突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个班的战士在冲击"敌阵"时,竟然用身体组成了一种奇怪的阵型,前排持盾(其实是木板),后排持"枪"(木棍),配合默契,势如破竹。
"这是...什么战术?"陈征好奇地问常超。
常超有些得意:"报告团长,这是我想出来的'龟甲阵'。前排用门板当盾牌,挡住日军机枪火力,后排趁机靠近投弹。在晋绥军时用过,效果不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