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蔡邕(yong)(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最新章节。
这份奏章,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宦官曹节等人看到奏章后,对他恨之入骨,诬陷他“害大臣,大不敬”,必欲置之死地。
蔡邕被迫踏上了长达十二年的亡命生涯,携家人流落于吴越之地(今江浙一带)。
在这段流亡岁月里,他并未消沉,反而沉浸于民间,这或许是他文艺创作最丰沛的时期。
传说他制作了焦尾琴,并创作了着名的《琴操》和古琴曲“蔡氏五弄”(《游春》《渌水》《幽居》《坐愁》《秋思》)。
他的艺术生命在苦难中得到了另一种升华。
公元189年,军阀董卓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把持朝政。
为了装点门面,收揽人心,董卓强行征召名满天下的蔡邕入朝为官。
蔡邕深知董卓残暴,称病拒绝。
董卓大怒,威胁要灭其全族。
在暴力胁迫下,蔡邕只得应召。
董卓对蔡邕确实“十分敬重”,三日之内,官升三级,拜为左中郎将,封高阳乡侯,人称“蔡中郎”。
面对这份“知遇之恩”,蔡邕的心情是极其复杂的。
一方面,他可能对董卓稳定乱局抱有一丝不切实际的幻想;另一方面,他更多的是身不由己的无奈。
这段经历,成了他一生中无法洗刷的“政治污点”,也让后世的文学演义(如《三国演义》)将他塑造成一个悲剧性的负面角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公元192年,司徒王允设计诛杀董卓。
蔡邕作为旧臣,在一次聚会中,想到董卓的知遇,不禁发出了一声叹息,面露悲戚之色。
这一声叹息,要了他的命。
王允勃然大怒,厉声斥责!
“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
随即下令将蔡邕收付廷尉治罪。
尽管众多士大夫竭力营救,但王允固执地认为蔡邕怀念国贼,不可饶恕。
最终,这位旷世奇才,冤死狱中,年仅六十岁。
他的死,象征着一个时代的彻底结束。
连最后一位试图守护文化的士人,也被政治的绞肉机无情吞噬。
他校订的石经,也在后来的战火中损毁散佚;他收集的珍贵典籍,在他死后大多散落。
他像一位试图用双手挡住洪水的人,最终被洪水淹没。
蔡邕的肉体被消灭了,但他的文化基因却得以延续。
他最伟大的遗产,是他的女儿——
蔡琰,字文姬。
这位同样才华横溢的女儿,继承了父亲的文学与音乐天赋,却经历了更为坎坷的命运(被掳匈奴、被赎回、作《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
父女两代人的悲剧,共同构成了汉末乱世文化人命运的最凄厉的注脚。
蔡邕的一生,是东汉士大夫的典型缩影:怀抱理想,才华横溢,却无法在黑暗的政治中独善其身。
他试图用文化拯救时代,时代却用暴力回报了他。
他是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却最终被厚厚的岩浆和灰烬覆盖。
然而,历史记得他,记得他曾为这个民族的文化血脉,所做的最后一次、也是无比悲壮的一次清点和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