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一个为汉朝开出治国药方却未被及时煎服的天才(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最新章节。

这一次让我们将时光机聚焦到汉文帝时期,去探访一位如流星般璀璨、照亮时代却英年早逝的天才——

孤独的先知:贾谊。

他不仅是文采斐然的辞赋家,更是洞察时弊、提出一整套治国方略的杰出政治家。

(历史长河温馨提示:本文将以“超前时代的思想家”视角,解读贾谊的远见卓识。

文章为骨,悲情为魂,旨在呈现一场关于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辨。)

在汉文帝的太平景象下,一位年仅二十余岁的青年才俊,却以他鹰隼般锐利的目光,洞察到了帝国肌肤下的深层病灶。

他呕心沥血,开出一剂剂治本良方,却因药性过猛,大多被束之高阁。

然而,他提出的问题,在数十年后轰然爆发;他开出的药方,最终成为后世帝王救国的圭臬。

这位生不逢时的天才,就是贾谊。

贾谊,洛阳人,十八岁便以博学能文闻名郡中。

廷尉吴公欣赏其才学,将他推荐给汉文帝。

文帝召为博士,其时贾谊年仅二十出头,是朝廷中最年轻的顾问。

在博士任上,贾谊展现惊人才华。

每当文帝下达议题让群臣讨论,许多老臣还未能理清思路,贾谊已能条分缕析,对答如流,且见解深刻,令同僚们自叹弗如。

文帝大喜,一年之内破格提拔他为太中大夫。

贾谊并未沉溺于个人的飞黄腾达,他将全部心智投入到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中。

他向文帝系统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核心聚焦于两大危机:

1. 诸侯王尾大不掉:帝国躯体上的“肿瘤”

贾谊是第一个清晰、系统地向文帝提出诸侯王问题极端严重性的政治家。

在着名的《治安策》(又称《陈政事疏》)中,他痛心疾首地指出当时的形势看似平静,实则危机四伏,犹如 “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

(抱着火种放在堆积的柴草下面,自己睡在上面)!

他提出了着名的解决方案:“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即:在现有诸侯王的封地内,大量分封其子孙为侯。

这样,诸侯国的土地被不断分割,力量自然削弱,再也无力与中央抗衡。

这一策略,后来在汉武帝时期通过 “推恩令” 得以完美实现,证明了贾谊的惊人预见性。

2. 匈奴侵扰:帝国北方的“边患”

对于匈奴的威胁,贾谊深感耻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