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康中兴:我要拿回我的一切(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最新章节。
一、夏朝动荡风云起
太康失国
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权的朝代,在其发展历程中充满了波澜与曲折。太康继位后,本应肩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然而他却沉湎于声色酒食,对政事不闻不问。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太康不仅没有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
启死后,太康继位,他像父亲一样,整日沉迷于酒色之中,政事不修,这使得夏朝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原本在启的统治下,夏朝虽然建立了一种以强力治国的国家制度,社会生产发展迅速,但太康的昏庸无能,让这种繁荣局面逐渐消失。
太康的行为引起了百姓的怨愤,各部落首领对他也极为不满。在这种情况下,东夷族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看到了夏朝内部的矛盾重重,认为时机已到。后羿是尧时期以善射而着称的弈的后代,在古书中也称他为 “夷弈”。他率领军队,趁着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之时,乘机掌握了夏的政权。
有一次,太康带着家属、亲信去洛水北岸游猎,一去 3 个多月未归,弄得百事废弛,民怨沸腾。后羿趁机起兵,夺取了夏的都城安邑。太康带着猎物兴高采烈地回来,在走到洛水岸边时,见对岸有重兵把守,便慌忙派人过河探问,这才知道是后羿不让他回都。各部落首领都不满意太康的荒唐,又惧怕后羿的实力,谁也不来帮助。太康后悔不及,只好在阳夏筑了一座土城居住下来,史称 “太康失国”。
太康失国,皆因他不顾百姓,只图自己享乐,使得王道不正。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夏朝统治的危机,也反映出当时政治制度和王朝更替的复杂性。从启建立夏朝,打破禅让制度,实行 “家天下” 开始,夏朝的统治就面临着诸多挑战。太康的失国,让夏朝陷入了混乱,也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埋下了伏笔。
二、后羿与寒浞之乱
后羿代夏
夏朝太康失国后,后羿赶走太康,立仲康、相继位,后又赶走相,自立为王。后羿虽有武力,善射之名远扬,但在治理国家方面却缺乏才能。他自恃善射,以为凭借武力便可震慑四方,安享太平。于是,后羿如同太康一般,骄奢淫逸,纵情于酒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远贤臣,对武罗、伯因、熊髡、龙圉等能臣的劝谏充耳不闻,却重用寒浞。
寒浞聪明伶俐,能言会道,初投后羿时,凭借自己的口才和机灵讨得后羿欢心,被留在身边当个小头目。为站稳脚跟,寒浞表现得十分谨慎,尽力掩藏自己本来的面目。他一面示好朝中权贵,一面讨好后羿。后来,一诸侯国叛乱,他受命带兵征讨,成功平定叛乱,由此后羿更加信任他。没多长时间,寒浞平步青云,很快位极人臣。
此时的后羿,整日饮酒作乐,还常常率众田猎,以示自己的武力。而寒浞为博得后羿欢心,不惜一切代价满足他:后羿好色,寒浞便搜罗美女进献;后羿贪酒,寒浞便找来上等美酒供他享用;后羿沉醉田猎,寒浞便挑选好马,并训练一批打猎高手,供后羿随时调用。后来,后羿干脆将朝政大权交与寒浞。
寒浞暴行
随着权势的增长,寒浞也开始膨胀起来,他暗中笼络朝中重臣,培养自己的势力。大臣武罗、伯因、熊髠、尨圉等人向后羿进谏,说寒浞引诱君主纸醉金迷,其心可诛。但后羿哪里听得进去?还任命寒浞为宰相,总理朝政,一下子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这下忠良的臣子们都唉声叹气。
而此时的寒浞,早已不能满足居于人下,准备对后羿取而代之。此后三年间,寒浞与亲信一起,先后整垮了武罗、伯因、熊髠、尨圉等忠于后羿的贤臣,迅速控制整个朝廷。见时机已到,寒浞开始伺机刺杀后羿,打算自己登位。
一天,后羿又外出狩猎,寒浞趁机政变,在朝堂上宣读后羿数条罪状,并声称要废黜他。接着,寒浞亲自带兵埋伏在后羿回来的路上,乱箭将后羿射死。寒浞随即自立为王,开始疯狂地屠杀有穷氏族人,中原几乎再找不到有穷氏族人的踪迹。
此时的寒浞早已杀红了眼,他又将目光瞄准夏王室的真正继承人相,准备斩草除根。当年,相被寒浞驱逐后,逃到帝丘,又迁至斟灌。相也曾联合诸侯斟寻氏和斟灌氏,兵分三路攻打寒国,试图复国。但是,寒浞防范严密,还得到他的两个儿子寒浇、寒戏相助,相无功而返,再次逃往帝丘。
这时,曾被相征伐过的淮夷、风夷、黄夷等部落来到帝丘,表示愿意忠于相。寒浞派二子突然袭击夏族部落,掠夺大批财物、奴隶。翌年,寒浞又派寒浇进攻帝丘,大败斟灌氏和斟寻氏,最终攻占帝丘,完全统治了夏王朝原来的统治区域。
寒浞杀死相后,霸占后羿妻女,生下浇和豷。为巩固政权,寒浞又命二子剿灭夏王室宗亲斟灌氏和斟寻氏。寒浞派大儿子浇灭斟灌。第二年,浇又伐斟寻氏。因浇兵多而勇猛,结果斟灌氏和斟寻都被灭了。后相没了左膀右臂,势孤无援,结果被浇杀死。相自迁居帝丘到被杀约二十多年。此后有穷国的势力又有所壮大,寒浞愈加骄横。
三、少康的艰难成长
遗腹子诞生
相被寒浞所杀后,妻子后缗怀着身孕,强忍悲痛从墙洞中逃出,历经艰难险阻逃回娘家有仍氏。在有仍氏,后缗诞下了遗腹子少康。少康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聪慧,仿佛天生就带着一种使命感。他听着母亲讲述祖上失国的惨痛经历,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早早立下了复国之志。
四处逃亡
少康长大后,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先为有仍氏牧正,负责管理畜牧。他将这份工作做得井井有条,饲养的牛羊成群,展现出卓越的领导能力。然而,寒浞之子浇听闻相有后人存活,便派人追杀有仍氏。少康无奈之下,只得逃离有仍氏,踏上了逃亡之路。
少康一路辗转,逃到了有虞氏。在有虞氏,他担任庖正,负责掌管饮食。有虞氏国君虞思慧眼识珠,看出少康绝非寻常之人。在得知少康的真实身份后,虞思不仅没有将他驱逐,反而对他更加敬重。虞思将两个女儿许配给少康为妻,并将纶城作为封地赐予他。纶城虽然只是个弹丸小城,仅有田一成(方圆 10 里)、众一旅(500 人),但少康却如获至宝。他深知,这里将成为他复国的根据地。
少康以纶城为根基,开始精心谋划复国大业。他一方面日夜操练部属,提升他们的战斗能力;另一方面积极与夏朝遗臣首领伯靡建立联系,命令伯靡招抚斟灌氏、斟寻氏的残众,将他们打造成为一支复国的生力军。同时,少康还派遣将军女艾等人深入寒浞父子统治的地区刺探情报,鼓动当地民众反叛寒浞父子,从而削弱了敌人的实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