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道德君王的道德检测器:伍子胥(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最新章节。

公元前 515 年四月丙子日,公子光精心安排,在自家地下室埋伏下众多身穿铠甲、训练有素的武士,随后具办酒席,邀请吴王僚前来品尝太湖美味烤鱼。吴王僚虽对公子光心存疑虑,但经不住美食的诱惑,且自恃身边侍卫众多,防护严密,遂决定赴宴。是日,吴王僚派出卫队,从王宫一直排列至公子光的家中,门户、台阶两旁,皆布满了他的亲信。夹道站立的侍卫,个个手持长铍,威风凛凛,气氛森严。

酒过数巡,吴王僚渐有醉意,警惕之心亦有所放松。此时,打扮成厨子的专诸手托菜盘,稳步前来敬献烤鱼。吴王僚的卫士对专诸进行了严格的搜身检查,未发现任何利器,方才允许他靠近。然他们万万未曾料到,专诸竟将一把锋利无比的短剑 —— 鱼肠剑,藏于烤鱼的腹中。

专诸手捧烤鱼,缓缓走到吴王僚跟前,神态自若,毫无惧色。待靠近吴王僚时,他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地剥开鱼肚,抽出鱼肠剑,用尽全身力气,狠狠刺向吴王僚。这一刺,势大力沉,精准无比,鱼肠剑径直穿透吴王僚的铠甲,刺入其胸膛,吴王僚当场毙命。

吴王僚的侍卫们见状,大惊失色,瞬间反应过来,一拥而上,将专诸乱刀砍死。然公子光早已埋伏就绪,见专诸得手,立即下令地下室的武士出动。一时间,喊杀声四起,武士们如潮水般涌出,与吴王僚的卫士展开激烈拼杀。公子光的武士训练有素,勇猛善战,而吴王僚的卫士群龙无首,慌乱不堪,很快便被公子光的武士诛杀殆尽。

公子光成功刺杀吴王僚后,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伍子胥因助公子光夺位有功,被吴王阖闾视为第一大功臣,备受重用,被任命为 “行人”,参与朝政,成为吴国重要的谋臣。

3. 吴国的发展与壮大

吴王阖闾即位后,雄心勃勃,立志要使吴国成为诸侯强国,称霸天下。他深知伍子胥的才能与智慧,对其言听计从,委以重任。伍子胥亦感戴吴王阖闾的知遇之恩,全心全意辅佐他,为吴国的发展与壮大出谋划策。

伍子胥向吴王阖闾推荐了孙武。孙武,齐国着名军事家,着有《孙子兵法》,其军事思想深邃独到,战略战术精妙绝伦。伍子胥与孙武相识后,深为其军事才华所折服,认为他能助吴国训练出一支强大的军队,提升吴国的军事实力。吴王阖闾起初对孙武并不了解,心存疑虑,但在伍子胥的多次推荐下,决定召见孙武。

孙武带着他的兵法着作《孙子兵法》前来见吴王阖闾。吴王阖闾阅后,对孙武的军事思想大为赞赏,然对其领兵作战的实际能力仍有所怀疑。为了试探孙武,吴王阖闾特意挑选了一百八十名宫女,让孙武训练。孙武毫不畏惧,欣然接受挑战。他将宫女们分为两队,任命吴王阖闾的两位宠妃为队长,开始进行训练。

训练过程中,宫女们嘻嘻哈哈,不听号令,队伍混乱不堪。孙武三令五申,然宫女们依旧我行我素。孙武见状,为严明军纪,毅然下令将两位队长斩首示众。吴王阖闾见状,大惊失色,赶忙求情。孙武却不为所动,坚持执行军法。此后,宫女们见孙武执法严明,皆不敢再嬉笑打闹,认真听从号令,队伍训练有素。吴王阖闾由此对孙武的领兵能力深信不疑,正式任命他为将军,与伍子胥共同执掌吴国兵权。

在伍子胥和孙武的共同辅佐下,吴王阖闾对吴国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与建设。

政治上,他们整顿吏治,选贤任能,广纳贤才,不拘一格提拔人才,使得吴国朝堂之上人才济济,政治清明。同时,他们加强法制建设,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法规,以规范臣民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为吴国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经济上,伍子胥积极推动吴国的经济发展。他大力提倡开垦荒地,兴修水利,鼓励农民耕种,提高农业产量。他亲自参与规划和修建了胥江,胥江沟通了太湖与长江,不仅改善了吴国的水利灌溉条件,使大片农田得以受益,还促进了水上交通运输的发展,便于吴国的物资流通与贸易往来,为吴国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伍子胥还鼓励商业发展,降低税收,促进市场繁荣,使得吴国的商业活动日益活跃,经济实力逐渐增强。

军事上,孙武对吴国军队进行了全面改革与训练。他依据《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为吴国军队制定了严格的训练制度与作战纪律,加强了军队的体能训练、战术训练与协同作战能力训练。在他的训练下,吴国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成为一支纪律严明、勇猛善战的精锐之师。

同时,伍子胥还主持修建了姑苏城。姑苏城城墙高大坚固,周长四十七里,设有八座陆门和八座水门,城门坚固,易守难攻。城内布局合理,宫殿、官署、民居、市场等建筑错落有致,功能齐全。姑苏城的建成,不仅使吴国拥有了一座坚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还大大增强了吴国的防御能力,为吴国的安全与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吴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显着成就,国力日益强盛,逐渐成为春秋时期的一方强国,为日后吴王阖闾伐楚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掘墓鞭尸之惊天壮举

(一)吴楚之战爆发

公元前 506 年,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和孙武的辅佐下,认为伐楚的时机已然成熟,遂决定对楚国发动大规模战争。吴国为此进行了精心筹备,联合了唐国和蔡国,组成了一支强大的联军。吴王阖闾御驾亲征,以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军师,夫概为先锋,率领三万吴国水陆之师,踏上了伐楚征程。

吴军巧妙地避开了楚国的正面防线,乘坐战船,沿着淮水溯流而上,而后在淮汭登陆,迅速向楚国腹地挺进。他们行动神速,出其不意,如同一把利刃,直插楚国心脏。楚军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吴军的突然来袭打得措手不及。在小别山和大别山一带,吴军与楚军展开了激烈交锋,吴军士气高昂,作战勇猛,连续五次战胜楚军,楚军则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在柏举之战中,夫概率领五千吴军精锐,率先向楚军发起猛烈攻击。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吴军士兵们在他的带领下,个个奋勇杀敌,以一当十。楚军主将子常指挥不力,军队阵型混乱,很快便被吴军击溃。此后,吴军乘胜追击,在清发水、雍澨等地又多次大败楚军。楚将子常逃亡郑国,史皇战死沙场,左司马沈尹戌虽奋力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自刎而亡。

吴军一路势如破竹,直逼楚国都城郢。楚昭王见大势已去,惊慌失措,仅带着几名家眷和亲信仓皇出逃。十一月己卯日,吴军浩浩荡荡地攻入郢都,这座曾经繁华的楚国都城,瞬间陷入了吴军的掌控之中。

(二)寻找楚平王墓

伍子胥怀着满腔仇恨进入郢都后,立即展开了对楚平王墓的搜寻。他四处打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但楚平王生前为防他人掘墓,曾下令将自己的坟墓隐藏得极为隐秘,故而伍子胥的寻找过程异常艰难,屡屡受挫。

一日,伍子胥正在东门附近苦苦寻觅时,一位神秘的老翁突然现身。老翁见到伍子胥,径直向坟前行礼,而后主动上前与伍子胥搭话。伍子胥心中诧异,询问老翁为何如此。老翁长叹一声,缓缓说道:“楚平王生前残暴无道,树敌众多,他生怕死后有人掘坟报仇,便将棺材沉到了湖中央。” 伍子胥一听,心中大喜,忙向老翁请教具体位置。老翁手指着廖台湖中心,告知伍子胥楚平王墓便在那里。

伍子胥立刻派遣水手潜入湖中探寻。湖水幽深冰冷,给搜寻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但水手们不敢有丝毫懈怠,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摸到了一个石棺。伍子胥见状,赶忙让人将石棺打捞上岸。然而,当打开石棺时,伍子胥却愣住了,只见石棺内仅有楚平王的衣物,并无尸体。伍子胥心中疑惑,怒视着老翁。老翁却不慌不忙地喊道:“伍将军,上面的石棺是假的,下面的才是真的。” 伍子胥半信半疑,命士兵继续挖掘。果然,在石棺下方,又发现了一口棺材。据说,楚平王的尸体曾用水银做过防腐处理,故而容颜如生,仿佛睡着了一般。伍子胥见到楚平王的尸体,眼中瞬间燃烧起愤怒的火焰,多年来的仇恨如火山喷发般涌上心头。

(三)鞭尸泄愤

伍子胥怒不可遏,他手持铜鞭,一步步走向楚平王的尸体,每一步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踏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他的双手因愤怒而微微颤抖,牙齿咬得咯咯作响,额头青筋暴起。当他走到尸体跟前时,用尽全身力气,抡起铜鞭,狠狠地朝着楚平王的尸体抽去。一下、两下、三下…… 他一边抽打着,一边怒吼:“你这昏君,听信谗言,残害我父兄,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铜鞭在空中呼啸而过,每落下一次,便带起一片血肉模糊。伍子胥一口气连抽三百下,直抽得楚平王的尸体皮开肉绽,骨头外露,惨不忍睹。

抽打完后,伍子胥仍觉得不解恨。他双眼通红,布满血丝,像一头发狂的野兽。他抬起脚,狠狠地踩在楚平王的肚子上,然后用手挖出了楚平王的双目,边挖边骂:“你这双眼睛,为何如此昏聩,分不清忠奸善恶!” 接着,他又举起剑,砍下了楚平王的头颅,将其抛到荒郊野外。随后,伍子胥命人毁掉棺木,将楚平王的尸体扔在原野之上,任由野兽啃食。

伍子胥在发泄完心中的仇恨后,心中五味杂陈。他望着眼前的一片狼藉,心中既有复仇的快感,又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悲哀。他深知,自己的双手已沾满了鲜血,从此与楚国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但他并不后悔,为了父兄的冤屈,为了家族的仇恨,他甘愿背负这一切骂名。