妲己在历史中的背锅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最新章节。
出身与入宫
在殷商时期那波澜壮阔却又风云变幻的历史长卷中,妲己有着独特的出身背景。她本是有苏国诸侯之女,有苏国位于如今的河南省温县一带,她姓己字妲。公元前 1047 年,纣王展现出其征伐四方的野心与武力,举兵讨伐有苏国。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有苏国难以抵挡纣王强大的军队,为求自保,无奈之下,只得将妲己献给纣王为妃,就这样,妲己离开了自己生长的故土,踏入了商朝的王宫,而这也成为了后续一系列故事发展的开端,仿佛命运的齿轮就此开始转动,谁也未曾料到此后会掀起那般惊涛骇浪,改写殷商的历史走向。
早期受宠情况
妲己进入王宫后,凭借着出众的美貌与独特的魅力,很快就赢得了纣王的倾心宠爱。纣王对她可谓是言听计从,宠爱到了痴狂的地步。为了讨妲己的欢心,纣王派人搜集天下的奇珍异宝、珍禽奇兽,将它们放置在鹿台和鹿苑之中,每每与妲己在其间饮酒作乐,常常通宵达旦,沉醉在这纸醉金迷的生活里,完全不顾朝政,整日醉生梦死。
妲己在睡觉时还有两个癖好,更是让纣王对她的宠爱有增无减。她非常爱讲梦话,虽说讲梦话一般会影响到旁人休息,可妲己所说的梦话大多都是关心纣王的话语,这让纣王大为感动,觉得自己的爱妃连在睡梦中都时刻惦念着自己,心里满是欢喜,也愈发觉得妲己对自己情深意重,却不曾想这或许是妲己刻意为之的手段。
此外,妲己还特别喜欢在晚上吃甜食。要知道在古代后宫,女子们为了保持身材,晚上基本都不会进食,更别说吃甜食了。但妲己却不管这些,而且每次吃完甜食后,她就会借着亢奋的状态为纣王跳舞。她本就擅长歌舞音律,跳舞时身姿婀娜、舞步轻盈,再加上吃了甜食后,嘴里会散发出淡淡的甜味,那味道让纣王爱到不行。同时,纣王本是个性格残暴之人,夜晚时常被噩梦惊醒,而妲己有着娃娃音,说话时声音酥酥软软的,很是好听,让人听了就心生保护欲。每当纣王睡觉时,妲己在旁边轻轻地说话,就如同催眠曲一般,能让纣王慢慢安睡,仿佛妲己就是那能安抚他的 “良药”,唯有妲己能让他在夜里获得片刻宁静。在这段时间里,妲己在宫中的地位愈发稳固,受尽了纣王给予的专宠,可也正是这份宠爱,在悄然间为商朝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妲己背上 “黑锅” 的过程
参与政事引发争议
妲己进入商朝王宫后,深得纣王宠爱,而这份宠爱逐渐让她有了干预政事的机会与权力,也正是由此开始,她一步步背上了 “黑锅”,成为众矢之的。
据诸多史料记载,妲己凭借纣王对她的言听计从,在政事方面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她赏罚完全凭借自己的个人喜好来决定,那些被她称赞、迎合她心意的人,往往就能平步青云,成为显贵之人;而一旦谁要是得罪了她,让她心生厌恶,那便会遭到贬谪甚至招来杀身之祸。在面对诸侯反叛这一棘手情况时,妲己提出了 “罚轻诛薄,威不立耳” 这样的观点,意思是觉得以往的惩罚太轻,不足以树立纣王的权威,于是纣王听从了她的建议,设置了炮烙这等极为残酷的刑罚来惩处反叛者。所谓炮烙之刑,就是把人架在烧得通红的铜柱之上,受刑之人在极度的痛苦中被活活烤死,那惨烈的场景简直不忍直视,而妲己却时常在一旁看着受刑之人的惨状,无动于衷甚至以此为乐。
不仅如此,纣王本就喜好淫乐,在妲己的影响下,愈发变本加厉。为了满足自己奢靡的生活以及收集各种珍奇异宝,纣王征收重税以建造鹿台,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得百姓生活更加困苦。而妲己与纣王还常常在这鹿台以及营造出的酒池肉林之中寻欢作乐,让男女赤身裸体地在其间互相追逐嬉戏,全然不顾及宫廷的体统和社会的公序良俗。因为妲己喜爱歌舞,纣王还专门命人创作了一些低俗、不堪的音乐和舞蹈来讨她欢心,整个商朝宫廷的风气被搞得乌烟瘴气。
这些行为自然引起了诸侯以及百姓们的强烈不满,商朝的统治根基开始动摇,原本还算安稳的局势变得动荡起来。在众人眼中,妲己已然成为了引发商朝乱局的重要因素,开始把商朝出现的种种问题、面临的诸多危机都部分归咎于她,认为是她蛊惑了纣王,让纣王变得荒淫无道、不理朝政,而她也就在这样的指责声中,背上了最初的 “黑锅”,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 “黑锅” 有越发沉重的趋势。
各种恶行传闻的累加
随着时间的流逝,关于妲己的恶行传闻越来越多,仿佛雪球一般越滚越大,这让她的负面形象愈发深入人心,也背上了更多 “祸国殃民” 的锅。
在众多传闻中,比干被挖心一事尤为令人震惊且广为流传。比干身为纣王的王叔,忠心耿耿,一直心系商朝的江山社稷,看到纣王被妲己迷惑,整日沉迷于酒色,荒废朝政,比干心急如焚,多次直言进谏,对妲己的行为也极为不满,由此便得罪了妲己。妲己怀恨在心,一心想要除掉比干这个眼中钉。她先是假装重病卧床,然后蛊惑纣王,称需要比干的七窍玲珑心做药引才能治愈自己的病,昏庸的纣王听信了妲己的谗言,竟真的逼迫比干挖出自己的心。可怜比干一片赤诚忠心,却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而这一切都被算在了妲己的头上,人们愈发觉得她心肠狠毒,是个祸乱朝纲、残害忠良的妖女。
还有那酒池肉林的传说,更是将妲己的荒淫无度展现得淋漓尽致。传说纣王和妲己命人建造了巨大的酒池,里面装满美酒,还在树林中挂满了各种肉食,然后驱使众多宫女在其间嬉戏玩乐,击鼓为号,让宫女们按照鼓点一会儿到酒池中饮酒,一会儿去肉林里吃肉,而纣王和妲己则在一旁观赏取乐,过着极度奢靡、纸醉金迷的生活。这等荒唐的行为让百姓们对他们二人,尤其是妲己,充满了怨恨,觉得就是她把纣王带坏,让整个商朝陷入了腐朽堕落的深渊。
此外,像妲己怂恿纣王剖开孕妇的肚子来猜测胎儿的性别,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和玩乐之心,就致使众多无辜的孕妇和胎儿惨遭毒手;还有她发明了虿盆之刑,在地下挖个大坑,放入各种毒蛇、毒蝎、毒蜘蛛等毒物,然后把宫女扔进去,任由她们被万虫啃咬,而妲己却能在旁边高兴地喝酒欣赏,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
这些一桩桩、一件件的恶行传闻不断传播,在民间、在诸侯之间口口相传,越传越夸张,越传越邪乎,妲己也就此被彻底塑造成了一个祸国殃民、十恶不赦的形象,仿佛商朝的灭亡、百姓的苦难全都要由她一人来承担,她背上的 “黑锅” 也变得越发沉重,难以卸下了。
不同视角下妲己形象的剖析
传统 “红颜祸水” 视角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以及众多的文学、史学作品里,妲己常常被视作 “红颜祸水”“一代妖后”,成为了殷商灭亡主要责任的背负者。
从早期的一些记载来看,这种观念的形成有着一定的发展脉络。例如在《尚书》中,起初主要是将商朝灭亡的责任归咎于纣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史记》《列女传》等颇具影响力的作品里,妲己的负面形象开始逐渐加深。到了唐代李瀚的《蒙求》注中,妲己已然被形容为狐狸的化身,而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更是将她 “妖魔化” 的形象推到了顶峰,把她描绘成被狐妖附体,其所有恶行皆出于妖的本性。
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观念,一方面,古代社会长期处于男权统治之下,往往习惯将王朝的兴衰成败与女性联系起来,“红颜祸水” 的论调也就应运而生。当一个王朝走向覆灭,人们总是试图寻找一个外在的、容易被归咎的对象,而受宠的女性就常常成为了这个 “背锅侠”。妲己深得纣王宠爱,纣王又做出了诸多荒淫无道、暴虐百姓的行为,那么在传统观念影响下,人们很自然地认为是妲己凭借美貌蛊惑了纣王,让其丧失心智,才致使商朝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另一方面,妲己自身的一些行为表现,经过流传和渲染后,也加剧了这种负面形象的形成。她参与政事,赏罚仅凭个人喜好,那些迎合她的人就能平步青云,得罪她的则会遭到贬谪甚至杀身之祸。她还怂恿纣王设置炮烙这样的残酷刑罚来惩处反叛者,面对受刑者的惨状,她却无动于衷甚至以此为乐。而且纣王与她一起在酒池肉林之中寻欢作乐,全然不顾宫廷体统和社会公序良俗,使得宫廷风气乌烟瘴气。这些行为被不断传播,在百姓和诸侯们心中种下了对她怨恨的种子,进而认定她就是祸国殃民的根源。
这种将妲己定义为 “红颜祸水” 的观念影响深远,它不仅让妲己在历史和文学形象中长久地背负骂名,成为了邪恶、祸乱的象征,还强化了后世对于女性干政等情况的警惕与偏见,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女性在政治等诸多领域的参与都受到了更多的限制和非议,成为了一种束缚女性发展的传统思想桎梏。
别样解读视角
然而,并非所有的观点都将妲己一味地视作 “恶” 的代表,部分学者对妲己有着独特且多元的评价,为我们展现出了不一样的妲己形象。
有学者认为,妲己其实是一个有着政治头脑的女性。在奴隶制社会,存在着严格的阶级不平等,男女地位差异巨大,妇女备受歧视,可纣王却 “唯妇言是用”。妲己作为纣王的妃子,辅助纣王处理国家大事,并且深得信任,成为了纣王的得力助手。面对反动守旧的奴隶主贵族的阴谋叛乱活动,妲己向纣王建议重刑法治,打破所谓 “刑不上大夫” 的旧典刑制度的框框,提出 “罚轻诛薄,威不立耳”,主张只有严厉镇压图谋欲反的反动奴隶主贵族,才能巩固国家政权,树立国君的权威,而纣王采纳了她的意见,“乃重刑辟”,处决和囚禁了一批在行动上已危害国家安全的反动奴隶主贵族。
同时,妲己还被视作是一位艺术革新家。当时的奴隶主贵族有着一套陈旧的礼乐制度,妲己大胆地对此表示反对,积极主张改革创新。纣王也接纳了她的这一建议,命令当时一位名叫师涓的音乐家到民间去,吸取民间艺术的精华,对旧的汤乐(大)进行革新,创作出了一些新的音乐舞蹈,例如 “使师涓作新淫之声、北里之舞,蘼蘼之乐”。也正因妲己有着这样敢于突破旧制、推动革新的举动,使得她成为了奴隶主贵族反动派的眼中钉,他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旧有秩序,便到处制造流言蜚语,恶意攻击妲己,污蔑她是 “狐狸精”,将商朝灭亡等诸多问题都一股脑地怪罪到她的头上。
从这些别样的解读视角来看,妲己并非只是简单的、纯粹的 “恶” 的形象,她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或许有着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艺术追求,只是由于身处复杂的权力斗争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她的形象被片面地歪曲,成为了人们口中片面的、单一的 “坏女人” 形象,而这些多元化的解读,也让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去认识和理解妲己这个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
文艺作品中妲己形象的演变
早期文献记载形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